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8|回覆: 0

[古代科技] 鄭和航海的終極點――比剌及孫剌考(5)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9-7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日報
注釋:

[15]  同上注,同頁。[16]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際部:【世界地理知識(非洲部分)】,北京,1982年,第229頁。
[17]  應爲"Zambeze"。
[18]  【鄭和寶船的東非航程】,第180頁。
[19]  陳佳榮、謝方、陸峻岭:【古代南海地名匯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77頁。
[20]  同上注,第178頁。
[21]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洪建新:【鄭和航海前後東、西洋地域概念考】,【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l集,第207―220頁;沈福偉:【鄭和時代的東西洋考】,【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2集,第218―235頁;劉迎勝:【『東洋』與『西洋』的由來】,【走向海洋的中國人――鄭和下西洋5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鄭和研究會,1996年,第120―135頁;陳佳榮:【鄭和航海時期的東西洋】,【走向海洋的中國人――鄭和下西洋59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36―147頁。
[22]  費琅編、耿升、穆根來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上冊,第125頁。
[23]  同上注,下冊,第681頁.
[24]  同上注,下冊,第682頁。
[25]  同上注,上冊,第436頁。
[26]  同上注,下冊,第513頁。
[27]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v01.VII,p.245.
[28]  【聖塔倫子爵地圖集(Atlas de Santargm)】,阿姆斯特丹,1985年,第45一46頁。[29]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391頁。
[30]  【達伽馬的阿拉伯領航員馬季得的三份新見航程志】,第40頁。
[31]  【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305頁。
[32]  【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1076頁。
[33]  同上注,同頁。[34]  【新唐書】,第1154頁。
[35]  【中非關係史】,第31頁。
[36]  張星煨編注、朱傑勤校訂:【中西交通史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2冊,第159頁。
[37]  沈福偉:【中國與非洲】,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209頁。
[38]  【中非關係史】,第31―33頁。
[39]  同上注,第47―50頁及【古代南海地名匯釋】,第505―508頁。
[40]  【達伽馬的阿拉伯領航員馬季得的三份新見航程志】,第17、45頁。
[41]  汪大淵:【島夷志略】,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第371頁。
[42]  當時的義大利日曆以3月25日作爲年終,因此1506年1月10日相當於公曆1507年1月10日。
[43]  莫三比克島。
[44]  義大利曼圖瓦檔案館(Archivio di Stato di Mantova)有一份大同小異的鈔本。庋藏號Ms.E.XU.3b,n°631,Affari di Francia。
[45]  一種小船。[46]  原文爲neff。在16世紀,葡語中的黑人的指稱範圍很大。凡是膚色暗於歐洲白人的種族,例如亞洲的印度人、馬來人等均可人類。
[47]  聖老倫索(S.Lourenco)島,今馬達加斯加島。
[48]  莫三比克島。
[49]  義大利佛羅倫斯圖書館利卡迪諾第1910號鈔件第f.124rab-f.124yah頁。此件由義大利拉杜雷特(Carmen M.Radttlet)教授見示,特此鳴謝。
[50]  秀人:【三寶太監環繞過的馬達加斯加島】,載於【大眾】,1942年,第1期。
[51]  沈福偉關於13世紀末『馬赫迪里』朝的考證可榷(【鄭和寶船的東非航程】第172―173頁),因爲,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文獻中,已出現"M~indi"。漢語的『麻林』與『麻林地』是"M~indi"的準確譯音,參見【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上冊,第356―357頁。
[52]  【達伽馬及其發現航行】,第160頁。
[53]  此處強調的是中國的衣冠文明,因爲當地人一般赤露上體,僅下身圍有遮羞布。
[54]  此文原件仍存葡萄牙國立檔案館。參見編年部,第1部分,第6頁,第82號文件。譯文參見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1988年,第36頁。
[55]  科埃略(Ramos Coelho)輯:【國立檔案館中庋藏的有關葡萄牙航海及征服的數則文獻】,里斯本:社會科學院,1892年,第219~225頁。
[56]  至於爲何成爲極點,可見金國平:【鄭和研究的若干問題】中【莫三比克海峽爲何是航海禁區?】一節(待刊)。


    作者:金國平 吳志良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