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9|回復: 0

[論史] 明朝白银的主币化进程:从禁止流通的到主权货币(3)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0-7-12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网论坛
白银作为主币地位之确立,决定了明代以降大规模引进海外白银的政策,正是这个货币政策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原有的联系世界的贸易线路,也逐步重塑了中国认识世界的方式。本来,西洋(印度洋)和南洋(南亚)是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目标,而为了引进白银,中国的贸易线路开始经过马尼拉,面向太平洋那一端的美洲大陆。
    16世纪初,由于葡萄牙人垄断了绕过非洲到亚洲的东印度航线,迫使西班牙只能另辟它途,即向西越过大西洋,经过墨西哥西渡太平洋,再到亚洲。因此,16世纪的太平洋才被称为“西班牙海”。1529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萨拉戈萨条约》,以马鲁古以东17度划分两国势力范围。出于香料贸易和打开亚洲市场的动机,1564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宿务登陆,建立了第一个殖民点,同年6月,西班牙“圣・巴布洛”大帆船满载亚洲香料和货物,从宿务返回墨西哥阿卡普尔科(Acapulco),1571年,西班牙又占领马尼拉,从此开通了阿卡普尔科-马尼拉之间的大帆船贸易,而1567年(即隆庆元年),明王朝正式解除“海禁”,阿卡普尔科-马尼拉航线延到福建。此时美洲白银的发现,特别是随着1550年汞齐化精炼法在整个西班牙美洲的传播,使得美洲白银的生产规模大幅度扩大,迅速回应了中国经济对于白银的大规模需求,并一举解决了困扰明朝百年的货币问题,这就好像冥冥中有一只手,把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的白银,与同时代明代的货币问题联系起来了:中国人能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而驱动中国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却是在中国紧缺的贵金属--白银,当时的西班牙人尽管一无所有,但手里却掌握着经墨西哥出口的白银,支配漫长的16世纪的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福建海上跨国大帆船贸易体系就此形成:
    1580年时,每年到菲律宾的中国商船有四、五十艘,根据另一资料,1572年至1644年(明朝瓦解),共有1086艘中国货船抵达马尼拉,从福建泉州月港远贩马尼拉的货物,主要就是生丝和丝织品。这些货物再从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这样,就形成了以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继,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福建-菲律宾马尼拉-西属墨西哥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在18世纪末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和其他商品占63%,而大帆船从墨西哥运到菲律宾的主要是银元,据估计,1565-1820年之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高达4亿比索,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
    大帆船航线既可称“海上丝绸之路”,但更可称“海上白银之路”。贸易对象、外贸线路的改变也逐步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自此之后,中国所理解的“世界”,逐步变成了那些向中国出口货币的国家,或者说,变成了那些有“资本”购买中国商品的国家,--1567年之后,这样的国家当然就是拥有“新大陆”的西欧。于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逐渐地变成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而中国士大夫对这一关键性问题发出疑问的资料,我们可以从明崇祯十年(1637)福建晋江景教堂刊刻、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相国蒋德E校阅的《西方问答》一书中看到,该书以问答的方式,交换了中西之间诸多不同看法。其中核心就是关于白银的问题。
    中方问艾儒略:“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
    艾儒略则回答道:“西来诸商,与贵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者,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出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段对话十分关键,因为它简要地说明了:明代中期以降,中国的大部分白银供应依赖向西方进口,而欧洲的货币供给则主要来自美洲殖民地,同时,他们也从传教士那里得知:白银的过度供应造成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即艾儒略所谓“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而这最终也造成了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为后来欧洲发生机器代替人工的“革命”埋下伏笔。
    明朝最终把白银确立为国家税收和储备货币,原因固然复杂,但如果最简要地归结起来也无非两方面:于内因方面,这是由于明朝初期以来,建立自主的、合理的货币发钞体系、建立信用货币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从外因上说,则是由于美洲白银的发现,使得这种失败变得更为迅速而彻底。
    财政铸币权是关乎国家财政和国家主权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王朝的兴亡。元代的大帝国崩溃的原因很多,除了以“库里台”选举大汗的制度特别容易导致内部分裂外,蒙古纸币--交钞的崩溃,其实是蒙古帝国崩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发的钞票没有人认,那么这个国家其实也就名存实亡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