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3|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語言發展中偏義複詞的變化(1)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12-22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摘 要: 漢語言發展中詞彙的變化發展最為明顯,而偏義複詞的變化更具有代表性。本文分五個部分逐次分析了偏義複詞在古代漢語中其結構、意義都與現代漢語中有顯着的不同,分析了在現代漢語中偏義複詞在結構和意義上的特徵,並從這些對比分析中總結出偏義複詞在不同歷史階段隨時代發展所產生的變化。
  關鍵詞: 漢語言發展 偏義複詞 發展變化
   一
  在漢語言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其語音、語法與詞彙三個方面都在發生着相應的變化,相比較而言,詞彙的變化發展是最為顯着的,它幾乎是在不停地隨時代發展而產生變化。①有些詞語古代常用但現代少用或幾乎不用了,有些詞古今意義或大同小異或完全不同,也有些詞在結構上和表達運用上與古代大相逕庭。我們常見的漢語中的偏義複詞的變化也是很有特色的。解惠全【古代漢語教程】也認為:『偏義複詞從形式上看和並列結構的合成詞一樣,兩個語素是並列的,但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作為這個合成詞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是陪襯。』②宋學農【古代漢語教程】進一步認為:『偏義合成詞兩個語素的意義相近相類或相對,並列組成雙音詞後,在特定語言環境中,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成為該雙音詞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的意義卻摒棄不用,只是作為一種陪襯。』③周本淳【古代漢語】也認為:『所謂偏義複合詞是指其詞義偏重構成複合詞的兩個詞素之一,也就是說只保留了一個詞素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作陪襯。』④上述觀點一致認為:偏義複詞是並列合成詞的一種類型,是由兩個語素組成,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代表這個合成詞的意義,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從漢語發展運用的實際語言情況看,這些概念已認識到偏義複詞的共性,而對偏義複詞由於時代發展變化所表現的不同還認識不夠。這裏我們對古代漢語中偏義複詞在結構、詞彙意義等方面的表現與現代漢語中的情況加以比較分析,看看偏義複詞在漢語發展中的變化。
  二
  古代漢語中,從結構上看,偏義複詞表現為:一是大部分雙音合成詞都經歷了一個由詞組逐漸凝固為詞的過程,有一個很長的臨時組合階段,偏義複詞中的兩個語素結合得不夠穩定,具有臨時性。由於古漢語偏義複詞是以單音詞的連用為基礎,它和其他的雙音合成詞一樣,經歷臨時性的組合到凝固成詞的發展變化。因此這類偏義複詞的陪襯語素,只有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顯現出來,一旦脫離了那個特定的語言環境,其臨時性隨即消失,同時即恢復其固有的詞彙意義。例如:
  1.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詩經・邶風・綠衣】)
  2.東方未明,顛倒衣裳。(【詩經・齊風・東方未明】)
  例1『衣裳』聯繫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無義起陪襯作用,是偏義複詞。例2『衣裳』無偏義,『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保留各自原有的詞彙意義,是單音詞連用。
  3.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左傳・桓公二年】)
  4.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德,國家之基也。(【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例3『國家』無偏義,『國』指天子統治的地方,『家』指諸侯統治的地方,作為單音詞連用的『國家』均恢復其固有的詞彙意義。有時『國家』也可分用為『天子建國』『諸侯立家』。例4根據上下文義的相承關係,『國家』偏指『國』,指晉國,『家』無義只起陪襯作用。
  5.韓之於衛,相去中間不甚遠,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史記・刺客列傳】)
  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例5『得失』根據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錯,弊端,是偏義複詞。例6『得失』無偏義,『得』指『成功』,『失』指『失敗』,恢復其固有的詞彙意義,是單音詞連用。
  7.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漢書・張湯傳】)
  作為偏義複詞的『短長』由於兩個詞素結合不夠緊,允許顛倒成『長短』,而『長』正與上文的『高』相照應當偏指『長』,專指長處功勞。按張安世的話,意思是不要自己誇張,所以『短』只起陪襯作用,無實際意義。
  8.故鹽鐵均輸,所以通委財而調緩急。(【鹽鐵論・本議】)
  『緩急』無偏義,『緩』指『緩和』,『急』指『急迫』,是單音詞連用。
  古漢語偏義複詞結構上的表現之二是,沒有固定的組合形式,可以任意組合替換,陪襯語素不定位,時前時後。如:
  9.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與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韓非子・初見秦】)
  10.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趨走不足以避利害。(【漢書・刑法】)
  例9『利害』偏用『利』義,『害』無義,陪襯語素在後。例10『利害』偏用『害』義,『利』無義,陪襯語素在前。
  11.而朱公長男不知其意,以為殊無短長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短長』偏指『長』,『以為殊無短長』即認為很沒有能耐。『短』無義,陪襯語素在前。
  12.所以遣兵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紀】
  13.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杜甫,【石壕吏】)
  例12『出入』偏指『入』,『出』無義,陪襯語素在前。例13『出入』偏在『出』,『入』無義,陪襯語素在後。
  14.所向天空闊,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馬行】)
  15.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例14『死生』只偏向『生』義,『死』無義,陪襯語素在前。例15『死生』偏在『死』義,『生』無義,陪襯語素在後。這些例句都說明,陪襯語素具有不定位時前時後的特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