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5|回覆: 0

[史學] 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1-1-7 11: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戰國時期以後的古代經濟思想
1、『道家自然』的道家經濟思想
. 道家所說的『道』不單指自然界的道,同時也指人類社會的道。
  -道家從自然哲學出發,主張經濟活動應順從自然法則運行,主張清靜無為和『小國寡民』,反對在當時日益發展的封建等級制度下儒家所提倡的禮制和法家所主張的刑政。
. 這種經濟思想在漢代司馬遷的著作【史記.貨殖列傳】與【史記.平準書】中得到闡發。
  -司馬遷反對當時桑弘養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主張封建官府壟斷鹽鐵等重要工商業的經營,主張農工商各業應任其自然發展。道家這種經濟思想後來傳到西歐,對17~18世紀在西歐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響。
2、義利思想
・ 義利關係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長期爭辯的一個問題。是關於人們求利活動與道德規範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
   -『利』主要指物質利益,
   -『義』是指人們行動應遵循的道德規範。
・ 儒家承認求利之心,人人皆有,因而不反對求利,但是他們把義放在首位,認為求利活動應受義的制約,主張重義輕利,先義後利。
・ 要把合乎封建等級利益的規範,作為求利的前提。儘管當時(如法家)和以後也有重利輕義或義利結合的主張,但是儒家貴義賤利的理論,卻占統治地位。
   -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僵化教條,妨礙了人們對求利、求富問題的探討和論證,影響了商品經濟在中國的發展。
3、富國思想
・ 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又是戰士之源,發展農業生產是國家富強的唯一途徑,因此,富國必須『重本』。
・ 富國思想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史上具有獨特地位,這與中國長期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職主義國家這一特點有着密切關係。可以分為兩類思想:
・(1)禁末與弱民。法家的商鞅在秦國變法,提出富國強兵和『重本抑末』政策,他是富國理論最早的提出者和實踐者。韓非認為,工商業是末業,易於牟利,如不加限制,就會使人人避農,危害農業生產,因而主張『禁末』。還主張『強國』就須『弱民』,即採取刑賞的手段,使生產者把除了生活和再生產所需之外的生產品,上交國君,私人不得保有多量財富。
・(2)限末與富農。【管子】把商、工與農、士同列為四民,四民同列,重點是在分工。荀況【富國】專篇,提出了較為完整的富國理論,提出富國必須以富民為基礎,主張『上下俱富』。
・ 商人與政府
・ 大商人范蠡與呂不韋
・ 北宋王安石變法
4、評價思想
・ 【周禮】一書很注意對市場、物價進行管理的問題,提高當官時官職中有司市、賈師掌握『平市』、『均市』、『成價』、『恆價』等事。
・ 戰國時代,李悝、范蠡鑑於谷價大起大落對農民和工商業者都不利,提出國家在豐年購進糧食,在歉年出售糧食的『平糴』、『平糶』政策,使糧價只在一定範圍內漲落。
・ 【管子】則從貨幣流通量影響物價的角度,提出國家可利用收縮或投放貨幣的政策來平抑物價和積蓄重要物資,同時也可用來作為打擊富商大賈囤積居奇操縱物價活動的手段。漢武帝時,桑弘羊實行的平準、均輸政策,主要目的也在於平抑谷價。
・ 這一評價思想也被用於國家儲備糧食的常平倉制度和救濟貧民的義倉制度。
5、奢儉思想
・ 一般來說,黜奢崇儉是中國封建時期占支配地位的經濟思想。先秦儒家,把『禮』作為區別奢儉的標準,反對各個等級的人有超禮制標準的消費,超過即被指責為奢,其目的是維護消費方面的等級制。
・ 墨家和道家也都主張黜奢崇儉,只是區別奢儉的標準不同於儒家。墨家主張不分等級,以維持生命健康需要為消費標準;道家則以原始時代簡陋的生活條件作為理想。秦漢以後,黜奢崇儉成為對待消費問題的封建正統教條。
・ 相反觀點。【管子】一書的【侈靡】篇,就論述過富有着衣食、宮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開支,可以使女工、木工、瓦工、農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於貧民得到就業和生活的門路,也可使商業活躍起來。
・ 北宋范仲淹(989~1052)和明代路楫都反對禁奢,認為擴大消費是增加貧民生計的重要途徑;儉只能使一人一家免於貧,而奢則能『均天下而富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