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4|回復: 0

[儒家文化] 纳谏的重要性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6-27 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有一过则德义废,失位亡家之道也。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诸侯犯此,国亡之道也。臣下弗匡,其刑墨。邦君卿士,则以争臣自匡正。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纳谏的重要性

纳谏的重要性

三风十愆,卿士犯了一件,家就会丧。有一过则德义废,失位亡家之道也。有一个过错,德义就会荒废,这是失位亡家的道路。诸侯国君犯了一件,国就会灭亡。诸侯犯此,国亡之道也。诸侯犯了这些,这是亡国的道路。假如臣下不能匡正,就施以墨刑。邦君卿士,则以争臣自匡正。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也。国君卿士,以谏臣自然匡正。假如臣子不能匡正君主,就会施以墨刑。在他的额头上刺字,涂上黑色。

国君出现以上问题,但是卿士们不能劝谏,就被施以墨刑,这说明古代的法制非常健全,不仅惩罚人作恶,也惩罚人不作为、不担当。做错事要受惩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也要受惩罚。这种制度的合理之处就在于鼓励人们担当,防止庸官、懒官、不作为的官。所以,为什么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犯颜直谏的官员?因为从上至下大家都公认的忠臣标准是,看到君主犯过失必须犯颜直谏,而且凡是明君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主动求谏,请臣子批评、议论自己的施政得失。

〖战国策〗中记载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有位臣子叫邹忌,身高八尺有余,长得高大庄严。有一天,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问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比较英俊?』城北的徐公是当时齐国众所周知的美男子。但是妻子却回答:『徐公比您差远了,还是您比较英俊。』邹忌听后很高兴。没过多久,邹忌又问他的妾:『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长得比较帅?』妾也回答说:『徐公比您差多了,还是您长得比较帅。』邹忌听后又很高兴。有一天,一位客人来访问,在谈话中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起来,谁长得比较英俊?』客人马上回答:『当然是您了,徐公怎能和您比?』

过了一天,徐公到家里做客。邹忌认真地观察徐公,心里想,人家比我英俊多了,我怎么能比得上人家?等徐公走后,邹忌再在镜子前一照,看来看去,觉得自己比徐公实在差得太远。

后来他就想,明明我长得比人家差多了,为什么妻子、小妾、客人都说我比较英俊?想来想去他想明白了。原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之所以觉得我英俊,是因为他对我有偏私,她太爱我了,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她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英俊,看不出有什么问题。『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小妾之所以说我长得英俊,是因为她害怕我。这就是〖大学〗中说的『身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心里有恐惧,看问题就看不清,或是看清了也不敢说实话。客人为什么说我比徐公还英俊?『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是因为他有求于我,所以才说我长得比徐公英俊。

有一天,邹忌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觉得很有意思。突然邹忌话锋一转说:『国君,齐国有千里之地,一百二十多座城池。而您身边的女子和左右的近臣,每个人对您都有偏私,都讲好话给您听。我才有一个妾惧怕我,但是朝廷所有的大臣都惧怕您。我家里只有三个人迎合我,我就已经分不清黑白美丑,自以为比徐公更英俊。而全齐国的人都有求于您,在这种情况下,您还能看清事情的真相而不被蒙蔽吗?』齐威王很有智慧,赞叹说:『所言甚是。』你讲得太好了。

然后,齐威王自省并提出具体的做法:『从现在开始,臣子能当面指出寡人问题的,受最高奖赏;能上书写奏章,指出寡人问题的,受中赏;在公共场合能够准确议论寡人的过失,并且传到寡人耳中的,受下赏。』结果举措一公布,门庭若市,群臣百姓纷纷为他提出不同意见。几个月之后,提意见的人慢慢少了,偶尔还有人来提。一年之后,几乎没有人再来。因为齐威王把过失全都改过来了,老百姓和臣子没有什么意见可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年之后,齐国附近的燕国、韩国、赵国、魏国都派人来拜见齐威王。因为齐威王的德行好,国家强盛,别的国家不敢冒犯他,还很恭敬他。这就是所谓的『战胜于朝廷』。为什么能有这种效果?因为君王有德。他在朝廷中施行德政,善于听从下属的不同建议,明察自己的得失,改正施政的弊端。结果不动一兵一卒,就让别的国家佩服、敬畏。

试想,这么多人给齐威王提意见,其中肯定有与他意见、想法不一致的,但他都能欣然接受,所以才出现诸国敬服的景象。

正是因为古人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所以不仅从刑罚上对应该劝谏却不劝谏的臣子进行惩罚,而且也对提出好的谏言的臣子给予奖赏和激励,才保证臣子们都能够犯颜直谏,并作为尽忠职守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纠错机制。

