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6|回覆: 0

[漢語教育] 課堂提問如何實現思維對接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08-11-3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文匯報
侯占存
   
    課堂上教師常常會提出一個看來非常清楚明白的問題,但總有學生不知所措,無從答起。這是因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各不相同,對於教師的提問,不同的學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一部分學生會馬上找到問題的答案;一部分學生能夠明白問題問的是什麼,但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完全搞不清老師究竟在問什麼。因此,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要找到師生思維脫節的原因。
   
    教師提問  學生為何聽不懂
   
    從教師方面來分析,教師提問,他潛意識裏會引入一個假設,即這個問題學生必然一聽就懂。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問題意識的模糊與鮮明,與一個人的生活空間,生活經歷,以及興趣、情感、習慣性思維方式等與認知結構密切相關的構成要素有關。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能否在課堂上形成問題,取決於新的信息是否與自己現時被激活的知識系統相衝突,並造成心理困惑。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很多是以自己的認知結構為依據的,要使之變成學生的問題,還要有一個『思維接口』的轉換程式,這就如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必須經過相關通信『協議』的協調才能實現。
   
    從學生方面來看,要想在其思維中形成一個問題,只有在新接收到的知識與現時被激活、調動起來的知識相牴觸的情況下,有心理困惑生成,並且這種困惑在不斷加深的心理活動中最終上升到意識層面後,他才能意識到『這裏有一個問題』。
   
    教師之所以會誤以為,學生在理解課堂提問上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這是因為訓練有素的學科教師在自己所熟悉的專門領域裏,許多程序化的知識已經過多年地運用,達到了可以在自己的思維過程中『自動執行』的水平,但這些知識對於學生卻是陌生的。也就是說,對教師而言屬於常識級別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從未接觸過的新知識。如果教師提問所涉及的內容超出了學生目前認知能力範圍,超出了學生思維領域的『最近發展區』,那學生很可能無法理解問題,更無法獲取答案。
   
    找到師生之間的『思維接口』
   
    教師如果總以為自己的提問明白易懂,學生一下子就能理解、回答,而不注意或輕視師生之間的『思維接口』方式方法,即忽視在教師思想與學生思想之間建構有效的信息轉換環節,就容易出現曲高和寡、不切實際的教學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把教學內容中的核心知識,轉化為與學生心理需要直接相關聯的『問題』或『疑問』。其次,要分析與解答問題而得到有關答案。那種教師直接面向學生陳述、宣佈問題答案的做法,並不是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比較切合實際的做法應該是:在呈現答案之前,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包括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多媒體展示,以及能夠調動學生現有知識經驗的各種方式方法,依次向學生展示問題賴以凸顯的現實背景和知識背景。通常對學生而言,這其中的一部分是已知的,也有一部分是未知的。已知部分需要在師生互動中調動與集中起來,未知部分則需要教師講解補充。在這種由師生共同創造的課堂氛圍中,問題被十分鮮明地在背景上凸顯出來,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並最終引導學生形成相關的『問題意識』。這樣,課堂提問的效益就大大提高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