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8|回覆: 0

[漢語詞典] 『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10)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0-11-30 1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漢學網
附註:


    ①這裏指合音字,北京話比較少見。歷史上曾有相當數量的合音字。方言中的變音(包括變聲、變韻、變調)很多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合音的範圍。
    ②代表單音節化的兒化。
    ③『子』代表輕聲,馬蒂索夫把這類現象看成為『一個半音節』,很有道理(據戴慶廈,1990,3)。
    ④這裏代表變調。變調的實質是使兩個單字調合而為一,形成一個跟單音節聲調相類似的聲調(五台,1986,4)。所以這種類型的例子,從聲調看,它相當於一個音節;從聲、韻母的組合來看,它是兩個音節。這一類例子把它看成一個音節或兩個音節,都有道理。


    參考文獻


陳承澤,1922,【國文法草創】,商務印書館1957年重印。
戴浩一,1985,【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國外語言學】1988年第1期。
戴慶廈,【藏緬語族語言的研究和展望】,【民族語文】1990年第1期。
耿軍,1990,【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畢業論文,保存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閱覽室)。
Haiman,J.,1980,The iconisity of grammar,Language,Vol.56,No.3.
―一-,1985,Natural synta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ckett,C.F.,1945,【語法描寫的兩種模型】,【語言學資料】1963年第6期。
Jakobson,R.,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universals for linguistics,見Universals oflanguage,Ed.
by J.H.Greenberg,1980.
黎錦熙,1924,【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1992,【80年代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理論上的建樹】,見【80年代與90年代中國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呂叔湘,【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中國語文】1963年第1期。
―一-,1964,【語文常談】(原載於【文字改革】),三聯書店,1980年。
―一-,1986,為龔千炎【中國語法學史稿】(語文出版社,1987年)寫的序。Lyons,J.,1977,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馬慶株,1989,【自主動詞和非自主動詞】,【中國語言學報】第3期,商務印書館。Robins,R.H.,
1973,【語言分類史】,【國外語言學】1983年第2期。
邵敬敏,1990,【漢語語法學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石毓智,1992,【肯定和否定的對稱與不對稱】,台灣學生書局。
孫景濤,【美惡同辭質疑】,【語文研究】1986年第1期。
孫中山,1918,【建國方略・以作文為證】,【孫中山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王 寧,【漢字的優化和簡化】,【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
王前、劉庚祥:【從中醫取『象』看中國傳統抽象思維】,【哲學研究】1993年第4期。
五台,【關於『連讀變調』的再認識】,【語言研究】1986年第1期。
徐通鏘、【語義句法芻議】,【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第3期。修訂稿見【徐通鏘自選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一-,【『字』和漢語的句法結構】,【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2期。
徐通鏘,葉蜚聲,【『五・四』以來漢語語法研究評述】,【中國語文】1979年第3期。
―一-,【歷史比較法和〖切韻〗音系的研究】,【語文研究】1980年第1期。
―一,【內部擬測法和漢語上古音系的研究】,【語文研究】1981年第1期。
張永言,1984,【上古漢語的『五色之名』】,見【語文學論集】,語文出版社1992年。
趙元任,1973,【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見【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一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一-,1975,【漢語詞的概念及其結構和節奏】,同上。
朱德熙,1982,【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一-,1985,【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