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44|回覆: 0

[國學灌水] 書畫家米芾為何性情怪異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11-11-2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博客
201111295014481.jpg

米芾,字元章,祖籍山西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他能詩文,擅書畫,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被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其書法成就,被後人列為『宋四家 』。他的書法沉着痛快,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惟美藝術。


    然而,米芾這個人性情卻非常怪異,他舉止顛狂,人稱『米顛』。他在宋代穿着數百年前唐朝人的服飾,戴着高高的帽子,坐着沒有頂的轎子,招搖過市,所到之處,無不惹得眾人圍觀議論。他喜好奇石,辦公時也石不離手,看到奇異的石頭,便鞠躬敬拜,稱石為『兄』。他死前數月,便開始生活在棺材中,在棺中起居坐臥,直到生命終止。


    對於米芾的狂放,有人說是譁眾取寵,有人說是名士風流,只有黃庭堅一語道破,說道:『斯人蓋既不偶於俗,遂故為此無町畦之行以驚俗爾。』意思是說,米芾這個人,是不願意落入俗套,才故意做出種種驚世駭俗之舉的。


    後人推崇米芾的怪異,也欣賞他書法的率性天真。從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米芾代表作【茹溪詩】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率真痛快的書法風格。


    走進故宮的書畫庫,常溫常濕,讓字畫始終處於一個恆定的環境下。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從櫃中取出畫軸,徐徐展開,大家屏氣凝神,目不轉睛地看着米芾的親筆手跡,穿越了近千年的歲月,清晰地展現在眼前。
 


    【苕溪詩】是米芾中年時期的作品,整卷書風揮灑自如,痛快淋漓之中,而又變化有致,充滿了天然之趣,反映了米芾中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苕溪詩】卷為紙本行書,全卷35行,共394字,內容是米芾遊覽苕溪時的詩作,所以開首一句便寫道:『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相當於他寫給朋友們看的一篇遊記。


    苕溪,在浙江省北部,屬太湖水系。米芾筆下的苕溪,『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有着蒼翠茂密的竹林,三季盛開的鮮花,還有入口綿香的惠泉酒,清甜濃香的壑源茶,實在是個難得尋覓的世外桃源。


    公元1088年的八月初八,38歲的米芾應朋友之邀,去游賞苕溪,憧憬着苕溪的美景,米芾心情大好,他興致勃勃地鋪紙揮墨,為好友賦詩6首,並以酣暢激昂的行書寫在澄心堂紙上,成就了這幅日後聞名書壇的【苕溪詩】卷。


    縱覽整幅書卷,米芾用筆遒勁,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痕跡,體現了米芾行書的深厚功力,是他風格日趨成熟時期的傑作,被歷代書家視為珍品。


     『宋四家』,指的是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四位書法家,他們跨越唐人書法的高峰,強調個人情趣和情感的抒發,體現出『宋人尚意』的書法特點。


    這是台北故宮珍藏的蘇東坡的代表作【黃州寒食貼】,這是黃庭堅的行楷書代表作【松風閣詩貼】,這是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詩】卷,這是蔡襄的代表作【自書詩】。『宋四家』的書法雖各有特點,卻都強調個人意趣的抒發,形成了『尚意』的宋代書法特徵。


    在『宋四家』之中,米芾的書法以『沉着痛快』的獨特風格,盡顯書法家的率真本性,將『宋人尚意』的書風推向了極致。


    米芾一生勤奮書寫,他的兒子米友仁說他大年初一都在寫字,如此勤奮加上後人對他書法的喜愛,導致米芾的傳世作品較多,除了著名的【研山銘】,【苕溪詩】卷和【蜀素貼】也是他行書中的佳作。有趣的是,【苕溪詩】卷和【蜀素貼】書寫於同一年,同樣呈現出天真自然,險峻而又平實的書法風格,只不過一個看上去豐腴些,一個看上去瘦勁些,都是米芾中年時期的得意之作。


    可惜的是,【蜀素貼】現藏於台北故宮,【苕溪詩】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兩幅書於同一年的『同胞』佳作分藏兩地,只能隔海遙遙相望。


    看着完好無損的國寶字帖,沒人能想得到,【苕溪詩】卷在二十世紀初曾經慘遭『撕毀』。原來,清朝滅亡後,【苕溪詩】卷被末代皇帝溥儀偷偷帶到東北偽皇宮的小白樓。偽滿政權傾覆時,溥儀出逃,看守小白樓的士兵乘機蜂擁而上,將小白樓內的大批珍玩古董搶掠一空。在激烈的爭奪中,許多流傳千年的名作被野蠻的士兵一分數段,【苕溪詩】卷也在劫難逃,就這樣慘遭撕毀。


    幸運的是,【苕溪詩】卷在上世紀50年代入藏北京故宮後,經過故宮修復廠的鄭竹友和楊文斌兩位師傅的精心修補,不僅斷裂處得以拼接,缺失的字也按照原來的筆勢、筆鋒逐一補全,讓人很難看出補接過的痕跡。


    天衣無縫的修補,令【苕溪詩】卷奇蹟般地劫後重生,成為今天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國寶書卷,讓我們在近千年之後,仍能欣賞到米芾書法的真跡。

 
    文、陶夢清

        來源:網易博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