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9|回覆: 0

[論史] 蓋世英雄項羽的軍事生涯(5)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12-13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
巨鹿之戰
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剛擊破項梁的章邯渡河北上擊趙,首戰便破趙國重鎮邯鄲,將其百姓遷徙到邯鄲西南的河內地區,張耳、趙王歇退守邯鄲東北方向的巨鹿,陳余在常山徵募了幾萬軍隊,駐紮在巨鹿之北,張耳的兒子張敖在代地徵募了一萬多軍隊,也緊鄰陳余駐紮在巨鹿之北。趙軍負隅頑抗,巨鹿一時難以攻破,於是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巨鹿,而自己則率領主力駐紮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修築甬道與黃河相連,為圍城部隊提供補給。
趙地的形勢
自武臣受陳勝之命略趙地以來,趙地的局勢可以說是一直很亂。
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以張耳、陳余為重臣。不聽陳勝號令,積極發展割據勢力,遣韓廣略燕地,李良略常山,張d略上黨。張耳、陳余都是魏國名士,早在秦時就非常知名,秦始皇為了消除隱患,懸賞千金求張耳,懸賞五百金求陳余。這兩人私交非常之好,為『刎頸之交』。
九月,攻取燕地的韓廣仿效他的主公武臣,自立為燕王。
二年十一月,李良反趙(具體原因比較複雜,略去不表),破邯鄲,殺趙王,張耳、陳余出逃。
一月,張耳、陳余收集殘部,在信都(今河北邢臺)擁立戰國末趙王之後趙歇為王。
這以後到章邯北上擊趙期間九個月的情況,史書就交代的很含糊了,只說李良進攻除余,遭到陳余反擊,後來李良投降了章邯,至於陳余什麼時候擊敗李良,李良什麼時候投降章邯,則都沒有交代。
魏咎被困臨濟、田榮被圍東阿,項梁多次派遣使者向齊、趙請兵共同追擊秦軍的時候,趙地都沒有動向,當時各路諸侯還算比較團結,因此在下推測趙軍可能是自顧不暇,無力出兵支援別的諸侯國。
章邯自從領兵以來,殺陳勝、滅魏、殘齊、新破楚軍,可謂戰果纍纍,雖然曾在項梁手下遭遇過短期的挫折,但是現在項梁已經戰死,楚軍殘部退守彭城,曾經如火如荼的反秦義軍,如今尚有一戰實力的恐怕只有趙國了。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
很多人根據巨鹿之戰的結局認為章邯判斷失誤,但是我以為,章邯攻趙未必算失策,一者他暫時不用深入楚地,把趙國放在側翼去攻打楚國可能並不安全;二者可能有李良在趙地接應他,如果不是冒出來項羽這麼一個挽狂瀾於既倒的人物,天下鹿死誰手還真說不定呢。
楚人救趙
項梁戰敗身死,使得楚懷王能夠暫時走上前台,他首先將國都從盱台遷徙到彭城,然後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希望能夠擺脫項家的束縛,然而歷史並沒有給他很多機會。二世二年後九月,趙國屢屢向楚國求救,為了顧全大局,楚懷王決定出兵救趙,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北救趙;派遣劉邦向西進軍,收攏陳勝、項梁散落各地的殘兵敗將,伺機入關。為了激勵諸將英勇作戰,懷王與諸位將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從【高祖本紀】上看,劉邦的任務是西略地入關,但是【秦楚之際月表】在秦二世三年十二月沛公一欄里有『救趙至栗』的記載(中華書局曾刪此句,並且未做任何說明),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不要說弱小的劉邦,就是楚軍主力,也不具備入關的條件;從劉邦所部在巨鹿之戰前的軍事行動來看,他主要是在楚軍主力附近活動。因此,他當時的任務應該是拱衛彭城、為北上救趙楚軍主力提供掩護。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秦楚之際月表】曾記載劉邦軍隊曾在二世三年十月『攻破東郡尉及王離軍於成武南』,成武在黃河之南,當時王離主力正在圍困河北的巨鹿城,怎麼會捨棄他的主要目標而跑到河南來呢,這部分王離軍應該是其偏師。太史公在不知道某部人馬的將領的時候,談到此部只好用其主將的名字,這在【史記】中並不少見。
楚軍主力西行到達安陽之後(今山東曹縣東北),就一直停滯不前,長達四十六天之久。這個時候項羽向宋義建議迅速率領部隊過黃河,與諸侯聯軍協力攻打秦軍。但是宋義不這麼看,他打算讓秦趙決一勝負之後趁虛而入。
