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3|回覆: 0

考古專家:我們對良渚文化的了解,還不到20%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4-20 09: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錢江晚報
本報記者 馬黎/文 李翔/攝 
  『這是一座男性的墓葬,墓坑中的這些遺物都是隨葬品,與生活中的實用器有較大的區別,實用器更大更結實。』站在一條高高的隔樑上,一塊不透明黃色塑料布被工作人員緩緩掀開,在記者眼前,一個長方形的墓葬,露出了真面目。除了鼎、豆、罐等陶器外,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一道拱起的『紋路』,那是墓主人殘存的骨架。在浙江餘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中,這是最新『出土』的一座墓葬,被命名為M326,距今已有4000多年。
  上周五,『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浙江餘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的上榜,使良渚文化研究又邁進了一大步。還來不及放鬆一下,這兩天,玉架山遺址發掘負責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樓航又『泡』在了發掘現場裏。清理、照相、繪圖、編號、起取,遺址中發掘出的每一個墓葬、房子、灰坑等等遺蹟,都要做詳細的記錄,『儘可能還原出當時這個大規模、高等級聚落的完整模樣。』
  這裏曾是什麼:玉架山聚落,貫穿良渚文化始終 
  發現的6個環壕,構成了一個良渚文化的完整聚落,但發掘研究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記者採訪當天,還有一個研究人員正在家裏修復陶器,做泥巴剔除、拼對、粘合的工作,『之前的工作是以發現為主,接下來得把活兒做細了。』
  記者(以下簡稱記):對當時的居民來說,環壕究竟有什麼作用?
  樓航(以下簡稱樓):這裏曾經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洪水。良渚人為了躲避洪水,只能把生活場所建高一點。除了依山造址,大多數是採取堆築土台的形式,這樣水不會漫上來。
  這些環壕的平面形狀均大致為圓角方形,略呈正南北方向。開挖壕溝的同時,將環壕內部填高,形成可供居住和埋墓的土台,壕溝形成後既可起到防護作用,同時也具有水陸交通和生活用水的功能。他們死了之後,也埋在這裏,這次清理出的400多座墓葬,就是證據。
  記:這次還發掘了一個目前為止該遺址最高等級的女性顯貴大墓,聽說發掘時,還動用了警察保護。
  樓:是的。那是在2010年5月底,這個墓葬從疑似、琢磨、發現到清理完成,前後花了一個多月。開始發掘時,我們始終覺得那塊土色有異樣,但又找不出清晰完整的墓坑線,反覆地鏟刮地面,折騰了很久。
  後來終於有一天,我們畫出了棺、槨、坑線,下狠心要把它挖出來。那天上午快收工的時候,終於發現了陶器。經過仔細的清理後,我們發現了琮式鐲、平頂透雕刻紋冠狀玉梳背等精美器物,從出土的隨葬品分析,證明她的身份為女性貴族。
  記:玉架山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良渚文化,有些什麼幫助?
  樓:良渚古城是當時的都城,但是光知道了一個城,良渚文化的社會結構還不夠立體,就像如今的城鄉結構,你了解了城市,那麼郊區、鄉鎮如何分佈,也應該有了解。我們需要對社會組織、構成和關係,有全面的掌握。玉架山的發現,便是很好的材料。
  玉架山遺址從良渚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晚期。如果說良渚古城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麼玉架山就是它的附屬地,是良渚文化的次級中心聚落。良渚文化跨度有1000年,這個聚落也延續了1000年,它貫穿了良渚文化的始終。
  價值在哪裏: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的標誌之一
  玉架山遺址位於餘杭經濟開發區萬陳社區,西距良渚古城20千米。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合作,從2008年10月起,便對玉架山遺址開始全面鑽探調查與發掘。
  記:現在有一些保護遺址的具體計劃嗎?
  樓:做遺址公園,建一個現場博物館,都有可能。對於已經了解清楚的墓葬,我們要保護。有一些區域下面可能是墓地,我們暫時可以不挖。今後的任務主要以學術上的突破為主。
  記:在玉架山遺址入選『十大』之前,像雷峯塔、良渚古城也是當年浙江入選的『新發現』,如今的保護現狀如何,還有一些新的發現嗎?
  樓:2007年良渚古城本身發現了城牆以後,又挖出了城門,找到了它的外郭城,發掘了兩個遺址,一個叫美人地,一個叫裏山。其中,在美人地發現了良渚古水系、河道分佈。還發現城內一個核心的高土台叫『莫角山』上,有宮殿的基址,然後進行了鑽探。
  記:對良渚文化的研究持續了70多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樓:在玉架山周邊約20平方公裏的範圍,經調查和發掘的良渚文化遺址已經有20多處,遺址分佈還是比較密集的。
  良渚古城是一個最高等級的聚落,一般國際上認可中國文明到商代為止,距今3700年左右,而良渚古城的發現,是證明中華文明有五千年歷史的標誌之一。但這七十多年發掘下來,實際上,我們對良渚文化的了解,有沒有20%,還很難說,空白點還很多。考古就是這樣,不知道的永遠比知道的要多。
        來源:錢江晚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