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3|回复: 0

美华裔“虎妈”严苛教育成效显著引轰动 全美反思育儿观

[复制链接]
开元之治 发表于 2011-4-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美儿和丈夫、女儿在家中合影
" r! l; G5 a) g$ N# E& d* L2 W6 {
“每科成绩必须拿A、不好好练琴就骂女儿垃圾、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 |9 J, w7 s$ X; O# ]* w) k

新年伊始,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制定十条家规、采用高压手段管教女儿的故事,引发了中美育儿理念的大讨论——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么。

蔡美儿为何要采取这种教育方式?严厉的管教背后,她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近日,通过电邮、电话等方式,本报对话亚裔虎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

“有些词语,看上去很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8 e- [; H! K( P" ?) [

京华时报:“虎妈”这个称呼是谁给你的?为什么这么叫你?

蔡美儿:我对女儿要求严格,她们有时受不了,背着我叫我“母老虎”“伏地魔”。我先生杰德觉得我过于苛责,认为我的要求太高太强硬,让家里太紧张,不自由。他们不满时或开玩笑时,就喊我“虎妈”或“伏地魔”。

5 C9 e. a; I; a- U8 I6 a( J* g% N

京华时报:你怎么看这个称号?

蔡美儿:我喜欢这称号。京华时报:我在网上看到,你的育儿经验最近引发了中美教育方式的讨论。有一些人因此认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强过了美国妈妈。

蔡美儿:月初,一家报纸报道了我严厉教育女儿的事。我的邮箱收到了300多封信,不少是指责我的教育方式极端残酷,没有人性。1月8日,美国一家纸媒将标题做成了“为什么中国妈妈比美国妈妈更优秀”。再后来,《时代》又发文分析称美国父母是不是该思考自己是个“失败者”。

其实,这不是我的初衷,媒体的有些报道是断章取义,让大家误读了我的教育观。最近我一直在澄清:我是一位华裔妈妈,用我所受的中国式教育管教了两个孩子,并记录了这个育儿经历,仅此而已。其中所使用的一些词语,看上去有些严厉,其实我是想幽默地表达这个育儿的过程。

* v6 _7 I. F4 p0 K  k8 [5 x

“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京华时报:你怎么严厉教育你的女儿?

蔡美儿:我给两个女儿制定了10条清规戒律。在学习上,我不准她们任何一门成绩低于“A”。

我的大女儿索菲娅五年级时,有次乘法速算测试得了第二。接下来我每晚让她做20张试卷,每张100道速算题,我在一旁掐着秒表计时。一周强化训练后,索菲娅次次稳拿第一。小女儿露露有次没做考试加分题,我告诉她家教良好的孩子都应做加分题,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分数将优秀和平庸区别开来。从此,露露再也没放弃过加分题。

0 h7 L( Q6 R; p% e2 X

京华时报:有人反对你的这种教育方式吗?

蔡美儿:在美国社会,按照中国人的方式教孩子,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这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 H! ?7 ^0 }$ j2 w6 q2 @2 w& v* g

京华时报:你丈夫同意你这么做么?

蔡美儿:我在家里并不占优势,我丈夫杰德就是一个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 D7 o5 w7 |; Q* j

京华时报:这种教育的效果怎样?

蔡美儿:两个女儿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索菲娅18个月就认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开始弹钢琴,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露露练小提琴,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称她们是“音乐神童”。

成年后,露露改打网球,裁判评价她“是那种不付出110%的努力决不罢休的小姑娘”。

: u8 j& S" O+ d0 [% l( [1 z

“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真正喜欢的事。”

京华时报:有人对你不让女儿参加同伴聚会不理解,不应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吗?

蔡美儿:不参加玩伴聚会,是因为时间很宝贵,会耽误练琴时间。有一次,索菲娅一直央求说她想参加最好朋友的生日聚会,我心一软就答应了。可第二天早上她到家,很累,焦躁,也没心练琴了。一盘问才知道,她一整晚都在听一位同学谈论对性的神秘尝试。我后悔让孩子接触这类糟粕聚会。我认为,没必要让孩子犯了错误再学习。


2 U$ E- {& B9 x& N. b. G4 t* _' \

京华时报:孩子们不听怎么办?

蔡美儿: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她们抵制学习、练琴这类枯燥的事。

我和露露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那时她才3岁。我要求她练琴,结果她连打带踹,又哭又闹,我忍无可忍将她拖到门外。也许是为了表示

# F7 o8 C+ |' k# L5 P1 m

反抗,索菲娅还偷着将钢琴咬得到处是牙印。当她们不好好练琴时,我会威胁她们不准吃饭,要烧掉其所有的绒毛玩具,骂她们“垃圾”。

$ d' L! u/ l8 g4 O% X2 L3 M/ x

我每时每分都得软硬兼施,用尽了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一切办法,让她们做一些现在不乐意、但将来有益处的事情。

/ P9 L7 s$ P/ q

京华时报:你会退让么?蔡美儿:要视情况来定。有一次我们到俄罗斯旅行。在一家咖啡馆内,我让露露尝一粒鱼子酱,她不同意。面对我的坚持,她发疯似的说我令人恐怖,要她做地这一切实际上是为我自己!她讨厌小提琴,憎恨这个家,并抓起玻璃杯砸碎在地上,发誓称如果我不放过她,她就要砸掉所有的杯子!


