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8|回復: 0

[史學] “宋太祖誓碑”与“不杀士大夫”(1)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1-9-23 1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明代学者叶子奇有言:“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宋朝文不如汉,字不如晋,诗不如唐,独理学之明,上接三代。”(《草木子》卷4《谈薮篇》)理学何以产生并辉煌于两宋?我们现在做宋代理学研究,既离不开哲学――观念史进路,同时也要重视历史――思想史进路。晚清史梦兰有首宫词:“庙享钦遵四孟时,牙盘别设踵唐仪。太常礼毕群班退,夹室焚香读誓碑。”(《全史宫词》卷16《宋》)以“不杀士大夫”为核心内容的“宋太祖誓碑”(又称“宋太祖誓约”),正是落实历史――思想史进路的一个好题目。   
   

  现代学术史上,张荫麟1941年发表的《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重庆《文史杂志》第l卷第7期),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河。人们也大多知道“宋太祖誓碑”主张善待知识分子,可截止到2010年,70年过去了,中国大陆学术界有分量的专题论文却不到10篇。这里,我们从两个人的三篇文献说起。  


  第一个人是两宋之交的曹勋(1098―1174)。1126年靖康之变,金人俘虏了徽宗、钦宗父子,押送到金国,阁门宣赞舍人曹勋是徽宗的随从。途中,曹勋从燕山逃走,徽宗让他转告康王赵构:“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故七祖相袭,未尝辄易。每念靖康年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止此,然要当知而戒焉。”(《松隐集》卷26《进前十事札子》,《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2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83页)后来,曹勋的《北狩见闻录》又复述了这段话,但把“誓不诛大臣、言官”换成了“誓不诛大臣、用宦官”(《学海类编》第2册,广陵书社2007年版,第1107―1108页)。曹勋这两篇文献所说的,史称“徽宗寄语”。  


  第二个人是南宋的陆游(1125―1210)。《避暑漫抄》旧题陆游所撰,其中说道: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封闭甚严。因杏兴荆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是年秋享,礼官奏请如小I弦枋仪埃再拜升阶。独小黄门不识字者一人从,余皆远立庭中。黄门验封启,先入焚香明烛,揭幔,亟走出阶下,不敢仰视。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而出。群臣及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岁时伏谒,恭读如仪,不敢漏泄。虽腹心大臣,如赵韩王、王魏公、韩魏公、富郑公、王荆公、文潞公、司马温公、吕许公、申公,皆天下重望,累朝最所倚任,亦不知也。靖康之变,犬戎入庙,悉取礼乐祭祀诸法物而去。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止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中,曹勋自虏中回,太上寄语云,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秘史》)(《丛书集成新编》第8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未署出版年],第668页。据明代稗乘本排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