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1|回覆: 0

[國學灌水] 破解『中國人的月亮情結』(1)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9-13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成都商報
中國文化中很多傳統延續至今已經逐漸淡化,或被替代;但中秋團圓、合家賞月的傳統仍在民間延續。幾千年來,到底是一股什麼樣神秘的力量使得中國人如此偏愛遙望皓月?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對月亮情有獨鍾。可以說,中國文學史上每一頁都寫滿文人墨客仰望月亮的目光。幾千年來,又是什麼原因讓明月成為文人墨客們共同的追問主題?同樣的一輪明月,為什麼西方人在月光下沒有我們『浪漫多情』?  

   
    又是中秋月圓之夜之時,成都商報記者採訪了多位物理、文學、民俗等方面的權威人士,試圖多角度、立體化破解『中國人的月亮情結』。  


    問月之 民俗學解讀   

  
  我們向來都有『月亮崇拜』  


  □『巴蜀鬼才』魏明倫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蕭放認為,在人心日漸疏遠的今天,中秋賞月仍然寄託着中國人『天上月團圓,地下人團圓』的情懷,『更重要的是,中秋節代表中國人生活的理想境界。』CCTV【走遍中國】總製片伊慧民也認為,儘管我們已經知道,月亮上沒有嫦娥,不過是一個沉寂的星球。但今天的中國人一方面渴望憑藉最新科技實現與月亮的零距離接觸,而另一方面卻還是要穿上漢服,舉行古老的中秋拜月儀式。  


  關於賞月,『巴蜀鬼才』魏明倫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中國有兩個節日尤為重要,一個是端午,一個中秋,都是家人團圓的節日。端午在白天,而中秋則在晚上,這就必然會涉及月亮,讓文人們借着這半明半暗的、半遮半掩的月光,抒發一番情懷。我們向來都有『月亮崇拜』,從古至今,寄情於月亮,是所有文人的偏愛。沒有明月的中秋,不叫中秋,正是因為我們對月亮不了解,它才更讓人嚮往,遐想。古人看着月亮,總想知道它的背面是什麼樣子,越發對它充滿了無限想像,這才有了瓊樓玉宇,有了嫦娥奔月,有了詩詞情感追尋着月亮。等到科技發展,人造衛星終於載着人們去一探究竟才發現,哦,原來月亮的背面、側面都是一樣的。  


  文人不僅僅會寫月亮,還要寫太陽,寫高山流水,所有美麗的大自然,都是中國文人寄情的對象。但古人的確是把月亮寫絕了,是現代新詩無法超越的。  


  問月之 物理學解讀  


  月光易觸動人體的『傳感器』  


  □著名電影編劇、製片人方勵  


  方勵,專業為應用地球物理,他創建的勞雷工業公司在地球科學和海洋科學技術領域都獲得極大的成功。同時,他又是著名的電影編劇、製片人,合作對象包括王超、婁燁、李玉,代表作品【蘋果】【觀音山】。在科學和藝術兩個領域自在遊走的方勵,喜歡觀察世界觀察人,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科學的浪漫不亞於任何藝術』。  


  我們為什麼在月光下有那麼多感覺?其實,從物理的解釋來看,人體就是由很多個傳感器組成的,眼球是光學傳感器,耳朵是聲學傳感器,舌頭和鼻子是化學傳感器,皮膚和四肢是機械傳感器。而這些所有的傳感器中,光學傳感是最容易帶來情緒和感覺的。  


  我們說月亮就是一種光源,它的光譜與日光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月光是日光的反射光,能量要弱得多,它是冷光,陰柔,不刺眼。月光和日光的區別,就好像燭光與白熾燈的區別,燭光會讓人有很多情緒,所以我們會有燭光晚餐。在幾千瓦的燈光下吃飯就完全沒有感覺了。  


  用物理來解釋人類的情緒、感覺,用科學來解釋整個過程,是一件極其浪漫的事。倒影、陰影在黑暗中,這些都容易使孤獨的人感到悲傷。而為什麼情人都要吃燭光晚餐?因為在朦朧的燭光下,人的面目會變得更加漂亮,因為鼻梁、眼眶等地方都有了陰影,就像我們拍電影,打燈,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情人在月下尤其有相愛的感覺。  


    其實,並非中國人對月亮情有獨鍾。但確實中國的文學中關於月亮的詩詞流傳得特別多,特別廣。人類的情緒肯定是共通的,但中國卻以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把對月亮的追問延續到了現在。所以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嫦娥奔月的傳說。  


  問月之 文學解讀  


  風月本無情 文人強說『愁』  


  □四川省杜甫學會副會長許世榮  


  中國人對月亮有着延綿的情結,文人墨客更是對月亮情有獨鍾。中國文學史從詩經就歌頌月亮,『打開中國文學史,每一頁都有仰望月亮的目光。』這當中,有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浪漫、杜甫『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深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邁。而且這種浪漫、深沉和豪邁的情懷,一直延續至今,並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現代人的精神生活。   
   

  四川省杜甫學會副會長許世榮是研究杜甫的專家,他從文學和文化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月亮』一詞的含義。 
        來源:成都商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