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7|回覆: 0

[論史] 北宋滅亡的真正原因(1)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11-3 1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王曉明博客
北宋亡國即靖康之變,已是800多年前的往事,但卻始終令人難忘。『靖康恥,猶未雪……』,但凡中國人,人人能朗誦,個個會歌唱。所謂北宋亡國,雖然不是國家淪亡,只是朝代更替,然而這一歷史事變實在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一大深重歷史災難。金朝攻滅北宋,造成上千萬民眾死於戰亂、上千萬民眾流離失所。難怪從當時到現在,人們不斷地議論着北宋亡國的緣由,提出了各種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唱着『老』調子亡國?


  北宋何以亡國?近數十年來,人們往往如此回答:唱着老調子亡國。這種論斷的依據是魯迅先生在其雜文【老調子已經唱完】中的一段議論:『宋朝的讀書人講道學,講理學,尊孔子,千篇一律。雖然有幾個革新的人們,如王安石等等,行過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贊同,失敗了。從此大家又唱老調子,和社會沒有關係的老調子,一直到宋朝的滅亡。』


  當然,對於北宋亡國的原因,議論最多的無疑是心存亡國之痛的宋朝人。當時人的議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編造荒誕邪說。比如說什麼北宋亡國是由於宋真宗的陵墓風水不好。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擔任山陵使的宰相丁謂不聽陰陽師徐仁旺的話,把真宗的陵墓確定在牛頭山後。可是徐仁旺當時曾經上書陳述『山後』之害:『坤水長流,災在丙午年內;丁風直射,禍當丁未年終,莫不州州火起,郡郡盜興。』後來不出所料,金軍攻破開封果然是在丙午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而丁未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則『幅員之內半為盜區。』又比如說什麼北宋亡國是因為徽宗改元宣和,所謂『宣』即『一家有二日』,很不吉利。再如北宋氣數已盡,『上天』早有預示。據說宣和末年在開封上清宮瑤仙殿出現字跡數行:『家內水蛀盡,南方火不明;吉人歸塞漠,亘木又摧傾。』這便是『上天』的預示之一。對此,人們起初困惑不解,北宋滅亡後,才如此解釋:『家內木』即宋,『吉人』、『亘木』分別是『佶』、『桓』,即徽宗、欽宗的名字,而所謂『火』則是有『炎宋』之稱的趙宋王朝的所謂『德運』。諸如此類的荒誕邪說甚多,如今置之一笑即可,不必予以理會。


  另一類是追究個人責任。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徽宗寵信的大臣和宦官。早在北宋將亡而未亡之時,太學生陳東便將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等痛斥為『六賊』,認為他們是導致禍亂的罪魁。其實,徽宗作為六賊的總後台,其罪責不在六賊之下。陳東受歷史所限,只罵貪官,不罵皇帝,完全可以理解。此論一出,立即廣為傳播,並被人們普遍接受。號稱深得二程真傳的著名理學家楊時又追根溯源,進而將罪責歸結於王安石。他說:『致今日之禍者,實安石有以啟之也。』而南宋初年,號稱中興名臣的趙鼎也同意這個說法。高宗接過話柄,大肆渲染:『今日之禍,人徒知蔡京、王黼之罪,而未知天下之亂,生於安石。』大臣們當然會隨聲附和。於是,這種說法在整個南宋時期甚至元明清時代幾乎被視為定論。可以肯定,高宗對這種觀點予以鼓吹,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維護趙氏一家一姓統治的需要。


  如今人們普遍將神宗、王安石譽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而徽宗時期正是神宗、王安石及其新法最受尊崇的時代。徽宗以神宗的紹述者自居,對新法給予高度肯定與頌揚,而蔡京則以王安石的繼承者自命,在他的倡議下,王安石繪像於顯謨閣,追封舒王,他本人及其兒子均配享孔子廟,至於其後代則男性賜官職、女性封孺人。徽宗、蔡京推行新法、廢除舊法,重用新黨、打擊舊黨,在政治上與王安石對立的司馬光等120人被指斥為『奸黨』,對新法稍有微辭的范柔中等542人被定為『元符上書邪等人』。這兩種人的姓名均被列入『黑名單』,在這個『黑名單』上的人,已經死了的,就追貶官職,活着的,就流放或貶官,且不得在同一州郡居住,他們的子孫和近親也不能和皇族通婚。這些歷史事實足以證明,蔡京等『六賊』與作為王安石及其新黨對立面的舊黨勢不兩立。


