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9|回復: 0

[汉语词典] 词汇选限联系的确定性和存在基础(2)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1-9-29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2.双向依存的饱和结构
  在有限刺激模式下,如果给定了甲就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乙,反过来,给定了乙也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甲,那么这种双方对对方都有所依赖的关系就构成双向依存关系,它实际是由两种不同向和不同型的单向依存关系构成的回环。拟名配合和少数谓格关系的饱和结构就是这样的关系,比较例12、13的a、b两式。其单元互为饱和选限概念,但选限关系的语义类型却互相有所不同。例13的b式充其量只是准饱和结构,因为工具的功能有一般目的功能和临时功能两种,如“乐器”的一般目的功能是“演奏”,但临时功能也可以是作为攻击行为的“抽打”等。
  (12)a.【咩】主体→羊 b.【羊】拟声→咩
  (13)a.【演奏】工具→乐器 b.【乐器】工具施用行为→演奏
  从种类数量与种类内部规模的总和看,语言中双向依存的饱和结构要比单向依存的少得多。语言中饱和结构又要比非饱和结构少得多。语言信息论原理决定了组合在一起进行表达的随机两个词隶属非饱和结构的几率肯定大于隶属饱和结构的几率,因为饱和结构是种冗余结构,如果不是为了强调,冗余结构常常是一种“不好”的结构。 事实也是如此,饱和选限概念本就来自对更大数量非饱和选限概念的归纳,比较非饱和结构的组合“小明吃|妈妈吃|狗狗吃|小鸡吃|……”与饱和结构的组合“动物吃”。
  (三)饱和选限义丛
  当非饱和选限概念的不确定性升高到一定程度,以致于它所在的集合成为开放类后,集合内所有概念就不得不为一个义丛(即按合取方式构成的几个义素)所统摄和贯穿,否则这个集合就无法受到控制。这样,心理记忆层次上的不确定选限联系在描写层次上获得了确定性,只不过确定性的对象和方式发生了变化罢了。这一义丛不妨叫做“饱和选限义丛”。比较例14a的开放性选限概念集合和例14b的选限义丛:
  (14)a.【敲】工具→{榔头,拐杖,……}
  b.【敲】受事→[+物体+有硬质外表]
  饱和选限义丛所指词项在词汇系统中通常为空(lexical gaps)。词项缺空的义丛来自对一定数量非饱和选限概念或词(如例14a)的归纳,其内容与短语相当(如例14b的义丛跟短语“有硬质外表的物体”同义)。它在心理层次上来自语言的下意识渠道,比如,一个心智正常的母语使用者针对不同语境里所说的“敲桌子|敲黑板|敲他的头|敲敲墙|……”等,都能根据求同运作,抽象出以“敲”为常量的语句模式“敲+[X]客体”,并下意识拟测出X的概念值为“有硬质外表的物体”。 但X的词项为空,因此只有阳义丛[♂/+物体+有硬质外表]能直接统摄X所有可能的变项(这些变项如非饱和选限客体“桌子、黑板、他的头、墙”等),而这个阳义丛所统摄的所有可能的变项只能靠“敲”的一个阴义丛[♀/+物体+有硬质外表]客体从旁进行捕获。这个阴义丛是反映受事要求、等待榫接并作为一种复杂观念存在于思想上的。
  义丛不是形之于词的固定概念,不宜作为有限刺激模式下的刺激成分或结构描述的起点,因此含有饱和选限义丛的结构只能算作单向依存关系,这也支持了单向依存关系比双向依存关系更占优势的结论。
  (四)多元封闭类或半封闭类中的候选概念
  若给定词在有限刺激模式下的选限对象是多元封闭类或半封闭类集合,则对其中每个概念的选择和调用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但由于集合的封闭性质,所以也不是绝对不可预测。在此种情况下,给定词若是具体词(如例2、例3),其选限联系往往可通过选限结构推导(包括语言推导和常识・语言推导等,参下)等方法来获得,但若是抽象词,情况就可能不太一样。给定词越是抽象且相关近义词(即选限范围近似而不同)越多,其外延意义的边界就越可能不像逻辑概念那样规则,越难实施推导,因而也成为外国留学生偏误的高发区。有人对杨庆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正误词典》中外国留学生的双音词偏误作了统计,发现近义词偏误共占76%,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同语素近义双音词的辨析上,占了所有双音词偏误的47%[5]。这类词多为抽象近义词(如例15、16),没有规则的外延或边界,讲解时实际列出其选限集合中的各候选概念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如张志毅[6]和《现代汉语词典》[7]说,“优良”一般只形容品质、作风、技术、品种、质量、传统、条件、环境等,“优秀”一般是从水平或品质方面形容人和人创造的成果(特别是精神成果),如人员、分子或其学问、作品、成果、遗产等;“宣布”宾语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发布”用于命令、指示、新闻等。
  (15)*他是一个的学生
  (16)*那个戴眼镜的老师了各班学生的名单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