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6|回復: 0

[汉语词典] <咬文嚼字>指出"毛佩琦细说明朝十七帝"八处错(1)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08-4-2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咬文嚼字》杂志
明朝没有“督察院”

  ◆鲁克兵

  在《百家讲坛》讲“朱元璋重刑治国之谜”时,毛佩琦教授在电视屏幕上使用了一张图表――“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其中出现了“督察院”。  

  在《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50页,又出现了“督察院”:“官吏的考核工作由吏部的考功清吏司和督察院的河南道担任……”

  其实,这两个“督察院”都弄错了。明朝没有“督察院”,只有“都察院”。

  “都(dū)察院”是明清时的中央监察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dū)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qiān)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因明制,仍设“都察院”。  

  清代梁章在《称谓录&#8226;都察院》中说道:“都察院之称,盖始于明,然唐代御史台三院已有察院之称,其僚曰监察御史,而明又增一都字者,盖合都御史监察御史为一院而称之耳。”

  可见,“都察院”是因其官吏名称而得名,“都”指都御史,“察”指监察御史。把它错成“督察院”,大概是误以为这个机构是因为职能(监察)而得名的。

  毛教授是研究明史的专家,应当不会犯这样的错。这大概是电视台和出版社的责任吧。

  洪武以前,哪来“明廷”

  ◆徐长庚

  《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169页有这样一句话:

  帖木儿汗国以撒马尔罕为首都。洪武以前,帖木儿曾向明廷“纳贡”。

  帖木儿汗国,又称帖木儿帝国,其开创者为蒙古贵族帖木儿。帖木儿(1336―1405),绰号“帖木儿兰”,意为“跛足帖木儿”。他于1370年夺取西察合台汗国政权,定都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14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征服波斯、花剌子模等地。1405年(明永乐三年),帖木儿率重兵企图进攻中国,途中病死。死后帝国瓦解。

  帖木儿“洪武以前”向明朝“纳贡”?这实在让人莫名其妙。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明朝只用了“洪武”一个年号。“洪武以前”,大明王朝尚未诞生,帖木儿又怎么能向明廷纳贡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要向毛教授请教。

  重逢“锡茶壶”

  ◆方奥宝

  《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在评价朱元璋的后宫生活时说道:“尽管朱元璋妻妾成群,但他还是被史家视为一个宫壶肃清的明君。”(87页)该书90页引用《明史》称赞明代宫闱制度,其中也有“宫壶肃清”的说法。

  两处“宫壶”均应为“宫住薄

  “住倍kǔn(捆),古时候指宫中道路。《尔雅&#8226;释宫》:“宫中i谓之住!毙i(音xiàng)即“巷”。“住庇晒中道路引申指内宫,如“渍”指宫内事务,“足恰敝腹闱。“宫住敝傅木褪堑弁鹾蠊。“住被箍煞褐父九居住的内室,如“闺住敝腹敕磕谑遥“自颉笔歉九行为的准则,“籽怠笔俏妻室者的言行仪范,等等。

  壶与字挥幸槐手差,但一个指容器,一个指内宫,意义大相径庭。“宫姿嗲濉庇萄缘弁鹾蠊安定太平,法纪严明,“住弊匀徊荒苄闯伞昂”。我想,毛先生一定懂得这个字的意思,只是字形过于相似,一不留神出了差错。

  这让我想起了“锡茶壶”的故事。《清稗类钞》中有张之洞的一则逸事。一次,张之洞写了三个字:“()荼住保要某候补知府辨认,此人说:“此锡茶壶也。”结果那个候补知府落得个被咨回原籍的下场。要知道,那三个字根本不是“锡茶壶”,而是“(yáng,马额上的装饰物)荼(tú,苦茶)(kǔn)”。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