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5|回覆: 0

[醫藥臨床] 利濕清熱活血祛風治牛皮癬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3-9 1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牛皮癬病的重要特徵是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牛皮癬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後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診斷銀屑病的重要特徵,稱為三聯征。頭皮、四肢伸側多見,對稱分佈。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後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乾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

劉某,女,66歲,因『反覆頸項、雙上肢、背部皮膚瘙癢不適伴苔蘚樣改變10餘年』於2018年12月27日就診。患者近10多年來不明原因出現頸項、雙上肢、背部皮膚瘙癢不適,夜間為甚,反覆搔抓,皮損逐漸增厚,呈皮革樣改變,未見破潰、流膿、滲血、滲液等,曾就診於院外檢查診斷為『神經性皮炎』,經外用藥物等治療後,症狀時輕時重。刻下症見:頸項、雙上肢、背部皮膚瘙癢無度,皮膚粗糙增厚,狀如皮革,局部可見抓痕。納眠一般,二便尚調。舌質稍紅、舌邊有齒痕、苔白稍厚、脈細。

診斷:牛皮癬(濕熱浸淫型)。

治則:利濕清熱、活血祛風。

方藥:土茯苓30g,薏苡仁30g,綿萆薢15g,白鮮皮15g,地膚子15g,蛇床子15g,防風30g,荊芥20g,忍冬藤30g,蛇蛻6g,烏梢蛇10g,炒蒺藜15g,川芎15g,紅花12g,赤芍15g,皂角刺10g。7服,水煎服。

2019年1月3日複診:皮損明顯變薄,瘙癢減輕,查舌質稍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細等,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4服。

2019年1月18日三診:皮膚瘙癢明顯減輕,頸項、雙上肢、背部皮膚見散在抓痕,皮膚基本正常,查舌質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脈細等,上方去地膚子、蛇床子、蛇蛻,防風減至15g,荊芥減至12g,加黨參15g,茯苓15g,白朮15g。繼服10服。

方中以土茯苓、薏苡仁、綿萆薢、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忍冬藤利濕清熱;防風、荊芥、蛇蛻、烏梢蛇、炒蒺藜、川芎、紅花、赤芍、皂角刺等活血祛風;加黨參、茯苓、白朮健脾化濕,以除生濕之源。全方使濕熱得除,脾得健運,正中病機,故能收穫捷效。(易勝 貴州省金沙縣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