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3|回覆: 0

[論史] 漢初時代:學術的復甦與繁榮(3)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3-11 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文化


略晚於【呂氏春秋】,而又較之更趨系統化、理論化和精密化的另一部綜合性著作是由漢初淮南王劉安組織編寫的【淮南鴻烈】(【隋書・經籍志】始稱【淮南子】)。【淮南子】全書由二十篇專論及一篇內容概要所構成。書中的二十篇專論所涉獵的內容,幾乎囊括了天上人間的所有物事,體現出秦漢帝國時代大氣磅礴的偉岸風範。『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德,經緯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雖未能抽引玄妙之中,才繁然足以觀終始矣。』『故著書二十篇,則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要略】)
從思想脈絡上看,【淮南子】是在黃老、道家的基礎上,揉合儒、法、陰陽、墨等學派的觀點而形成自己龐大哲學體系的。【淮南子】在思想材料的採擷上,對【老子】、【莊子】最為青睞。『道』、『無為』、『禍福』、『利害』等概念直接引自【老子】。其宇宙觀、世界觀也以【老子】之說為底本。【原道訓】、【道應訓】、【繆稱訓】、【m真訓】等篇簡直就是對【老子】哲學的註解和發揮。但【淮南子】也有區別於【老子】的地方,如它並不排斥仁義、禮教與法度。【淮南子】也是充分吸收了【莊子】哲學的精髓的。【m真訓】篇甚至還直接轉錄了【莊子・齊物論】中的部分文字。『神人』、『至人』等概念當出自【莊子】的【大宗師】、【逍遙遊】。從【淮南子】關於性分各有修短、人性愉和寧靜、治萬物應順性因俗的思想中,似乎可以看出【莊子】之【天道】、【天地】、【天運】與【駢拇】的痕跡。關於養生、養神、養形的主張,不妨視作是對【莊子】之【大宗師】、【德充符】的進一步闡釋。
【淮南子】的著者中應該也不乏儒家之徒。據統計,全書引【詩】約三十次,引【易】十餘次。提及【書】、【樂】、【春秋】的,也有多次。儒者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三皇五帝之道,堯、舜、禹、湯、文、武之治――同樣也被【淮南子】所推崇。【主術訓】中講『誠正』、『修身』與治國的密切關係,其實就是經典儒學所倡導的最基本原則。【務訓】主張的『為學』,應該是儒家積極進取的有為精神的再現,似乎是對【荀子・勸學】篇所作的新解。【泰族訓】中的『參五』,實際上就是為儒家所一直強調的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關係。『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把教化置於刑法之上,並指出應該『行仁義之道,以治人倫』(【泰族訓】),『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主術訓】),強調要以仁義為本,這也一定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
刑名法家所一向主張的君臣職守、百官有常、以法治國、用權御勢、因時變法等思想在【淮南子】中也得到了繼承。一篇【主術訓】,生動地再現了法家重權勢、講法術和重法、務實的精神品質。『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準繩也。……尊貴者,不輕其罰;而卑賤者,不重其刑。』『言事者,必究於法;而為行者,必治於官。上操其名,以責其實;臣守其業,以效其功。言不得過其實,行不得逾其法。』又,『攝權勢之柄,其於化民易矣。』『權勢者,人主之車輿』,『人主處權勢之要,而執爵祿之柄;審緩急之度,而適取予之節。是以天下盡力而不倦。』等等,都極好地弘揚了法家的治國理念。
陰陽五行的思想,是【淮南子】哲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時則訓】似乎是先秦陰陽五行觀念的實際運用。【覽冥訓】、【本經訓】、【泰族訓】等篇,都滲透着濃厚的陰陽氣化、天人感應、同類相召的觀念。【天文訓】、【精神訓】以天道驗人事,大講人受於天、人副天數及災異之說。可以說,與【呂氏春秋】一樣,【淮南子】後來已成為研究秦漢之際陰陽五行思想的重要文獻。
墨家對【淮南子】也有一定的影響。【淮南子】中關於名實、節儉、薄葬、重義的觀念顯然是來自墨子的。『瞽師有以言白黑,無以知白黑,故言白黑與人同,其別白黑與人異』(【淮南子・主術訓】),是對【墨子・貴義】之語的轉錄。墨子重義,【淮南子】也強調說:『君子義死而不可以富貴留也,義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精神訓】)『非道不行,非義不行』,『君子制義』。(【主術訓】)
相對【呂氏春秋】而言,【淮南子】從內容到形式都精緻、深邃並簡練了許多。【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160余篇,而【淮南子】則簡約為二十篇。篇幅的精簡使得論題更趨集中,在理論上也有了深入、細化的可能。【淮南子】在文辭上也超越了【呂氏春秋】那種率直純樸的三晉品格,而代之以華美豐藻的江淮、荊楚風範。【淮南子】成書晚於【呂氏春秋】至少半個世紀,所以,也應該吸收、糅合了秦漢社會在天文、醫學及日常生活等領域所取得的新經驗、新成果,而形成自己的嶄新創造。但是,從【呂氏春秋】到【淮南子】,把不同流派、不同主張的諸子之學全部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相互聯繫的思想體系當中去,試圖用一種世界觀予以統領、整合,無論如何,這種要求和努力本身就是思維的一種進步,就是哲學水準的一大提升,其趨向無疑是合歷史的,應該值得肯定。至於能否統領、整合得一步到位,則應該是另外一回事。
值得肯定的還應該有另外一個方面,即,【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以道家為主幹,實施對諸子百家之學的整合與改造,所成就出的龐大思想體系,在客觀效果上,為日後董仲舒的那個包容了陰陽五行、法、道的儒學體系的建構開拓了方向、提供了極好的參照系,同時也為之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