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20|回覆: 0

[史學] 談談廣東的由來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07-5-2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學說連線
摘要:廣東歷史上行政區域的變化,由蒼梧、百越、南粵、揚州、楚地、南海、南越國、交州、廣州、嶺南東道、南漢國、廣南東路謂之廣東,這就是廣東的由來。廣東姓『廣』,應有『東』之義;廣東之源,乃廣信之東。『廣』、『東』、『信』是關鍵字。
關鍵詞:蒼梧;百越;南粵;番禺;廣信之東
要知道廣東是怎麼樣來的?不可以不知道『廣信』;要知道『廣信』,不可不知道『蒼梧』。【五帝本紀】記載:『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之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中國南巡第一人是舜帝,他南巡到湘潭對着毛澤東家鄉的山奏了曲『虞韶』,因此稱之為韶山。繼續南巡,來到五嶺之北,其關山阻隔,未能聽到虞韶的樂曲,因而稱韶關。至今的韶關、聞韶、新韶等地名,都說明舜帝南巡的情況。舜帝崩於蒼梧之野,這個蒼梧,就是今天嶺南的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地區和湖南省的部分地方。『蒼』通『倉』、『梧』通『吾』,這個倉庫是吾的,吾的倉庫也。古代的舜帝就非常清楚南巡的意義,在於草莽叢林中開闢出吾的倉庫。當年蒼梧的首府在廣信。廣信在賀江邊上,即今廣東封開縣的江口至廣西賀州的信都一帶。
先秦的廣東,夏、商屬揚州,周、春秋、戰國屬楚國,至今廣州越秀山上仍有『楚庭』的碑刻。所謂『楚』,就是砍伐林木後才有路走的地方。同一意義,廣東又屬『古越』的地方。遠古時期,廣東所處的嶺南地區,又是百越人聚居的地方。所謂『百越』,是指吳越、楚越、甌越、閩越、駱越、南越、蠻越等南方越族人的地方,這些需經斧鉞砍伐林木才能行走的古時南方森林生長茂盛的地方。『百越』又稱為『百粵』,除發音相通外,更要了解為何今天廣東省的簡稱為『粵』。『粵』字由『審』字頭和『兮』字尾結合而成。『兮』這個語氣詞是楚辭使用最多的一個詞,要知道廣東古時就屬楚地。再者『粵』和『越』、『曰』音相通,『百粵』則是古時必須用斧鉞砍伐林木後才能行走,並且還需審慎呼吸和雲曰的南蠻瘴癘之地。『粵』為廣東的簡稱,意味着廣東人要審慎地呼吸,謹慎地說話。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蒼梧及周邊地方設置南海郡(今廣東大部分地區)、桂林郡(今廣西大部分地區)、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廣西一部分)等三郡。南海郡初時設四個縣番禺、龍川、博羅、中宿(今四會、清遠一。,後增設揭陽縣。南海郡的郡治在番禺縣(即今廣州市)。古時中原人把嶺南這地方誤以為是外國他邦的地方,稱之為『番禺』,甚至把廣府話當作『番話』。『番禺』二字和『神鬼』二字,這四個字裏頭都有『田』字,田是人賴於生存的基礎,人們祈求在田裏採種有甲等收成的原由在於把握伸縮的規律,這就是『神』、『番』的意思。人們所以愚蠢就是不知道有『人』白日裏在暗處謀取私利,或是在田地下有人私底搗亂因此田上不長東西,這就是『鬼』、『禺』的意思。現實的人在田裏可生存,人將來死了希望當神仙;人的過去是猴子,是由猴子進化過來的,『禺』就是古書上說的一種猴,也有說是大頭蟲子。人們都希望有神助,其實『鬼助』也是很重要的,在天神明和在地鬼魂共同資助,鬼神降福於番禺。人的精神魂魄不都是『鬼』『雲』『白』麼?其實,番禺也好,白雲山也好,廣州也好,其所處的星宿分野,屬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的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中的鬼宿,這就是番禺的定位。在番禺的南海郡尉任囂,臨終前遺言告趙佗,『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裏,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這裏把番禺的地理位置、作用、發展趨向說得很清楚。
秦末項羽、劉邦、陳勝、吳廣起義時,趙佗出兵,擊並桂林、象郡,在嶺南建立了『南越國』。南越國曆五帝,共93年(公元前204年~前111年)。嶺南的開發自舜帝始,歷經禹、夏、商、周、春秋、戰國、秦兩千多年的時間,至公元前204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時,經濟己經相當發達了。今在廣州市解放北路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裏可看到出土的『文帝行璽』金印、銀盒、青銅勾S、角形玉杯、絲鏤玉衣等文物,完全說明了兩千多年前的廣州就有如此這般燦爛的文明。可惜的是,在過去保存的中原文獻中甚少予以記載。
