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9|回覆: 0

[史學] 明清時期江西商人商業倫理精神的價值辨析(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5-8 01: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上下五千年
第三,明清江西商人商業倫理中的某些精神傾向與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不一致。如『知足常樂』的保守傾向,江西商人經營一向穩妥謹慎,很多是由小買賣而至大開張。不少商人在稍致贏餘、略有成功之後,往往不思進取,不願再冒風險去拓展經營行業和範圍。同治【南昌府志・同朝孝友】中記述說:南昌劉善萃嘗賈漢口,『家計饒裕』後,『不復出門』。同治【撫州府志・孝友】中也說:金溪徐延輝十七歲赴滇經商,積貲『稍裕,遂絕意遠賈』。在民國【新纂雲南通志・寓賢》裡記載了撫州人趙雪濤『賈滇黔,多技能』,但其習慣則是『計所謀足一日之費,即閉門賦詩書』,不假外慕。』在本地經商的商人也有這種傾向,如同治【饒州府志・孝友】就載有鄱陽的吳士孔『治產不求盈餘』。由此不難看出,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在江西商人頭腦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而現代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外向型經濟,它要求人們要不斷發揮個人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否則,將一事無成。保守的傾向,限制了人們積極進取,從而也阻礙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明清江西商人商業倫理精神的借鑑利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江西商人的商業倫理與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之間,既有相合之處,又確實存在着比較明顯的差異,他們的資本理念、思想保守、法治淡薄等,這些都會對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因此,在發展現代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在借鑑的同時,要注意消除和克服其負面影響,從而促使現代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  
    
  (一)建構健康新型的財富觀念  
  財富的真正價值在於財富品質,它既與財富本身有關,也與財富創造者的個人品質有關。馬克思曾說『財富的本質就在於財富的主體的存在。』時下社會上的『仇富』心理,引發了人們對於財富倫理的深刻思考。而建設一種尊重財富、保障財富、善待財富的健康的新型財富倫理,能夠起到搭建平民與富人溝通平台的作用,緩解由於貧富分化所導致的階層矛盾,促進不同階層之間的學習交流,形成先富帶後富,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建構健康的新型財富倫理,也是我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將使我國從注重財富數量的積累轉向注重財富的品質,從對財富的非理性價值取向轉向理性價值取向。顯然,明清江西商人『據義求利』的財富倫理取向,對於人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地去求利,有着重要借鑑的意義。它促使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要把利和義結合起來,大膽求利,但又必須做到謀利而不失義,循義而生利,努力建構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財富觀念。  
    
  (二)促進市場經濟的和諧發展  
  市場經濟是以競爭為根本機制的。市場競爭一方面憑藉平等競爭的槓桿來繁榮企業和市場,創造日益豐富的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基礎上培育起來的自主意識、效率意識、開拓進取精神等,都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量。競爭又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市場發展的動力,也會帶來對經濟運行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某些負面效應,特別是對利益的過分追求也極易造成社會成員間的矛盾和衝突,人際關係緊張,社會關係不和諧,影響到經濟的正常發展。因此,市場經濟不僅需要競爭,更應該注重社會發展的和諧。明清江西商人在追求財利求發展的同時,已能意識到和合之道是生財之道。這種觀點,為我國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和諧發展提供了某些值得借鑑的啟示。當然,人們也不能過分的去強調『和合為貴』的理念,如果強調的過分,只是注重和合而淡化了競爭,那樣的話,也是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優化發展的。  
    
  (三)倡導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  
  馬克思・韋伯總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原因時,他認為:新教倫理中忘我的工作以積累財富,節儉與清教徒式的生活,是資本主義的最大推動力。經商不富讓人坐臥不安,但經商發了財,有了錢,怎樣去支配這些錢財,對有些商人來說仍是個考驗或難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經不起富而有錢的考驗,或者自私自利,或驕奢淫逸、揮金如土、生活靡爛,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把節儉拋諸腦後,攀比之風盛行,浪費現象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風氣的敗壞。借鑑明清江西商人倡導的崇儉黜奢消費倫理,應該說是有利於培養勤儉節約的社會主義良好風氣的。  
    
  (四)建設現代市場的經營倫理  
  企業經營倫理的建設具有多面性,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企業誠信建設。這對於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獲得顧客的理解、認可、合作和支持,促進商品的銷售,關係極為密切。明清江西商人『誠信為本』的經營倫理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企業『誠信待客』、『信譽至上』的倫理要求是一致的。講求信用,注重信譽,是市場經濟對商業企業經營行為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企業營銷的重要倫理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更長遠的利益,要想獲得更持久的利益,靠欺詐牟利顯然是不行的。只有講求誠實守信的倫理規範、言行一致的行動、客觀公正的態度,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產品信譽,從而為企業帶來長期而穩定的利潤。印尼華裔商業巨子李文正非常強調信用對於一個企業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認為『銀行家要出售的不是金錢,而是信用。』顯然,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對江西商人『誠信為本』的經營倫理的提升與弘揚,就是要培養和形成商業企業的信用意識,並使商業企業基於功利目的的信譽意識得到升華,成為一種更加自覺的主體倫理精神,進而使企業信用更加穩定和持久,更有效地促進商品的銷售。  
    
  三、結語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對待傳統的商業倫理,當前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楊清榮先生曾指出:『心安理得地讓傳統成為「遊魂」,是犬儒主義心態;機械地認為傳統已失去存在的條件和土壤,要求徹底拋棄傳統,是割斷歷史的表現;消極對待傳統的現代轉型,讓傳統自生自滅,是對傳統不負責任的做法;而將傳統全然視為珍寶而敝帚自珍,則是戕害傳統。』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方面要立足於現代社會,承繼明清江西商人商業倫理中的精華,為現代商業倫理體系的構建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注意揚棄,賦予其以現代意義,並進一步轉化為現代市場經濟所需的倫理精神。  
  總之,隨着時代的前進,明清江西商人在特定意義上講已成為一種歷史。但是,他們的商業倫理則不應成為過去,也不應成為歷史。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有必要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借鑑利用其合理成分,建構起適應現代社會的商業倫理體系,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與富強。  
    
  參考文獻:  
  [1] 余龍生,淺析明清江西商人商業倫理精神的基本內容[J],江蘇商論,2008(3):174―176  
  [2] 鄭雅君,義利矛盾問題的理論指正[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1995(4):42-46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15  
  [4] 武經偉,經濟人、道德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65  
  [5] 郭偉峰,當代港台經濟強人傳[M],香港:香港亞洲出版社,1986:176  
  [6] 楊清榮,儒家傳統倫理的現代價值[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326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