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0|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語從哪裏來:與藏緬語何時發生分化?(2)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0-6-17 13: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家歷史
從19世紀開始,語言學家們逐步發現,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度裏面的語言也能像其它語系一樣,描繪出一棵『譜系樹』。在這棵譜系樹上,漢語、藏語、緬語等有着親緣關係,語言學者們提出了『漢藏語系』的假說。
東亞同源?
如果漢語真的和藏緬語有同源關係,那麼它們來自何方,又是如何分化而成的呢?
1950年代,美國語言學者斯瓦迪士從統計學的角度分析不同語言,得出了約200個核心詞,幾乎每種語言都包括這些核心詞彙,它們具有超強的穩定性。根據對比分析不同語言之間核心詞的同源關係,就能大致判斷出語言之間的親疏遠近,同時,這些核心詞彙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速率,而分析兩種語言中核心詞彙的不同比率,則可以推算出它們之間分化的大致時間。
在對比漢藏之間的同源詞時,學者們發現,漢語和藏緬語之間有共同的數詞一至十,但『千』和『萬』卻各並不相同,而在漢語中,『千』和『萬』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那麼漢語與藏緬語與的分化必定早於殷商時期。語言學家們大致推斷,這個時間距今約4000-5000年左右。
但在這種粗略的勾勒中,依然有很多矛盾難解之處。東亞地區語言的複雜性,遠遠超過了印歐語系。儘管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研究,語言學家們大致能夠接受『漢藏語系』這種假說,但其間的分歧依然很大。
中國的語言學家李方桂早在1934年就提出,漢語不但與藏緬語有親緣關係,同時和苗瑤語、侗台語也有親緣關係,而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則認為,苗瑤語、侗台語與漢語關係不大,反而與日語、南島語有着親緣關係。
顛覆性的觀點來自1990年。當年,第23屆國際漢藏語會議召開。就在會議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時,法國東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學者沙加爾提交了一篇名為【漢語南島語同一起源論】的文章。這個文章剛剛公佈,就立即引發軒然大波。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份標記有各種語音符號及繞口的學術名詞的論文不亞於一篇『天書』,但在座的學者們卻明白,這份論文的觀點一旦成立,將是對傳統的『漢藏語系假說』的最大挑戰。
沙加爾認為,漢語與南島語之間存在着不少的同源詞,而這些同源詞有着規則的對應關係。換句話說,漢語與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島上的南島語系,也就是400年前荷蘭水手發現的馬達加斯加和印尼人所講的語言都來自於一種更加古老的『母語』。
沙加爾的觀點極富挑戰性――如果按照傳統的理解,各個語系獨立起源,互不隸屬,那麼該如何解釋漢語和南島語之間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繫?
沙加爾的觀點得到了中國學者邢公畹的支持。他認為存在一種『漢藏―南島』的同源關係。中國學者潘悟雲也注意到,不僅僅是漢語存在這種聯繫,在東亞這片大陸上,侗台語就像是各種語系的交集,它既與漢藏語系有關,又與南島語系、南亞語系有密切關係。沙加爾的漢語南島語同源的說法,讓潘悟雲產生了一個更大膽的聯想――這些語言會不會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起源?
稻米的密碼
在如此廣大的語言區域內,有一個詞語引起了語言學者們的關注,那就是『稻米』。在東亞人群中,稻米與人們的飲食和生產息息相關,佔據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語言學家們發現,稻米在南島語系中有着相同的來源,這個範圍覆蓋了馬來-印尼語、西太平洋上帛琉群島帛琉語、台灣的賽德語、卑南語、魯凱語、越南的雷德語,菲律賓馬諾波語,台灣巴則海語,道卡斯語,阿美語。而它們又與藏語的稻米有着明顯的同源關係。另外,上古漢語的『稻』,則與侗台語和南亞語同源。
語言學家鄭張尚芳也發現,在漢語裏,『糲』本意為『粗米』,其同音詞『癧』有『惡瘡、麻風』的意思,而藏語中相對應的詞,同樣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米』、一個是『瘡、癤』,同樣,印尼語中『米』與『麻風』也幾乎同音。這種大跨度地區裏連續出現的相似性難道只是一種偶然嗎?
但是,如果單單憑藉語言學本身來破解這些謎團,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語言總是在不斷變動中,根據測算,每1000年左右,就能獨立分化出來一種語言。儘管那些語言的核心詞彙具有很強的穩定性,但超出2000年,甚至更加久遠的時間,要想判斷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就非常困難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語言學家總在爭吵之中的原因――那些在一名語言學家眼中,看上去具有密切關聯的詞彙,在另一名語言學家眼中,可能會是毫無意義。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