漢武帝於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下達征南越詔,以10萬兵分五路進攻,翌年滅南越國。漢武帝便將南越國的地域改為交州。揚雄【交州箴】曰:『交州荒裔,水與天際。則舉交州而南海在其中矣,舉交州亦可以概粵矣。其稱曰「交趾」,交州之趾也。』漢武帝設置交州管轄今廣東、廣西和越南中、北部地區,首府就設在廣信縣。首府不設在番禺縣,而設在廣信縣,一來有利於管轄更廣大的領地,二來可防南越國的『復辟』基地的建立。廣信縣設在賀江、桂江邊上,距秦始皇開鑿靈渠把長江和珠江相聯不遠的水運交通線上。廣信建縣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即消滅南越國後的五年,『廣信』取名有『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甚至連『蒼梧』也改名為『封中』,見於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地圖記載。至東漢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部改稱交州,逐漸擁有行政權力,成為嶺南地方最高的行政機構,才將交州的首府由廣信縣東遷至番禺縣。
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考慮到嶺南地區過於遼闊,不易管轄,便將交州一分為二:交州、廣州,廣州所轄是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兩晉南北朝間,天下大亂。【宋書・列傳第57卷】載:『廣州諸山並俚獠,種類繁熾,前後屢為侵暴,歷世患苦之。』廣州遠離中原戰亂,多與東南亞國家船舶商貨,由是富庶。【南齊書・列傳第39卷】亦載:『至於南夷雜種,分嶼建國,四方珍怪,莫此為先。藏山隱海,環寶溢目。商舶遠模委輸南州,故交、廣富實,積王府。』隋朝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曾將廣州改為番州,幾年間又復為廣州。唐朝『嶺南東道節度使。治廣州,管廣、韶、循、崗、恩、春、賀、潮、端、藤、康、封、龍、高、義、新、勤、竇等州。』(【舊唐書・志第18】)五代十國其間的905年,劉隱取得嶺南節度使位。917年,其弟劉岩(劉)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所轄地有廣州、韶州、潮州、容州、邕州、交州、桂州、賀州、連州、郴州。劉在位25年。劉三子劉玢繼位兩年被其弟所弒。劉晟殺兄篡位,在位16年。劉晟長子劉在位14年,為宋朝所滅。到宋朝時又將『廣州』改為『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據【宋史・志第43】載:『廣南東路。府一:肇慶。州十四:廣、韶、循、潮、連、梅、南雄、英、賀、封、新、康、南恩、惠。縣四十三。南渡後,府三:肇慶、德慶、英德。州十一:廣、韶、循、潮、連、封、新、南恩、梅、雄、惠。』由此觀之,『吳以廣名州,本於廣信;宋以廣名路,亦本於廣信也。』宋朝分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也是以廣信為分界線。廣信以東,謂之廣東;廣信以西,謂之廣西。從歷史上看,三國吳時就先有『廣州』,然後到宋朝才有『廣東』這個名詞的,皆由廣信分界。
元朝保留『廣東道』,下轄有廣州路、韶州路、惠州路、南雄路、潮州路、德慶路、肇慶路,以及英德州、梅州、南恩州、封州、新州、桂陽州、連州、循州等。明史記載:『洪武二年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屬廣西行中書省。四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處行中書省。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領並屬焉。四年十一月置廣東都衛,與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廣東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十,直隸州一,屬州七,縣七十五。為裏四千二十八。北至五嶺,與江西界。東至潮州,與福建界。西至欽州,與廣西界。南至瓊海。』(【明史・志第21】)而【清史稿】則載:『廣東:禹貢揚州之南裔。明置布政使司,治廣州。清初因明制,定為省。』下轄六道:廣肇羅道、韶連道、惠潮嘉道、高雷陽道、廉欽道、瓊崖道。中華民國,仍維持清朝的行政區劃,下設六道:粵海道、嶺南道、潮循道、高雷道、瓊崖道、欽廉道。1949年後廣東行政區域多有變動,至今廣東省的行政區劃則是下設21個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汕頭、韶關、清遠、河源、惠州、汕尾、潮州、揭陽、梅州、江門、肇慶、雲浮、陽江、茂名、湛江、東莞、中山。
