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2|回覆: 0

[漢字五書] 對目前一些漢字用法的困惑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06-12-1 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語言文字網
作爲一名文字工作者,記者在工作中曾多次遭遇尷尬:每當自己編的報紙的標題和文章中出現『樹陰』、『林陰道』的寫法時,總會接到一些熱心讀者打來的電話,告之:『報紙上有一個錯字。』記者只好反覆解釋:這個字沒錯,【現代漢語詞典】就這麼規定的。
同時,記者的同事也反映,現在他們在編輯文字時經常會碰到字典里的規定與自己平時的習慣用法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唯一』和『惟一』,『用人』和『傭人』,『熱衷』和『熱中』等。究竟怎樣寫才算是正確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字工作者。
『林蔭道』爲何成了『林陰道』
在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198512月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下簡稱爲【審音表】)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規定:
yìn(統讀)(『樹~』/『林~道』應作『樹陰』、『林陰道』)
然而,翻開【現代漢語詞典】,『蔭』卻仍然有yìnyīn兩個讀音,1499頁的『蔭』是這麼解釋的:yīn,樹陰:綠樹成~。另在799頁『林』字下有『林陰道』的詞條。記者頗有些不解:既然能寫做『綠樹成蔭』,怎麼就不能寫『林蔭道』呢?
爲此記者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請教多年從事【現代漢語詞典】編寫、修訂工作的研究員晁繼周先生。他笑著說:『這是我們的無奈之舉,因爲【審音表】有法規的性質,必須執行,但這一條的處理我們認爲不對,所以在編詞典時有所保留。』
接著,他給筆者看了他作的一個統計,即1986412日至2004531日【人民日報】『樹蔭』、『綠蔭』、『林蔭道』、『綠樹成蔭』4個詞語的分布情況:
樹蔭253次,樹陰13
綠蔭698次,綠陰21
林蔭道131次,林陰道3
綠樹成蔭442次,綠樹成陰9
他說,這還不排除作者本來寫做『蔭』而被編輯爲執行『標準』而改作『陰』的。長達18年之久,【審音表】關於『蔭』字讀音和用法的規定基本上沒有被執行,是十幾億使用漢語漢字的人應該受到指責,還是少數制定標準的專家和官員應該進行反思呢?答案不言自明。
人民日報一位老編輯說,將『樹蔭』改爲『樹陰』,老百姓不接受。『陰』字在老百姓眼裡不吉利,『陰險』、『陰謀』、『陰間』等都是這個『陰』;而『蔭』是一個很美好的字,有草頭,容易引起『大樹底下好乘涼』的美好聯想。
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全國報紙編校質量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厲兵先生說,確定一個漢字的功用,不能只看到眼前某幾個用例,需要全面考察。『蔭(蔭)』在古籍中很早就用做『草木之陰』,按照【集韻】的反切,今天就讀yīn。後來,『蔭(蔭)』又陸續構成了許多詞語(蔭蔽、綠蔭、林蔭道、濃蔭、綠樹成蔭等)。【審音表】採用同音歸併,試圖消除一字多音現象,便於人們學習和掌握,主觀願望是好的,但在處理時,沒能認真考察,兼顧古今。因此,取消『蔭』字陰平一讀,是失當的。北京有柳蔭街,山東濟南市有槐蔭區,總不能改用『陰』或者改讀yìn吧。我相信,國家語委將會恢復『蔭』的陰平一讀的。
用字用詞最終要跟著老百姓走
『傭人』和『用人』(僕人之意)也是令記者及同事感到困惑的兩個詞。記者請教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楊潤陸先生,他認爲應該是『傭人』。當記者告訴他【現代漢語詞典】1518頁寫做『用人』時,這位主編過【現代漢語】教材的知名學者頗有些吃驚。不過,在翻看了詞典之後,他說:『【現代漢語詞典】這麼規定還是有它的道理。「傭」當僕人講讀yōng,這個字是從「用」字分化出來的。爲了區別,就加了一個「亻」。』
晁繼周先生解釋道,『用人』作僕人講,早期的國語詞典就有,【現代漢語詞典】只是將這個用法延續下來了。當然,根據『從俗』的原則,以後也有可能改過來。因爲用字用詞最終是要跟著老百姓走的,像【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蕁』字就有兩個音,『蕁麻』(一種植物)的『蕁』念qián,而蕁麻疹(一種皮膚病)的『蕁』卻念xún。蕁麻疹和蕁麻其實是有聯繫的,可是醫生、病人都這麼叫,詞典就改了。足見約定俗成力量之大。
北京大學西班牙語教授趙德明先生說,大量的語言現象說明,說話、書寫在前,規範在後。大家都這麼說、都這麼寫,語委還未開會,那怎麼辦?拉美在19世紀末就碰到這樣的問題:是按西班牙皇家學院的規定說話和寫文章,還是按拉美當地人改造、豐富和發展了的西班牙語說話和寫文章?當然是後者。老百姓才不管西班牙皇家學院的規定呢!
