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9|回覆: 0

[史學] 『八王之亂』爆發原因試探(3)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5-2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傳統文化網


  那末,『八王之亂』的爆發主要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呢?我以爲就是晉武帝在世時安排的皇位繼承人及輔政大臣不得其人。
  我們知道,我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統治機器的有效運轉,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比較緩和的情況下,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要靠中央集權制度特別是其中皇帝與宰相,皇帝與地方長官,皇帝與統兵大臣相互關係等具體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備。第二,要靠擁有一個能夠認真實行這一制度的統治集團,尤其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皇帝有威望、有才幹,統治集團也願意爲皇帝鞠躬盡瘁,如果中央集權制度尚未臻於完備程度,則無論如何認真實行,也超越不了歷史階段而高度集權。臣屬、地方必將保有相當大的權力。反過來,制度不管如何高度完備,如果統治集團不能認真實行,特別是沒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皇帝年幼時則爲輔政大臣)控制大局,督促實行,一切就都會落空,制度就等於具文,高度集權的目的同樣無法達到;不僅如此,根據皇帝和統治集團的無能狀況,中央集權制度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爆發政變或分裂割據戰爭,造成持續的政局混亂。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晉武帝建立新王朝,統一全國,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夠推動整個統治集團繼續實行漢魏以來的制度,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60],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布了占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前引干寶【晉紀總論】和【晉書・食貨志】的話就是證明。當然,如所周知,晉武帝和他下面統治集團中一部分人比較奢侈腐化[61],會不斷加深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但從現有史料看,到晉武帝死爲止,這些矛盾還遠沒有達到激化或接近激化的程度。如果晉武帝死後繼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是個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具有相當的威望與才幹,能夠基本上控制政局,西晉王朝肯定還將繼續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直到統治階級進一步腐朽,生產關係死死地束縛住生產力使之無法發展,各種矛盾激化時爲止。
  然而繼位皇帝和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的情況遠非如此。
  晉武帝在世時,根據當時的制度和輿論,可供選擇的繼位人有兩個。一個是惠帝司馬衷。他是晉武帝楊皇后所生,上面有個哥哥早死,下面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被立爲太子,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但他是個白痴。因而從晉王朝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出發,不少大臣主張廢掉他,比較突出的是衛與和嶠。【晉書・衛傳】:『惠帝之爲太子也。……每欲陳啟廢之,而未敢發。後會宴陵雲台,托醉,因跪(武)帝前曰:「臣欲有所啟。」帝曰:「公所言何耶?」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謬曰:「公真大醉耶?」於此不復有言。』又【晉書・和嶠傳】:『嶠見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風,而季世多偽,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62]
  另一個可作爲繼承人的是齊王司馬攸。他是晉武帝的同母弟,按照傳統制度,是不該他繼位的。但他在統治集團中比較有威望、有才幹。【晉書】本傳稱他『才望出武帝之右』,過去晉文帝司馬昭多次要立他爲太子,因晉武帝是長子方才作罷。所以到晉武帝晚年,『諸子並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內外,皆屬意於攸』。即便不作爲皇位繼承人,也希望能留齊王攸在京師輔佐惠帝執政。【晉書・王渾傳】:上書甚至說,如嫌齊王攸一人輔政權太重,爲防萬一,可『與太尉汝南王亮、衛將軍楊珧共爲保傅,o理朝事。三人齊位,足相持正,進有輔納廣義之益,退無偏重相傾之勢』。考慮總算很周到了。
  在這二者之間,晉武帝如何選擇?
