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65|回覆: 0

[論史] 宋代對外政策軟弱求和的原因(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2-26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四、因循守舊的思想非常嚴重


    因循守舊的思想,在我國自古有之。從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思想,到漢代曹參的『蕭規曹隨』,【漢書】進行了總結『蓋君子為政,貴因循而重改作,然所以改者,將以救急也』。(【漢書】卷二四上)宋代的因循守舊思想特別嚴重,祖宗之法不可變,一直難以逾越舊有的框架,在政治上、軍事上表現地非常突出。


    比如在政治方面,國家官吏的選擇是關係到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宋代官吏的選擇除了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中下層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之外,還有大批的官員是通過『蔭功』,即靠父輩或者是祖輩的功勞來直接進入仕途。並且後一種方式存在着日益擴大的趨勢。不否認通過後一種方式做官的人,也存在富有才幹的人,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中庸才大大多於人才。另外,在官吏的考核上,宋代在多數情況下,實行論資排輩的方式,靠年曆、資歷,而不是憑才幹。這種人在宋代政權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成為政治改革的巨大阻力。所以,要改革官吏考核標準的寇準,任宰相不久便被排擠而去,並非僅僅為了丁謂的『捋須之恨』,根本原因在於他的考核方式得罪了那些論資排輩的庸才他。再如,慶曆新政中的范仲淹,在用人標準上提出了『一家人哭,強於一路人哭』的標準,其結果也必然是遭到了失敗。在王安石變法中,對官吏的選拔標準,則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黨同伐異,尤其是後期,呂惠卿、章、蔡京等投機之徒的上台。


    在軍事上表現地更是非常突出。自從宋太宗對遼戰爭失敗後,宋代的君主們一代不如一代,更加懦弱無能。繼太宗後上台的真宗,聽到遼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後,驚惶失措,在寇準的極力鼓勵下,才勉強親征。但是,很快在有利的形勢下,主動求和。簽訂澶淵之後盟的宋真宗,再也不敢對遼作戰以雪城下之盟,而是在王欽若、丁謂之流的引誘下很快進入了東封西祀的享樂之中而揮霍無度。繼真宗上台的仁宗,也不過是守成之君而已。邊境上的城池,邊修理壞牆都要謹小慎微。


    惟一想有所振作的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進行變法,要富國強兵,卻經不起一場對夏戰爭的失利,幾乎是驚嚇而亡。後來的宋徽宗更是荒唐,妄圖借金的力量恢復幽雲地區,孰不料引狼入室,導致北宋的滅亡。宋室南渡後,中興四將尚能為宋室在軍事上拼力一搏,使宋朝在軍事上戰果輝煌。『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耳!』的英雄氣概,讓人為之精神一振。但高宗為了皇位寧可不要中原,只要和約。這之後的宋室,曾有兩次氣若遊絲的北伐,但都所用非人,在軍事一直未能振作,最終亡國。

    總而言之,宋代在對外交往上一直處於下風而妥協求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諸多原因中,政治與經濟方面的原因是其根本原因。其他的方面,諸如北方游牧民族在作戰方式上的改變,騎兵馬蹬子的固定可以使騎兵在馬上射箭有一個支點,而做到準確率比較高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關於宋代對外較弱的原因尚待進一步的探討,請各位老師批閱,不吝賜教。


    參考書籍:


     【宋史】(元 脫脫等)
     【續資治通鑑】(清 畢沅)
     【東京夢華錄】(宋 孟元老)
     【續資治通鑑長編】(宋 李燾)
     【漢書・食貨志】(東漢 班固)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