人民日報校對組王領娣女士和鄂岳先生說,人民日報基本上是用『林蔭道』而不用『林陰道』,用『傭人』而不用『用人』,因爲這是習慣用法,大家容易接受。
晁繼周等學者說,編詞典,人民群眾的語言基礎永遠是第一位的,規範標準只是對約定俗成結果的確認。
國家標準也要與時俱進
楊潤陸先生認爲必須規範用字,國家語委的規定有的不見得有道理,但總不能朝令夕改,一旦規定了,就得執行,上課就得這麼教。
晁繼周先生認爲,對已經制定的語文規範標準要全面貫徹。但是,他不贊成『不折不扣』,更不贊成『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當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已爲語言學界所公認,當某些規定在語言使用者的大多數人中實際上無法遵行時,我們要做的不應該是批評、指責人們違反標準,而是要考慮及早地修改標準。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先生也認爲,語言的立法要有彈性,不能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因爲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規範,但語言自身的發展又往往會跳出這個『規範』。
據商務印書館編審、現代漢語編輯室主任周洪波先生介紹,【現代漢語詞典】是商務印書館上世紀70年代推出的,在此之前,內部曾發行過試印本和試用本,在全國廣泛徵求意見。1978年正式出版後,還出了補編本、修訂本、增補本,目前的發行量已超過了4000萬冊。他說,詞典行內也有這麼一句話:『詞典的出版之日,就是修訂的開始。』國家標準滯後於語言實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國家標準也應該與時俱進。但那位人民日報的老編輯則認爲,語言標準的修訂應該是轟轟烈烈的,要讓廣大人民群眾都知道,就像把繁體字改成簡體字一樣,不能只是少數人悄悄地改,而大多數人不知道。他舉了個例子,他一直都寫『經不起挫折』,看到年輕人寫『禁不起挫折』,還以爲是錯別字,後來才知道兩個字可以通用。這說明出版部門宣傳的力度不夠。他說,老一輩的人成千上萬甚至上億,詞典編撰者和出版者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
厲兵先生強調,語言文字規範,有剛性的一面,也有柔性的一面,要把握合適的尺度。當記者問他,『惟』和『唯』字今後會不會取消一個時,他說:爲什麼要隨隨便便淘汰一個漢字呢?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把『惟』、『唯』兩個字取消一個,古書怎麼印?即便是眼下常用的的詞語,『惟妙惟肖』還是用『惟』字好些。『惟一』和『唯一』屬於異形詞。異形詞問題非常複雜,由於詞源的理論依據與社會習慣往往矛盾,在處理上必須堅持嚴謹的態度。
一定要注重文化傳承
作爲【國家規範漢字表】研製者之一,厲兵先生強調,現代漢語書面語跟古代漢語有區別也有聯繫,無法割斷,我們既要與時俱進,也要注重文化傳承。50年代以來頒布的語言文字規範文件,總體上是好的,對社會規範語言文字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時代的局限、規範觀的偏頗,以及工作環節的缺失、修訂的嚴重滯後等原因,難免出現一些失誤。尤其是當時要走拼音化道路,認爲繁難的漢字是工農大眾掌握文化的攔路虎,字能並就並,筆畫能少就少,結果給日後的文字使用帶來很多麻煩和困惑。當時的規範文件基本上都以字表這樣極爲簡單的形式面世,並沒有把漢字作爲形音義的綜合體明確地加以詮釋,甚至不自覺地將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人爲地割裂開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陸建德先生認爲,漢字使用中的某些尷尬局面,有些確實是因爲文字改革和漢字簡化過程中的矯枉過正引起的。其實繁體中文字的構造也有它合理的一面,而有些字簡化之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比如說『鍾愛』的『鍾』和一口鐘的『鍾』都變成了一個字。他強調說,鍾愛中國文化,應該從鍾愛中國文字開始。在當今全球化的形勢下,我們尤其要注意文化的傳承,保護本國文化的獨特性。
作者:周曉萍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