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9|回復: 0

[对联赏析] 口头文学――对联

[複製鏈接]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10-8-3 14: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民俗文化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又称对子、楹联、联语、联句等。在语言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即对仗,具体要求:
其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这是最基本,最直观特点。如(白帝城联):“书以明理,德能立名”。
其二是平仄相合,单调和谐。一般“仄起平收”,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杜甫草堂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其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俗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依此类推,而且相对的词位置相同。如(郑板桥故居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其四是上下衔接,内容对应。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在中国,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它和中国的其他传统如书法、篆刻、诗歌、建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它一般用于张贴,几乎融入了中国民间所有的活动之中,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游行集会、建筑装饰、艺术展览都有对联的身影,无论帝王将相或平民百姓,无论大事小事,都会看到对联的妙用。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产生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世界上,对联是中国所创造的独特文体,它是和汉语及汉字的特点紧密相联的。汉字多是单音节,音意结合,在形体上是方块字,这些都为构成以对仗为基础特点的对联提供了最直接的元素,使对联在形、音、意方面上下对应。对联言简意赅,行动形象,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每副对联都寄托着一定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篇非常好的口头文学作品。对联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节日联、喜联、寿联、挽联和行业联等几类:
节日联(春联、元宵联、中秋联等),如:
春回在地 福满人间
东风送暖花自舞 在地回春鸟能言
昨夜春风才入户 今朝绿柳半垂堤
人逢喜事精神爽 月到中秋光辉增
喜联(婚联),如:
琴瑟在御 凤凰于飞
金风过清夜 明月闹洞房
双飞却似关雎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春联,如: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松龄长岁月 鹤语记春秋
鹤舞添寿逾百年 鱼轩绚彩永千秋
请谱南山筵开西序 樽倾北海彩绚东阶
挽联,如:
音容宛在 美德长存
欲祭疑君在 无涯泪沾衣
想见音容空有泪 欲闻教诲杳无声
行业联,如:
满面春风迎客至 四时生意在人为(开业)
翰墨图书皆成风采 往来谈笑尽是鸿儒(书店)
此即牧童遥指处 何必再问杏花村(酒店)
防暑降温何妨一饮 生津止渴欢迎重来(冷饮店)
借来天上彩云霞 巧作人间锦绣衣(服装店)
酸甜苦辣咸浮香千户 油盐酱醋茶情牵万家(食品店)
相留燕赵齐梁客 借寓东西南北人(旅店)
丹心可医病解痛 妙手能起死回生(医院)
对联在中国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名联佳句,也流传着许多美好的对联故事。民间相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妹苏小妹,相映苏门四学士之一秦少游,两人结为秦晋之好。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的才学,将秦拒之门外并出上联曰: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佳名相对,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着急,却又不便代劳,忽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花园的水池里。秦少游听到水池中“扑通”一声,茅塞顿开,脱口而出:
投石冲破水底天
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开新房门,迎进新郎。
又如,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目难为他一下,压压他的傲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怪题,命纪晓岚吟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此题的确很难,因为史书上都没有写过这个关夫人怎么样。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史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才智过人,只见他略一思索,吟道: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纪大学士又作了一番解释,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纪晓岚。纪晓岚题写在孔府门前的对联也非常有名: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其中特别有寓意是,“富”字缺上面一点,寓意“富贵无顶”,“章”字中间竖画穿过早间的“曰(天)”,寓意“文章通天”,赏读此联,完全可以领悟到中国古代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