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8|回覆: 0

[漢語語法] 盡善盡美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0-10-14 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華文教育網
20101014143025132.jpg

出處:
【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解釋:
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典故:
這是孔子在美善關係問題上提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看法。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這裡孔子首次將美與善區別開來,看到了美與善的矛盾性。
【韶】樂是遠古氏族首領舜那個時代的一種樂舞,傳說它的創作者是當時著名的樂官夔,內容是歌頌舜能繼承並發揚光大他的前輩堯的功德。傳說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竟然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孔子為【韶】樂感動,一是因為它美妙無比;二是對古代賢君舜有無盡的嚮往。說【韶】樂,美極了,也好極了,是美與善的統一。而聽到周武王時的【武】樂時,孔子就認為它『盡美也,未盡善也』,因為宣揚的是武力,所以在孔子看來,就不那麼符合『善』的道德理念了。
他認為,美不同於善。因為從善的觀點看是完滿的東西,從美的觀點卻可能是不完滿的。美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盡善』並不等於『盡美』。但是孔子又認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美雖然能給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須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內涵,才有社會的意義和價值。
因此他主張既要『盡美』,也要『盡善』,美與善要實現完滿的統一。孔子這一思想對後世的文與道、華與實、情與理等問題討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之後,『盡善盡美』就成了儒家學派對音樂、舞蹈以及其它藝術的審美理想。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