廣東姓『廣』。所謂『廣』,就應該包括東西南北、上下左右、內外裏表、天上地下、高山海洋,非如此,不足語『廣』。廣東之『廣』,乃宇宙之廣。『廣』字,【說文解字】釋為:『殿之大屋也,從廣黃聲。』『廣』的繁體字,廣殿大屋之下有黃土地、有黃種人。原來的廣東也真夠『廣』的了,除今天的廣東省全境外,還包括1842年被英國佔領的香港島,1553年被葡萄牙駐占的澳門,1965年劃給廣西的東興、欽州、防城、北海、合浦、靈山等地,1988年劃出的海南島。當年的廣東省就像以海南島為鵬首,舒展着北部灣和南海岸為兩大巨翅,一隻向南天直上九霄的鯤鵬。而今天的廣東省則像以西江、北江、東江三條青龍匯成珠江,一條向南海騰躍的蛟龍。
未來的廣東,極有可能廣州市成為直轄市,離廣東而去。實際上廣州的經濟實力已超天津、重慶,直逼北京。2006年廣州市的GDP6236億元,天津為4330億元,重慶為3400億元,北京為7720億元。廣州這座城市勢必要成為直轄市,並且要成為未來中國的首都,那時廣東的省會城市就得搬離廣州了。廣東的省會城市搬往何處去呢?最理想的地方就是博羅縣,博羅為秦朝設南海郡四個縣置之一。以羅浮山(東樵山)為後靠,以東江水為玉帶,是建廣東省會城市的風水寶地。即使廣州直轄後,廣東仍是有天地海洋都非常廣闊的一個地方。
廣東應有『東』之義。『東』字,【說文解字】釋為:『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從東。』廣東既有『東』,就要做『東』。這個『東』,是繁體的『日』、『木』為『東、|』。廣東能首先沐浴到人世間的陽光,廣東土地上的樹木,廣東大地上的人才,在陽光的照耀下,都能茁壯成長,都可堪造就,都能成材。廣東人在近代革命史上做了『東』,在改革開放年代也做了『東』,在21世紀還是要做『東』。這有什麼辦法,誰叫你是『廣東人』?你既然有『東』,就該做『東』。廣東的『|』字,還應該是『日』、『人』『十』為『東』。有『東』字的人,每天都是最先迎接新的一日,迎接新的太陽。廣東人要敢於做東,這個『東』不只是蒼梧之東,嶺南之東,也不僅是時空坐標『十』的南之東,而應有『十』的西之東、北之東、東之東。廣東人不但要做革命之東,而且更要做改革之東,要做一切的東。
廣東之源,乃廣信之東。『信』在廣東的重要性便不言自明。無信則『廣』之無源;無信則『東』之無根。『信』字,【說文解字】釋為:『誠也。』誠信互訓,『誠』偏重於主觀,『信』偏重於客觀;『誠』是自然的實,『信』是做人的實;『誠』是『言』『成』或『成』『言』,『信』是『人』『言』或『言』『人』。一個人要真正成為頂天立地的人,就應該做到心必誠、言必信、行必成。『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誠信不但是立國之大寶,也是立民之大寶,更是廣東立省之大寶。廣東誠信立省,除了廣東是從『廣信之東』取名有『信』字,本應含有『信』之義外。廣東地處嶺表之外,遠離中土,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中原人相信你,時間上非一朝一夕,空間上非一裏二裏之事,非『信』不可。再加上廣東在歷史上曾建立南越國、南漢國、南明王朝,也讓中央政權存有芥蒂之心。其實,南越國的建立使嶺南避免了秦末漢初的戰亂之苦,加快了嶺南地區的開發;唐宋之際的五代十國在廣東建立的南漢國,也說明廣東永遠歸認是漢族子孫的心志啊;而南明王朝則是由朱元璋的後代所建立,僅存40天,當時只是不願給異族統治而已。維護祖國統一,維護人類和平,自始至終是廣東人的正統信念。
廣信之東,誠信立省,應該是每個廣東人必須牢牢記住的宗旨。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沈d,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6]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7]屈大均,廣東新語(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
[8]黃淼章,南越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丘立才(1945―),男,廣東梅縣人,中文教授,文學碩士,(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廣州510053)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文字、中國文學、中國文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