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2|回覆: 0

[史學] 禹鼎銘文再現西周滅鄂血腥史(圖)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4-19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201041993321322.jpg


    禹鼎銘文


201041993310266.jpg


禹鼎,西周,20世紀40年代山西扶風縣任家村出土,高54.6厘米,口徑46.7厘米,重37.25公斤。(國家博物館供圖)

    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禹鼎為圓形大鼎,一對直耳立於口沿之上,微向外移,其腹部較淺略鼓,三足呈獸蹄狀。口沿下飾簡化餐餐紋一道,腹部飾環帶紋一周,耳外側施以兩道凹弦紋,足上部飾以饕餮紋。禹鼎保存狀況較差,表面呈黑褐色,部分地方有綠色鏽,其鏽蝕較重,在腹壁甚至有因鏽蝕而形成的孔洞,因而也影響了其長篇銘文的釋讀。然而就是這段難以解讀的銘文,記載了西周滅古鄂國的血腥史。

    禹鼎內腹壁鑄銘20行,每行9~3字,包括重文3字、合文2字,共計207字。經過專家釋讀,銘文分為五段:禹先自敘其先世及武公命禹繼承其祖考掌管井邦;接着敘鄂侯馭方叛亂,率領南淮夷、東夷侵犯周王朝的東南部疆土,周王命西六師與殷八師前往討伐,因鄂師據守匡地,未能攻克;隨後武公派遣禹率親兵,包括兵車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前往匡地,協助西六師和殷八師作戰;禹經過苦戰,勝敵立功,擒鄂侯馭方;禹鑄做這件寶鼎記載戰功。禹鼎是記錄周王朝與南淮夷、東夷之間的關係以及西周軍制的重要資料,尤其記載了鄂國――這個具有幾百年歷史古國的滅亡史實。

    鄂國歷史悠久,【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因此至少在商代,鄂國就已經十分強大。西周時,鄂國為西周所封之南國中之大國。因其地處漢水以北、淮水以西,是中原與江淮之間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為西周南疆之屏障,周王室倚以經營南方以及控制南淮夷及東夷,因此,頗受周王之重視,常給予豐厚賞賜並與其通婚以籠絡。也正因此,一旦鄂侯馭方率領南淮夷及東夷進行叛亂,聲勢就十分浩大,並曾攻入西周腹地,對周王室造成嚴重威脅。周王雖然同時派遣西六師和殷八師前往鎮壓,仍然不能取勝。最後加派武公的親兵,才取得勝利,可見此次戰役規模之大、戰鬥之激烈。而此次伐鄂戰役中,周王命令不僅要徹底消滅鄂侯馭方,連其國內老少也一併剪除,表示了周王對鄂侯叛亂的深切痛恨,同時也說明周王室對於南疆的重視以及淮夷問題的重要性。鄂侯馭方兵敗被擒以後,鄂國族衰弱離散,無力立於諸侯之林,顯赫一時的鄂國從此滅亡,而鄂國銅器也再未出現。

    禹鼎極有可能1940年出土,地點是任家村。任家村,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坐落於現陝西省扶風縣,然而這座距離法門寺僅5裏地的小村子,卻因在半個世紀的時間內接連發現兩處埋藏大量青銅器的窖藏而蜚聲海內外:1890年,村民任致遠在村東南發現一處青銅器窖藏,出土青銅器達120多件;1940年,村民任玉、任登肖、任登銀兄弟等人在村西南土壕取土時又發現一處窖藏,出土青銅器100多件。這兩次發現的青銅器數量巨大,且不乏名品重器,如克鼎、克鍾等『克』器群青銅器、梁其鼎等『善夫梁其』器群青銅器,可惜這些青銅重器出土後便陸續散失,目前存世能明確知道出土地點與收藏情況的不足十之三四。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