  一方面對齊王攸十分猜忌,從太康三年起,接連下詔逼齊王攸就國,離開京師。這就不但表示決不以他爲皇位繼承人,而且也把他排斥於惠帝輔政大臣之外。對這一措施,當時一些有見識的大臣不論同姓異姓,如征東大將軍王渾、扶風王駿、光祿大夫李熹、中護軍羊L、侍中王濟、甄德,都曾極諫。【晉書・王濟傳】:他還使妻常山公主及甄德妻長廣公主入宮見武帝,『稽顙泣請帝留攸』,以至武帝大怒說:『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將王濟貶了官。因爲聽說趕走齊王攸是楊珧出謀劃策的,羊L和北軍中候成粲甚至『謀欲因見珧而手刃之』[63]。這都說明這場鬥爭非同小可,十分激烈。齊王攸本人當然不願意走,『憤怨發疾』。於是以此爲理由,『乞守先後陵』,請求不就國。晉武帝又不許。雖然表面上裝作友愛,派御醫去診視,但『諸醫希旨,皆言無疾』。結果攸『疾轉篤,猶催上道』,終於『歐血而薨』[64]。這既表明晉武帝一意孤行,決心極大[65];同時也表明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高度發展時,即使君主幹的事明顯地會危害整個封建統治利益,周圍大臣都看到了,但誰也阻攔不住。
  另一方面晉武帝又想方設法爲惠帝穩穩噹噹繼承和鞏固皇位作準備。
  第一,爲太子護短:一次在平吳前。【晉書・惠賈皇后傳】:由於衛等主張廢太子,晉武帝便召集東宮官屬,舉行宴會,『而密封疑事』,送東宮太子處等他回答。太子不會,賈妃竟命給使張泓起草答案,由太子抄一遍交卷。晉武帝看後很高興,『先示太子少傅衛,大qe』。我們知道,東宮官屬包括衛經常與太子見面,太子水平如何應了如指掌,有何必要考給他們看呢?而且既要考試,爲何不當面進行,而竟讓太子在東宮裡回答?很明顯,這是縱容弄虛作假,以便炮製出一篇考捲來塞群臣之口。其所以要考給東宮官屬看,就因爲他們最了解太子情況,太子的笑話多半是他們透露出去的,需要公開考這麼一下,暗示他們今後不要亂說了。這一點恐怕東宮官屬都清楚,晉武帝也知道他們清楚。但這一層薄紙誰也沒捅破。這就是衛爲什麼『大qe』的真正原因[66]。另一次護短是在平吳之後。【晉書・和嶠傳】:因爲曾說過太子『不了陛下家事』,有一天晉武帝便對他以及荀、荀勖說:『太子近入朝,差長進,卿可俱詣之,粗及世事』。然而見了太子回來,『、勖並稱太子明識弘雅,誠如明詔』[67],而和嶠仍倔強地說:『聖質如初耳』,『帝不悅而起』。其實,太子肯定沒什麼變化,所以晉武帝自己也說得很不理直氣壯:『差長進』,『粗及世事』。他希望的是:三個人能『希旨』,說兩句好話,造造輿論,誰知和嶠仍直言不諱,使自己下不了台,然而這是事實,無可奈何,只能『不悅而起』了[68]。這兩件事說明,晉武帝爲了堅持傳位惠帝,不惜自己哄自己,還要求群臣和自己相互哄騙,已經頑固到了何等程度!
  第二,宣揚皇孫聰慧:【資治通鑑】卷八二太康十年條稱,皇孫司馬y(惠帝子)五歲時,一次宮中夜失火,晉武帝站在樓上觀望,『牽帝裾入中,曰:「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帝由是奇之。嘗對群臣稱似宣帝(司馬懿),故天下咸歸仰之』。據說,『帝知太子不才,然恃y明慧,故無廢立之心』。姑且不論失火時五歲小兒說這番話是否可信,即便宮廷薰陶加上本人聰明真說了這番話,也終究只是一個孩子,對惠帝的統治濟得甚事?何況長大後很不成材,『不好學,惟與左右嬉戲……』,『愛埤車小馬,令左右馳騎,斷其鞅勒,使墮地爲樂』。官屬杜錫諫,竟『使人以針著錫常所坐毯中而刺之』。這種品行,晉武帝在世時應已多少有所暴露[69],這個皇孫究竟可恃到什麼程度,恐怕晉武帝自己也會打問號的。然而『恃皇孫』這一思想其所以始終不變,除了可作爲一種自我安慰外,恐怕就是晉武帝要以此給自己堅持傳位白痴多找一個藉口吧。
