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0|回復: 0

[古代科技]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展探析(2)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1-9-8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环球科技报
二、成化后通琉球的朝贡贸易港口


  
    成化八年(1472),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泉州通琉球的使命终结。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后,福州成为专通琉球的朝贡贸易口岸,福州港也因此再度兴起。明万历丙子(1576),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出使琉球,他详细记载了从福建长乐梅花所去琉球的针路:


    “梅花头,正南风东沙山,用单辰针六更船。又用辰巽针二更船,小琉球头。乙卯针四更船彭加山。单卯针十一更船取钓鱼屿。又用乙卯针四更船取黄尾屿。又用单卯针五更船取赤屿,用单卯针伍更船取枯木山。又乙卯针六更船取马齿山。直到琉球(那霸港),大吉。”⒄


    明手抄本《顺风相送》为这一针路提供了佐证: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⒅


    明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遣行人杨载诏告琉球,琉球中山王察度以其弟泰期人贡,与中国建立了稳定的朝贡关系。但是由于琉球国小民贫,生产力落后,明廷对勤守藩国之礼的琉球,给予了慷慨援助。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⒆此外还赏赐琉球船只,仅洪武、永乐年间就有三十号船。直至清代在福州还流传着关于“闽人三十六姓”的故事,据(闽都别记)记载:


    “前洪武年间,赐琉球国闽人十八姓,至永乐中,又赐闽人十八姓,二次共三十六人为大夫等官。夷官有姓,乃自此始。时永乐因国王尚巴志遣使赍表请封,遂遣太监正使柴名山、副使阮良,诏敕已到省城,选十八姓带去封王并赐之。下西洋之太监郑和,即带蔡茁到福州,拜会封王太监,荐于十八姓之首。柴太监应允。”⒇


    此段传说除了记载“三十六姓”的时间与史实有出入外,其它资料尤其是所赐“三十六姓”中,还有郑和使团的人员“蔡茁”,而蔡氏确实是赐琉球“三十六姓”之一,因此颇具史料价值。明福清人郭造卿说:“后番舶人贡,多抵福州河口,因朝阳通事三十六姓,其先皆河口人也.故就于此。”[21]所谓“朝阳通事三十六姓”就是指明初所赐“闽人三十六姓”,这些人“知书者授大夫、长史,以为贡谢之司,习海者授通事(翻译)、总管为指南之备”。[22]


    福州是全省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位于闽江的出海口,水陆交通便利,是福建的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对琉球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明廷禁止私人海外贸易,这就使福州对琉球的贸易地位更加重要,所以琉球想方设法以各种名义来华朝贡。但是无论琉球以何种名义来华,以朝贡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是其最终目的。因此,福州成为明代三个对外朝贡贸易港口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据史料记载,从明成化元年至嘉靖末年(1465―1566)100年内,仅琉球来华朝贡就达78次,这还不包括名目繁多的诸如谢恩、进香、庆贺、报丧、请封等等,而明廷派出琉球的册封使则仅有7次,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