〖吕氏春秋〗中记载,楚文王得到了当时有名的『茹黄狗』 『宛路箭』,到云梦泽去田猎,三个月都不回来,不理朝政。他又从丹地得到一个美女,每天和美女歌舞升平,一年都没有上朝,没有办理政事。后来他的太保申说:『先王曾经卜卦,认为我作为太保是很吉祥的,现在大王的罪应该受鞭刑。』楚王说:『能不能变换方法,不要用鞭刑责罚寡人?』太保申说:『我承继的是先王的法令,不敢废除。如果大王不受鞭刑,就等于废弃了先王的法令,我宁愿获罪于大王,也不愿意获罪于先王。』楚王听后说:『好吧。』

于是,太保申把席子拉过来,让楚王趴在上面,把五十根细细的荆条绑在一起,跪着把荆条放在楚王的背上,如此做了两次,说:『大王可以起来了。』楚王问:『既然有鞭笞的名义,您就不如痛快淋漓、名副其实的打寡人一顿好了。』太保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能让他感到羞耻就可以了;对于小人,才要让他感到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他都不改变自己的行为,那让他感到疼痛又有什么帮助?』

太保申说完之后,站起身来走出去,请求楚王把他处死。可见,他去进谏楚王时,就已经做好要被处死的准备,但即使如此,他也不愿意看着楚王犯过失而不去劝谏。他的忠诚达到这种程度。在古代,忠臣的标准就是敢于犯颜直谏。

后来,楚王确实感到羞耻。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把太保申重新召回来,杀了『茹黄狗』,折了『宛路箭』,把丹地的美女也放回去,一心一意治理楚国,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楚王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功业,都是太保申犯颜直谏的结果。

〖群书治要·昌言〗中说,君主有五种情况,臣子不可以劝谏。第一,废除皇后、废除太子。废除皇后、废除太子,这肯定是皇帝下很大的决心才作出的选择,所以这种情况时不能劝谏。第二,对自己的情欲很放纵、不节制。放纵情欲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已经被欲望所控制。第三,专宠一人。专门宠幸、宠爱一个人。第四,宠幸阿谀奉承的人。第五,骄贵外戚。

以上这五种情况都不能犯颜直谏,因为这些情况下犯颜直谏,君主很可能不会采纳臣子的建议,甚至把直谏的臣子处死。而这位太保申看到楚王不节制情欲,而且宠爱一人,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君王,可谓极其忠义。正是因为他的劝谏才改变了楚文王,乃至整个楚国的命运。假设当初楚王犯了这些过失,太保申为了保全自己,不敢犯颜直谏、指正他的过失,那么楚王也会沉迷下去,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还可能导致国家的衰亡。由此可见,谏臣的功德有多大。这也说明楚国的先王确实有识人任人的智慧,确实任用太保申是很吉祥的事。

〖贞观政要〗中讲:『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懦弱的人虽然心怀忠直,但是却不敢犯颜直谏;和国君关系很远的人,恐怕国君不信任自己,也不能犯颜直谏;怀禄之人,心里还想着自己的官位、俸禄的人,考虑到不便,也不敢犯颜直谏。但太保申忠直不阿,任他为太保就是楚文王的老师,和楚文王的关系很近,深得楚文王信任,而且没有自私自利,不顾自己的地位、俸禄,有一片对先王的忠诚之心,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还怕丢官吗?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要实现社会大治、国泰民安,在位者必须主动纳谏。正是因为古人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所以专门设立谏官参与议政,并对谏官的个体素质要求非常高,选拔和任用也非常严格。有资格被选任为谏官员,在政治上首先是忠诚之士,品德高洁、自身干净、一心为公,这样才敢于直言;在个性上要率直不欺,不曲意奉承、随波逐流,而是一身正气,卓尔不群,这样才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识;在学识上需要『器识远大、学问渊博』,否则很难提出经民济世、治国安邦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谏官还要有一定的从政经历,熟悉民情政情,避免空发议论,华而不实。司马光在〖举谏官札子〗中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政体。不爱富贵,没有贪财好利之心;第二,珍惜自己的名节;第三,晓知政体。历代对谏官的选任都十分重视,谏官的数量少而精,选任的程序极其严格,对品行和能力的要求很高,位卑而权重,地位清高,而且升迁快捷,有利于鼓励和吸引人才。这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制度设计,至今仍值得参考和借鉴。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