$ j3 S& m4 }3 [, @( i

我最终想清楚,当她已经长大时,我应该把一些选择权还给她,让她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有很多次,比如说,我同意露露辞去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改打自己喜欢的网球。


/ y+ o' T5 I) K1 X3 {$ u$ p

“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京华时报:什么原因令你对女儿如此严格?

蔡美儿:我想有两点。一是我自小接受中国式教育。我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我害怕两个女儿走下坡路。

在美国,亚裔移民有“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一代移民终于实现了“美国梦”,会省吃俭用,将所挣的每一分钱和巨大的精力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第二代移民因父母的巨大投入而相

8 \8 o3 Z( A, ]

对优秀,但他们教育孩子也因此不太严厉了。第三代移民的生活很舒适,有一群成绩B+的朋友,认为个人权利受宪法保护,不愿付出辛苦,就会走下坡路。

; w* o# k. v# q! ^8 ^

我父母是中国人,他们先是移民菲律宾,上世纪六十年代又举家移民美国。我是移民二代,我想打破亚裔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 c! M9 _! m5 j+ y3 G) D

京华时报:你小时候父母如何教育你?

蔡美儿:我父母对我很严格。8年级时我历史考了第二名,颁奖仪式结束后,父亲说“千万不要再让我像这样丢脸了”。在家里说中国话时不小心夹杂了一个英语单词,就要被狠狠打手板。

我当时也经常抱怨,我的事为什么他们老做主。这事在我申请读大学时得到了解决。父母坚持让我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说离家近,可以住家里。我想摆脱


! B4 }& i$ {- J5 V6 A5 u/ z4 B$ I

“虎笼”,于是就瞒着父亲,伪造了他的签字悄悄申请了哈佛大学并被录取。父亲为此折腾了整整一宿,一边因我违抗父命大发雷霆,一边又为我考取哈佛而骄傲。


" D3 N, O: m' e4 H1 V. k0 R( Z7 m. x! Q


/ T, D" I8 D& O) e

京华时报:现在回头看,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

蔡美儿:回头看,我很理解、也很感激父母。我相信,我的孩子最终也会理解我。

“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


9 |+ e1 h* S2 H+ ~9 i2 s& [

京华时报:大家担心,严苛的教育会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蔡美儿:我们还有其他快乐时光。练完琴后,我们有很多快乐的话题,会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我们一家到过伦敦、巴黎、罗马等几十个国家和城市。当然,根据“家规”,我会提前预约好琴房,以免孩子们生疏了琴艺。

% F* |; B$ j1 r

京华时报:你觉得,中西方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蔡美儿:我注意到,西方父母在意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感受,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过多要求。中国妈妈看重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会为孩子报很多课外班,督促其超过其他孩子。西式教育让孩子自由,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也直接造成孩子关注吃喝玩乐、看影碟电视、不勤奋上进、遇到问题退缩等种种问题。中式教育方式能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孩子强化意志力,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P( }1 a) Z$ w! i3 F. K


+ L( r, D6 ]1 K! Y2 F% S2 t

京华时报:你的观点是什么?

蔡美儿:我认为,我这种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掌握孩子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孩子年幼时,不了解社会,也不可能会有明智、成熟的选择,

. d6 A! K' c, L6 U9 B

需要家长为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督促孩子去实现这个“选择”。随着孩子逐渐成熟,有了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家长就应该放手给孩子。


' e! y1 Z3 A2 O$ j, o0 K( e" W% ]


$ H1 q7 o/ w4 s; |( j/ S

京华时报:你认为,你的哪些观点可供中国妈妈借鉴?

蔡美儿:我很高兴,中国妈妈们已经注意到素质教育,并寻找方法培养孩子们更多的创造力。对孩子来说,创造力确实很宝贵,但没有严苛教育培养出来的基本学术能力、坚持不懈的性格基础,也不会有脱颖而出的创造力。

我个人认为,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排斥纪律、刻苦钻研等旨在培养毅力的东西,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现实中,双方都把这个关系摆成了“要么/或”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既/和”的关系,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

/ q0 D: d9 ]6 r2 c3 f# r

■人物

“虎妈”蔡美儿

蔡美儿,英文名Amy Lynn Chua,女,1962年生,祖籍福建。其父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蔡美儿幼年随父母移民美国,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

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关键词

虎妈十大家规

◆不准在外面过夜

◆不准参加玩伴聚会

◆不准在学校里卖弄琴艺

◆不准抱怨不能在学校里演奏

◆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

◆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不准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不准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和小提琴

◆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8 e4 z& a. {: o
& A9 T, Y: L: h6 M4 X% j

3 h7 r8 T0 x; _; u7 U% Y6 K本报记者 张淑玲 插图/李明辉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