  應當承認,蔡京與王安石在政治上、思想上確實多少有些繼承關係。比如『不患無財,患不能理財』就是蔡京的主要治國思想之一,就是源自於王安石,和司馬光的主張正好相反。又如對待邊疆少數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權,舊黨一向牽就,而新黨的態度則相當強硬。蔡京以新黨自居,繼承強硬政策,他在徽宗時期多次發動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戰爭。很清楚,徽宗、蔡京不是神宗、王安石所創行新法的反對者,而是新法的擁護者和推行者。他們口頭上唱的不是老調子,而是『新』調子。魯迅雖然學識淵博,但俗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們不應當將其片言隻語視為不可更改的信條。


  二、蔡京與王安石是一丘之貉?


  蔡京雖然發跡於王安石當政期間,他的弟弟蔡卞又是王安石的女婿,他本人在神宗時歷任中書舍人、知開封府等要職。但王安石對蔡京並不賞識。蔡京與王安石不是一回事,甚至完全相反。就個人品質來說,王安石以『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而著稱,蔡京則以『享用侈靡』而聞名。這類記載太多,不勝其舉。王安石雖不愛官職,然而一旦身居要職,即盡力將其政治理想變為政治實踐,並始終堅持。連他早年的好友、後來的政敵司馬光也覺得王安石太過固執。而蔡京從青年時代起就是個官迷,他一切以向上爬為目的,沒有固定的政治見解,是個典型的政治投機家。比如神宗死後,舊黨得勢,蔡京隨風轉舵,一味討好司馬光。司馬光要求在5天之內恢復舊法,其他官員都表示難以如期完成。唯獨蔡京立刻恢復舊制,讓司馬光大加讚賞。等到哲宗親政,新黨再度得勢,蔡京立即搖身再變。王安石與神宗君臣相得甚歡,可謂千載一時。然而王安石對神宗不時直言規諫,乃至面折廷爭。而蔡京一切投徽宗所好,豈止一味逢迎而已。徽宗這個18歲即登基的青年皇帝,之所以走上極度荒淫的道路,蔡京等人的勸誘,無疑是個重要原因。可見,蔡京不僅應入【奸臣傳】,還應入【佞幸傳】。一言以蔽之,王安石是位標準的大臣、諍臣,而蔡京則是個十足的奸臣、佞臣。王、蔡二人豈能混為一談!


  就施政方針來說,徽宗、蔡京雖然也號稱推行新法,但與神宗、王安石所實施的新法同中有異甚至形同實異。神宗、王安石所主持的新法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目的,並有利民便民的考慮。而徽宗、蔡京推行新法的目的則在於搜刮民脂民青,以滿足徽宗及其寵臣極度荒淫的生活所需。蔡京雖然敢於改動祖宗成法,但當改者不改。如冗官問題本應加以解決,可是徽宗時期問題反而越發嚴重。於是,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官員數量暴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官員總數已達48000餘人,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又如強幹弱枝的傳統國策本應加以調整,可是蔡京等人依舊蕭規曹隨,以致『靖康之禍,虜騎所至,莫不潰散。』而不當改者又大改特改。如拋棄外戚不任軍相、宦官不典機密、宰執應避親嫌等不少舊規,於是當時出現了北宋歷史上的若干『第一』,如韓忠彥、鄭居中乃至蔡京都是第一批外戚宰相,蔡京與蔡卞是第一對兄弟宰執,蔡京與蔡攸是第一對父子宰執,並開創了第一次宦官干政的局面。然而所有這些『第一』,都意味着朝政極度腐敗。徽宗、蔡京為了粉飾太平,也曾實施過一些仿佛利民便民的慈善之舉,諸如安濟坊、居養院、漏澤園之類,然而往往口惠而實不至。他們推行新法的重點在於理財。至於其效果,當時人有評論:『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現法惠奸。』其實,神宗以前的祖宗法未必『惠民』。神宗、王安石的熙豐法雖不『惠民』但『惠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至於徽宗、蔡京的崇觀法,其效果則與熙豐法不同,既不『惠民』,也『惠國』,只有利於昏君和佞臣。當時,每年增加的財稅收入,除供徽宗揮霍以外,又被蔡京等奸臣大量侵吞。所以,徽宗、蔡京所推行的『新』法只不過是盤剝民眾的幌子而已。


  總之,蔡京與王安石不僅個人品質截然不同,而且施政方針形同實異。蔡京所推行的『新』法,根本不配以改革相稱。北宋顯然是唱着『新』調子亡國的,只不過這個『新』字是一定要加上引號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