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4|回覆: 0

[古代科技] 水車正名正位――水車起源和發展叢談(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2-20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史論壇
水車出現以前,桔槔和轆轤一般只能用於範圍較小的園圃的灌溉,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體系,只有少部分農田能夠享受這種利益。如果田面(或地面)高於渠面(或河面),即使有水也無法用於灌溉。水車、尤其是翻車和筒車出現以後,由於它可以把低水提升至高處,而且效率高,適用於大田灌溉,局面因而改觀,不但大大增加原有農田中可灌溉的部分,而且可以開闢更多可灌溉的農田。水車又是防治乾旱和洪澇的有力工具。與水車同時或在其後出現的渴烏、機汲,實際上很少用於農田排灌[8]。因此,水車逐漸取代原有桔槔、轆轤的地位而成為排灌機具中的領頭者。南宋曾之謹作【農器圖譜】,以『車戽』作為排灌機械的類名,說明水車(主要是翻車)已經成為排灌機械的代表[9]。在宋元及以後的古籍中,『車戽』一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由此可見,水車的出現和推廣在水利發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義,不可小視。


  水車的稱謂五花八門,不一而足。『翻車』之名在古籍中出現最早,後來往往泛稱為水車,其俗名龍骨車則一直使用到現代,又有稱為『戽水車』、『戽車』以至『戽斗』的,『翻車』一稱反而使用不多。由於主要靠腳踏轉動,所以又叫『踏車』、『踏溝車』、『踏水車』,這一名稱宋元以後使用尤為普遍。但腳踏翻車其實只是翻車的一種,除此以外,還有手搖翻車(或稱『拔車』),牛轉翻車(或稱『牛車』)等。王禎【農書】採用了『翻車』之名;但它主要是指腳踏翻車。筒車或稱『水輪』、『筒輪』、『激水輪』、『水翻車』、『機輪』、『~車』、『車陂』等。一些地方以竹材為筒車的主要製作原料,故被稱為『竹龍』、『竹車』。『筒車』一稱出現於南宋[10],以後才逐漸多起來。王禎【農書】採用了『筒車』之名。為了與古農書銜接,也為了整理檢索資料的方便,本文統一採用了『翻車』和『筒車』的名稱[11]。井車亦叫『井輪』,我們也統一稱為『井車』。


  本文在收集有關資料時,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詩文中只是籠統稱為『水車』, 或者只描述其性狀,而不用其專名特稱。如何區分這些『水車』呢?井車一般應用於井水的提升,較好識別,翻車和筒車的區分有時頗費斟酌。本文採用的區分標準是:筒車是固定的,水激轉動,需要深湍的水流,能灌不能排,一般村落、寺院、富家才能使用;翻車是可移動的,人工推動,可以在流動或不流動的水中使用,能灌能排,個體農戶可以使用。採用這樣的標準,不但是整理材料的需要,而且有助於研究水車發展史時對不同類型水車的識別。


注釋:


[1] 【漢書】卷五九【溝洫志】。


[2] 南宋・陳耆卿【J窗集】卷四。


[3] 【辭海】對『水車』的定義是:『提水工具的一種,用帶有葉片或水斗的鏈帶,借人力、畜力、風力或電力轉動,可將河、湖、塘、井或水斗的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常用於灌溉農田或排除積水。如龍骨水車、管鏈水車等。』我認為這一定義不夠全面,沒有把水車中的重要一種――筒車包括進去,對各類水車共有的運作機制的概括亦有欠缺。


[4] 【林貫之字序】,【晦庵集】卷七六。


[5] 北宋劉摯【五月十日發俞潭先寄王潛江】,【忠肅集】卷十七。


[6]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二。


[7] 王禎【農書・農器圖譜•灌溉門•刮車】。


[8] 在收集有關水車的資料同時,我也順便收集了若干渴烏的材料,多為歷朝廟堂上刻漏報時用之,又有打仗時以此隔山取水以濟眾者。用於排澇的記載只有元代楊維禎的【天車詩(並引)】。頗有趣,茲錄於下:『丁未臘交戊申(1308年),春三月,霪雨不休,農以潦告,官修圍岸,迫農車泄澇,農力竭而潦不退。有黃老髯來謂農曰:汝車力倍而功寡,吾教汝車力不勞而功倍之。索巨竹二竿,刳節,交兩首尾,飲如口注。農家水龍皆閣不用。農驚問其神,髯曰:此陰陽升降法也。余讀張讓傳,傳注渴烏云:為曲筒,以氣引水上下。天車引水,即渴烏之引也。郡守某過,余言其事,謂之天車,請鐵崖紀以詩。詩曰:百日漏天瓠河決,{丘十丈蛟龍穴。髯星降世教天車,刳爾雌雄兩龍節。膠泥瑣口如折筒,天竅地竅中相通。疲氓拜舞賽神教,喜氣上天成白虹。戽干水s支祁走,海底珊瑚拾星斗。坐令墊土成寸金,丈尺官來履丘畝。我聞阿香閣雷車,農車巧運脫殼蛇。如何天車閱天巧,馬鈞(造水車,魏國人)不泄三農家。九重帝車運北斗,五風十雨調大有。我願天倉紅粟朽,農食冬舂飲春酒。和我歌,擊壤叟。』(【鐵崖古樂府補】卷四)可見,民間是有利用渴烏引水排灌的實踐的,可惜沒有得到總結和推廣。另元貢師泰【學圃吟】云:『……深畦淺壟畫成區。四分井字旁通渠,瀏瀏野水翻渴烏。然後種藝皆榮敷……』(【玩齋集】卷二)這裡的『渴烏』是利用虹吸引水,還是翻車的代稱,尚待考定。機汲始見於唐劉禹錫【機汲記】,是轆轤與索道的結合把河水提升至高處,並跨越崖谷輸至彼岸。由於設施比較複雜,效率也不高,沒有得到推廣,更沒有應用於農業生產。


[9] 參見周必大【曾氏農器譜題辭】,載【文忠集】卷五四。


[10] 趙與b【重修千金陂記】:『溪潰而東,多曆年所率為筒車,以資灌溉。』(載雍正【江西通志】卷120)張孝祥【過興安呈張仲欽】:『筒車無停輪,木梘着高格。』【於湖集】卷5。


[11]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使用的『翻車』概念包括手搖、腳踏、牛轉等類型在內,而非專指踏車。筒車,古籍中稱為水輪的不少,但水碓、水排的動力機也是水輪,一些天文儀器也用水輪推動,佛法玄理中也有風輪、水輪、金輪之說,採用這個名稱容易引起混淆。趙雅書採用『輪車』之名,但這一名稱不但難與陸地各種輪車劃清界線,有時還會與其他水車名稱混淆。相比之下,還是叫『筒車』為好。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