  第三,替太子安排輔政大臣:這本來是十分必要的,託付得人,或許不至於發生後來那樣的風波。然而晉武帝託付的卻是楊駿和汝南王亮[70]!楊駿是晉武帝的岳父,侄女皇后楊艷是惠帝親母,楊艷死後,女兒楊芷又繼爲皇后。【晉書・楊駿傳】:『素無美望』,但卻被晉武帝『超居重位』,任爲侍中、車騎將軍,和兩個弟弟珧、濟一起,『勢傾天下』。尚書褚  、郭奕上表警告說『駿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晉武帝不聽。病危時楊駿又被任爲太尉、太子太傅、假節、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爲輔政大臣。他在晉武帝死後『爲政嚴碎,愎諫自用,不允眾心』,『又多樹親黨,皆領禁兵,於是公室怨望,天下憤然矣』。固然,據本傳,晉武帝願意託付汝南王亮和楊駿兩人,由於楊駿和楊後乘晉武帝病危之際耍了手段,方才專任楊駿一人。但汝南王亮是什麼人呢?是否他若參與輔政,局面就不會象後來那麼糟呢?恐怕未必。因爲汝南王亮也是個庸才。據【晉書】本傳,在他的歷史上戰無不敗。曾仕魏爲東中郎將,『討諸葛誕於壽春,失利,免官』。入晉爲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又在抵禦羌族的戰爭中指揮無能,再次免官。大概因爲是晉武帝的叔父,輩分高,所以後來又當了『宗師』,專對司馬氏宗室『訓導觀察,有不遵禮法,小者正以義方,大者隨事聞奏』。顯然這是個無法安插而又不能不安插的無能之輩!這從晉武帝剛死時他對楊駿的態度也可看到。【資治通鑑】卷八二永熙元年條:亮爲楊駿所排,由太尉、錄尚書事出爲豫州都督,出鎮許昌。尚未離京,武帝死,『畏駿,不敢臨喪,哭於大司馬門外』,後聽說楊駿要討伐自己,『問計於廷尉何勖。勖曰:「今朝野皆歸心於公,公不討人而畏人討邪!」亮不敢發,夜,馳赴許昌,乃得免』。一副軟弱無能的樣子,暴露得相當充分。這樣的人,即使不爲楊駿所排,恐怕同樣對當時政局無能爲力,這從楊駿死後他被推出輔政而又輕易爲楚王瑋所殺[71],也約略可以推測到。從楊駿和汝南王亮的情況,必然要發生這樣一個疑問:晉武帝爲什麼要找這一對寶貝輔政呢?是不了解他們的情況嗎?恐怕未必。因爲無能的汝南王亮是晉武帝親自處理安排的,絕不可能忘掉。而就楊駿說,不但早已有人進諫說他『小器』,不可重用(見上),而且他『以後父超居重位』後的十多年中,未對西晉的文治武功出一謀,劃一策,立一功,這一點晉武帝應該也是清楚的。所以我認爲晉武帝用這二人輔政,不是糊塗,而是有意識這樣安排的。對於楊駿,晉武帝看中的可能正是他的『素無美望』和無能,因爲在『宗室殷盛』的西晉,尤其在晉武帝作了周密布置之後[72],楊駿除了老老實實輔佐外孫惠帝之外,還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呢?當然,『宗室殷盛』而讓外戚輔政,肯定會引起宗室的不滿與憤怒,所以又拉上汝南王亮。亮當過『宗師』,平庸無能而輩分又很高,晉武帝取他恐怕也正在這兩點。因爲這樣既可撫慰司馬氏之忿,而又不必擔心象齊王攸那樣可能發生篡奪的危險。【通鑑】卷八一太康三年載,晉武帝在下詔逼齊王攸就國的同時,馬上任命汝南王亮爲太尉、錄尚書事、領太子太傅。這一方面固然爲了平息輿論對逼走齊王攸之不滿,另一方面恐怕就已打算今後讓汝南王亮當輔政大臣了,所以要以他爲『太子太傅』。在晉武帝心目中,安排這樣一個宗室來與外戚楊駿互相配合,而不偏任,惠帝的江山就十分穩固了。後來當楊駿獨攬大權,排斥汝南王亮時,傅咸曾建議說:『夫人臣不可有專,豈獨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親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爲援,所謂唇齒相依,計之善者』[73]。雖然強調的是二人應和衷共濟以趨吉避凶,卻從另一角度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晉武帝安排的意圖。然而晉武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萬沒有想到『愎諫自用』的楊駿竟敢於排斥汝南王亮,連弟弟楊濟的話也聽不進[74];而懦弱的汝南王亮也就聽其擺布,束手無策。更沒有想到,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西晉統治集團中,怎能容許由兩個庸才來給白痴皇帝輔政實際上等於掌握全部皇權,而不覬覦,而不爭奪?何況楊駿又排斥了汝南王亮獨掌大權,給了人以口實?
  就這樣,晉武帝出於偏心,繼位人選錯了,輔政大臣也挑錯了,一場醜惡的爭權奪利的鬥爭便不可避免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