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8|回復: 0

[汉语教育] “满堂灌”缘何成了“满堂问”?

[複製鏈接]
家邻 發表於 2008-11-3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文汇报
傅海洋
   
    现代课堂,教师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课堂提问成为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昔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逐渐退出。
   
    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费心设计大量提问,但他们未必考虑到自己提问的质量如何、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会怎样、学生有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等问题。课堂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过多或低质,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因而,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提问的数量。
   
    无论是常态的课堂教学还是公开教学,经常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提问学生,其中很多问题都是不需要学生思考就能直接回答的,并无多少价值可言。课堂提问因教师缺少“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表现为机械、僵化的“师问生答”,大量的教学时间消耗在无效的问题上,降低了课堂效率。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我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任课教师在40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10个问题!无独有偶,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我也看到类似的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个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假如老师提问占用8秒,学生回答占用10秒,那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实际只有2秒。试想2秒的时间里能思考出什么来呢?且不谈“师问生答”教学模式的滞后,就教学流程而言,如此多的课堂提问也占用了学生许多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是在经历一些平常的事情中多问了一个“为什么”,当他们费尽周折解决这些“为什么”的时候,世界文明就一步步地向前发展。于是我们得到这样的启发:发现始于问题,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课堂提问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推进和运行的动力所在。我们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
   
    那么,教师课堂提问应该问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问题”的解释是这样的:要求回答和解释的题目;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由此分析,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它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它也应当有一定的成果再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它又必须是重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问题”。因此,教师的问题应当有思考价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部分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无需学生思考,学生随口就能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过于苍白、没有多少价值。
   
    此外,在师徒关系上,“学”的问“教”的,是符合逻辑的。在现代教学中,“课堂提问”至少也应该包含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生成的过程。在课堂里,问题生成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大于问题解决的价值,我们常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和生成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知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这应该是“课堂提问”的初衷。
   
    因此,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就不会出现“满堂问”的现象,也不会因为无效的课堂提问占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真正提高。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