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1|回復: 0

[古代科技] 水车正名正位――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2)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1-12-20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史论坛
水车出现以前,桔槔和辘轳一般只能用于范围较小的园圃的灌溉,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体系,只有少部分农田能够享受这种利益。如果田面(或地面)高于渠面(或河面),即使有水也无法用于灌溉。水车、尤其是翻车和筒车出现以后,由于它可以把低水提升至高处,而且效率高,适用于大田灌溉,局面因而改观,不但大大增加原有农田中可灌溉的部分,而且可以开辟更多可灌溉的农田。水车又是防治干旱和洪涝的有力工具。与水车同时或在其后出现的渴乌、机汲,实际上很少用于农田排灌[8]。因此,水车逐渐取代原有桔槔、辘轳的地位而成为排灌机具中的领头者。南宋曾之谨作《农器图谱》,以“车戽”作为排灌机械的类名,说明水车(主要是翻车)已经成为排灌机械的代表[9]。在宋元及以后的古籍中,“车戽”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由此可见,水车的出现和推广在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不可小视。


  水车的称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翻车”之名在古籍中出现最早,后来往往泛称为水车,其俗名龙骨车则一直使用到现代,又有称为“戽水车”、“戽车”以至“戽斗”的,“翻车”一称反而使用不多。由于主要靠脚踏转动,所以又叫“踏车”、“踏沟车”、“踏水车”,这一名称宋元以后使用尤为普遍。但脚踏翻车其实只是翻车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手摇翻车(或称“拔车”),牛转翻车(或称“牛车”)等。王祯《农书》采用了“翻车”之名;但它主要是指脚踏翻车。筒车或称“水轮”、“筒轮”、“激水轮”、“水翻车”、“机轮”、“~车”、“车陂”等。一些地方以竹材为筒车的主要制作原料,故被称为“竹龙”、“竹车”。“筒车”一称出现于南宋[10],以后才逐渐多起来。王祯《农书》采用了“筒车”之名。为了与古农书衔接,也为了整理检索资料的方便,本文统一采用了“翻车”和“筒车”的名称[11]。井车亦叫“井轮”,我们也统一称为“井车”。


  本文在收集有关资料时,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诗文中只是笼统称为“水车”, 或者只描述其性状,而不用其专名特称。如何区分这些“水车”呢?井车一般应用于井水的提升,较好识别,翻车和筒车的区分有时颇费斟酌。本文采用的区分标准是:筒车是固定的,水激转动,需要深湍的水流,能灌不能排,一般村落、寺院、富家才能使用;翻车是可移动的,人工推动,可以在流动或不流动的水中使用,能灌能排,个体农户可以使用。采用这样的标准,不但是整理材料的需要,而且有助于研究水车发展史时对不同类型水车的识别。


注释:


[1] 《汉书》卷五九《沟洫志》。


[2] 南宋・陈耆卿《J窗集》卷四。


[3] 《辞海》对“水车”的定义是:“提水工具的一种,用带有叶片或水斗的链带,借人力、畜力、风力或电力转动,可将河、湖、塘、井或水斗的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常用于灌溉农田或排除积水。如龙骨水车、管链水车等。”我认为这一定义不够全面,没有把水车中的重要一种――筒车包括进去,对各类水车共有的运作机制的概括亦有欠缺。


[4] 《林贯之字序》,《晦庵集》卷七六。


[5] 北宋刘挚《五月十日发俞潭先寄王潜江》,《忠肃集》卷十七。


[6]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二二。


[7] 王祯《农书・农器图谱•灌溉门•刮车》。


[8] 在收集有关水车的资料同时,我也顺便收集了若干渴乌的材料,多为历朝庙堂上刻漏报时用之,又有打仗时以此隔山取水以济众者。用于排涝的记载只有元代杨维祯的《天车诗(并引)》。颇有趣,兹录于下:“丁未腊交戊申(1308年),春三月,霪雨不休,农以潦告,官修围岸,迫农车泄涝,农力竭而潦不退。有黄老髯来谓农曰:汝车力倍而功寡,吾教汝车力不劳而功倍之。索巨竹二竿,刳节,交两首尾,饮如口注。农家水龙皆阁不用。农惊问其神,髯曰:此阴阳升降法也。余读张让传,传注渴乌云: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下。天车引水,即渴乌之引也。郡守某过,余言其事,谓之天车,请铁崖纪以诗。诗曰:百日漏天瓠河决,{丘十丈蛟龙穴。髯星降世教天车,刳尔雌雄两龙节。胶泥琐口如折筒,天窍地窍中相通。疲氓拜舞赛神教,喜气上天成白虹。戽干水s支祁走,海底珊瑚拾星斗。坐令垫土成寸金,丈尺官来履丘亩。我闻阿香阁雷车,农车巧运脱壳蛇。如何天车阅天巧,马钧(造水车,魏国人)不泄三农家。九重帝车运北斗,五风十雨调大有。我愿天仓红粟朽,农食冬舂饮春酒。和我歌,击壤叟。”(《铁崖古乐府补》卷四)可见,民间是有利用渴乌引水排灌的实践的,可惜没有得到总结和推广。另元贡师泰《学圃吟》云:“……深畦浅垄画成区。四分井字旁通渠,浏浏野水翻渴乌。然后种艺皆荣敷……”(《玩斋集》卷二)这里的“渴乌”是利用虹吸引水,还是翻车的代称,尚待考定。机汲始见于唐刘禹锡《机汲记》,是辘轳与索道的结合把河水提升至高处,并跨越崖谷输至彼岸。由于设施比较复杂,效率也不高,没有得到推广,更没有应用于农业生产。


[9] 参见周必大《曾氏农器谱题辞》,载《文忠集》卷五四。


[10] 赵与b《重修千金陂记》:“溪溃而东,多历年所率为筒车,以资灌溉。”(载雍正《江西通志》卷120)张孝祥《过兴安呈张仲钦》:“筒车无停轮,木枧着高格。”《于湖集》卷5。


[11]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使用的“翻车”概念包括手摇、脚踏、牛转等类型在内,而非专指踏车。筒车,古籍中称为水轮的不少,但水碓、水排的动力机也是水轮,一些天文仪器也用水轮推动,佛法玄理中也有风轮、水轮、金轮之说,采用这个名称容易引起混淆。赵雅书采用“轮车”之名,但这一名称不但难与陆地各种轮车划清界线,有时还会与其他水车名称混淆。相比之下,还是叫“筒车”为好。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