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1|回覆: 0

[論史] 決定楚漢人才流向的是天下大勢與劉項集團背景(1)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12-13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鳳凰網
(鳳凰網歷史頻道特邀姚磊供稿)

[摘要]:本文通過楚漢人才流向的個案分析,糾正長期以來因爲項羽的用人失誤而導致人才背楚亡漢的錯誤觀念。並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全面分析研究揭示歷代學者對楚漢人才流向原因分析研究之片面性,矛盾性。筆者通過對當時天下大勢對人才的影響以及劉邦項羽集團之前的總體探索,得出真正造成楚漢期間人才流向的根本問題所在,並對劉、項用人手段優劣進行研究、比較,來分析領袖個人才幹對人才流向的影響。
[關鍵詞]:背楚亡漢人才流向項羽劉邦用人手段
漢朝建立之後,劉邦與手下大臣探討漢勝楚敗的原因,曾有段精彩的論述:『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吾擒也。』(1)此後人才問題上的得失遂公認成楚漢成敗的關鍵。甚至有人以爲:三國時期因爲人才的分散而導致三國並立,楚漢時期因爲人才的集中而導致楚滅漢興!
是什麼原因導致楚漢時期人才都流向劉邦那邊呢?對於此問題,歷代研究者大都認爲項羽不識人才、剛愎自用、用人唯親;而劉邦善於用人,能夠納諫,用人唯能,以致人才都紛紛背楚歸漢。司馬遷也認爲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2),亦是不善於用人的意思。揚雄更是認爲:『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3)。韓信、陳平、英布本來都是項羽手下,卻都投到劉邦那裡去了,成爲楚滅漢興之關鍵人物,更使楚漢人才流向的原因成爲鐵論。對此結論,筆者認爲都過於淺顯,未深入研究其前因後果,失之片面,未免牽強。我們根據歷史資料,從人才流向個案的分析來重新探討一下楚漢人才流向的癥結何在。
一、楚漢人才流向的個案分析
楚漢時期韓信、陳平、英布本來都是項羽的手下;張耳,張良也與項氏有莫大的關係,但是這些在楚漢戰爭的勝負起到很大決定性作用的人物紛紛背楚亡漢。
1,漢初三傑韓信之背楚亡漢
韓信是婦孺皆知的人物,楚漢時期戰必勝,攻必取的大將之才。項羽失韓信,亦成項羽不識人才,不會用人的典範。而筆者深入研究歷史發現以韓信的事例來說明項羽不會用人亦不符合當時情況,完全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傳統觀念作崇。
韓信早先在秦二世二年初投靠項梁(4),但是在項梁那裡以及到項梁死(秦二世二年末)近一年的時間都是普通士兵(另有一說是爲食客)(5)。韓信是在項梁死後,項羽接手項梁兵權歸屬於項羽。項羽把韓信提拔爲郎中(6),關於這一點後世受張晏集解的影響(7),以致認爲韓信做的是個小官,不過看大門放哨級別的。韓信也自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
這裡有必要對當時的官職簡要的敘述一下,韓信的官郎中與位執戟是並列的,不是一會事。郎中是官職,執戟是爵位。郎中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先秦郎中的職任大致有三項:
1,近侍左右,參與謀議;2,執兵宿衛;3,捧命出使。

由於郎中常在君主左右,處親要之位,不僅可以參與制定政策,影響君主所作出的各項重要政治決定,有時甚至可以形成一種重要的政治勢力。另外,如秦國的公孫衍,李斯,繆毒均由此進身封侯拜相,成爲當時政治上舉足輕重的人物』(8)。
另外在楚漢時期郎中亦是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劉邦的親信樊噲,灌嬰都曾經爲郎中(9),後爲獨當一面的大將。而執戟是楚國的爵位,比如還有執帛(曹參自五大夫封執帛,號建成君);執(夏侯嬰賜執)。史記曾記載韓信『數以策干項羽』(10),韓信由一個普通的士兵到了可以參與決策的核心層當中,由此可知說項羽沒有重用韓信是不合理的。後世在這裡都有個奇怪的邏輯,認爲非要一下子讓韓信做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才算重用!或則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夜暴富,一舉成名的傳奇讓後人無限景仰,夢想有一天得明主賞識一步登天。可現實畢竟是現實,歷代將軍不論是名將還是一般將領都是從基層做起,紙上談兵的教訓也足以讓後世引以爲戒。
韓信在投奔劉邦那裡時,並未受到重視,曾爲連敖(一般的客卿),後來犯法要被斬的時候,夏侯嬰放了他,並推薦給劉邦,但是劉邦對韓信並未重視,僅僅給了管糧食的閒差(治粟都尉)。韓信得不到重用,又打算逃跑。這個時候韓信的機遇來了,漢朝宰相蕭何曾經和韓信交談,知道其才,追回韓信,並親自推薦給漢王劉邦,劉邦拜韓信爲大將軍。
韓信做大將軍頗有傳奇色彩,但是對比在項羽處的遭遇,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的結論並不能成立。首先,項羽把韓信從一個小兵提拔到重臣,親信,可見其識才眼光,而韓信逃跑只能說明韓信的心太高,而不能說項羽不懂用人。有人或以爲韓信是因爲項羽不用其策而逃亡,這裡就有個問題,君主並非所有臣子的計策都要採納,項羽如果真的一點都不用韓信,爲何破例提拔韓信爲親信?比較項梁,劉邦,被後世一致稱爲知人善用的項梁,劉邦,對韓信卻都是忽略不用。劉邦最後封韓信爲大將軍也是給蕭何面子而不是發現韓信有什麼才能,而且蕭何推薦韓信做大將軍亦有疑點:雖然大將軍位高,但是卻是個空職。韓信在劉邦陣營中沒有任何勢力,基礎,可以說上有劉邦,下有將軍各有自己的軍隊,指揮全軍有劉邦,各個軍團的指揮則有曹參,樊噲等將軍,韓信實際上連一個人都指揮不動。劉邦開始建議給韓信封將軍,雖然位置低於大將軍,但是可以指揮軍隊,慢慢積累戰功往上提升。所以蕭何的建議實際給韓信的職務不過是和項羽郎中實權相當的參謀(當然名義上高了很多)!考證韓信後來事跡,發現韓信在後來很長時間都沒有任何作爲,直到漢二年四月劉邦彭城之敗才得以收散兵抵擋楚軍立下戰功,終於得以指揮軍隊,成爲一代名將。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