宋義之所以得到楚懷王重用,是因為他預料到了項梁的失敗。宋義曾勸諫項梁說:『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後來項梁讓他出使齊國,在路上遇到了齊國的高陵君,對高陵君說:『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後來高陵君向懷王提到了這件事情,懷王於是召見宋義與他一起議事,很是喜歡宋義,於是任命他為上將軍。在軍事上,宋義或許是有點才能的,他對於戰局的判斷,可能是深受老子的影響,老子在其軍事思想中相當忌諱輕敵,【老子】第六十九章中曾談到『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然而戰爭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有成千上萬的因素影響着戰爭的勝負,主將是否有輕敵情緒只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之一。
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宋義並不具備統帥大軍的才能,他不北上救趙而打算乘秦趙之敝,可以說正中章邯下懷,給了秦軍將反秦諸侯各個擊破的機會;不體恤士卒,長期留駐安陽,補給跟不上,士卒經常吃不飽,不設法改善宿營條件,天寒大雨,士卒又凍又餓;遣子宋襄相齊,飲酒高會,積極經營私利。
畏敵不前,不恤士卒,飲酒高會,可能很多楚軍將士已經對宋義相當不滿,於是項羽假借懷王的命令斬殺了宋義,懷王只好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決戰前的形勢
唇亡則齒寒,面對巨鹿的危機,諸侯為了顧全大局,紛紛出兵救趙,但是這些軍隊都懼怕秦軍,都駐紮在陳余的軍營附近,不敢攻打秦軍。
二世三年十月,燕王派遣臧荼救趙;田榮不肯救趙,齊將田都為了顧全大局,『叛s,往助羽救w』。田都後來被封為齊王,其功績是『從共救趙』,由此推測,田都應該是到達巨鹿之後駐紮在陳余的旁邊,而不是歸屬項羽指揮救趙。
十二月,戰國末齊王建的孫子田安攻下濟北幾座城池,在項羽剛渡黃河的時候投降項羽,這支齊軍應該直接歸屬項羽指揮了;同月,魏豹也率軍救趙,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弟弟,在臨濟城破的時候,魏豹逃了出來,楚懷王給他幾千兵馬,讓他去復興魏地,魏豹與各路諸侯一樣,也是駐紮在陳余的旁邊。
反觀秦軍,章邯的部隊最初是由刑徒組成的,估計有幾十萬,後來二世皇帝不斷徵集關中地區的士卒來補充他的軍隊,派長史司馬欣、董翳輔助章邯征討各地的義軍,曾經北伐匈奴的近30萬邊防軍也逐漸南下中原,這30萬邊防軍的成分,根據【秦始皇本紀】、【蒙恬列傳】、【匈奴列傳】來看,應該是10萬常規兵力加上近20萬戍卒。
當時統帥北方邊防軍的人是王離,王離是名將王翦的孫子,對於此人我們知之甚少,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琅琊,『作琅邪台,立石刻』,石刻上說:『……維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為皇帝,乃撫東土,至於琅邪。列侯武城侯王離、列侯通武侯王賁、倫侯建成侯趙亥、倫侯昌武侯成、倫侯武信侯馮毋擇……』身為王翦孫子的王離,他的名字卻在素有戰功的父輩王賁之上,確實讓人有點匪夷所思。秦二世初立,他為了鞏固皇位,殺了北伐匈奴的蒙恬,從此北方邊防軍歸屬王離統帥。至於王離是什麼時候南下加入章邯的軍隊的,以及他在圍困巨鹿之前都參加過那些戰鬥,史書都沒有記載。
非常遺憾的是,上述單位的軍隊數量在史書上都沒有進行具體交代,這對我們研究此次戰爭造成一些困難。不過我們是能從一些歷史細節中考察出當時雙方力量的強弱的。齊、燕、魏這些援軍之所以都只是在巨鹿城北駐守卻不敢進攻秦軍,在於他們每一個都很弱小。齊軍曾在臨濟城下遭遇慘敗,齊王戰死,田都只是田榮的一個叛將,註定了他的實力不強;燕國本來就是一個小國;魏國之前曾被滅國。至於楚軍的實力,在二世二年四月,項梁所部曾達到十幾萬人,但是之後就一直沒有記載,九月,項梁遭遇慘敗,自此之後章邯認為『楚地兵不足憂』,可見楚軍損失慘重。
至於秦軍,史書上曾說當時:『王離兵食多』,此外,我們還可以從秦軍與趙軍的一次小規模交鋒中略微推測秦軍的實力,張耳被圍困在巨鹿城內,外圍的秦軍一重又一重,張耳數次向陳余請求救兵,陳余認為以目前的形勢,他的幾萬人馬去攻打秦軍無異送死,始終不肯發兵(兩人反目的開始),張耳大怒,派遣兩個使者責讓陳余,陳余只好派了五千兵馬給他們去攻打秦軍,結果被秦軍全殲。再者,巨鹿之戰後,投降項羽的秦卒達20多萬,考慮到秦軍在持續半年多的巨鹿之戰中的戰損,秦軍當時總兵力應該至少有30萬。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