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5|回復: 0

[狭义文字学] “文字始祖”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六)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0-12-7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甲骨文书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包括“以刀代笔”的契刻卜辞的书法艺术,和“以笔代刀”的卜文(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狭义而言,指后者“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现在通常讲的甲骨文书法,主要指的是“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  
    现代人将甲骨文引入书法艺术的创作可谓凤毛麟角,艺术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甲骨学的创始人罗振玉o董作宾等人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这些学者在研究甲骨文同时开始集甲骨文字为联语诗词,以笔代刀,付于草墨,这些作品大多属于艺术珍品;第二部份是当今海外甲骨文学者和书法篆刻家的作品o包括有日本的渡边寒鸥o韩国的金膺显等;第三部份是目前国内的名家作品。  
    罗振玉不仅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而且也是书法家、鉴赏家。他1921年推出《集殷墟文字楹帖》,首开近代以甲骨文入书之先。罗振玉考释之余,提笔挥写甲骨文,以考释的几百甲骨文字编集成楹联,1927年,罗振玉又与章钰、章德馨、王秀烈合著《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他在《集甲骨文楹联集》中说:"乃始从事缮写,付之乎民"的。晚年应酬,多以甲骨文作答。他的甲骨文书法,用笔秀润,妙乃殷人刀笔意趣,浑朴含蓄,敦厚秀美。  
    董作宾由于研究的需要,对甲骨曾作了大量的摹写工作,同时他还经常书写甲骨文对联、集诗等,笔致秀润端雅,深得卜文神韵。他的甲骨文书法多为第一期卜辞的风格,并吸取了卜辞中朱书墨书的丰厚风格于一体。写的清润朗健,字体整肃峻峭,形态变化自然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用他自己的话:"武丁时代的书契文字,气魄宏放,技术娴练,字里行间,从满了艺术的自由精神,非其他王朝所比拟,所以我喜欢这一派。"  
    著名的甲骨书法家,还有沙曼翁、潘主兰、刘顺、丁辅之等人。  


2010127134630303.jpg     2010127134650402.jpg       2010127134711108.jpg
罗振玉甲骨文书法          沙沙曼翁甲骨文书法         刘顺甲骨文书法



    爱新觉罗・曼翁,满族人,著名书法篆刻家,苏州市书协名誉会长。书法四体皆精,尤以篆隶饮誉当今书坛。他的甲骨文书法在1979年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中获一等奖。用笔似刀刻勤,用墨宿于变化坚挺而又写意,深具甲骨文神韵。  
    丁辅之,浙江杭州人,精于甲骨文书法,他在前人基础上,用常识之契文集自撰联语、诗作,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作品。  
    冯文凤,女,广东鹤山人,她以金文笔法写甲骨文书法,行笔沉着,线条丰存,结构工稳匀称。  
    叶玉森,江苏镇江人,著有《殷契钩沉》、《说契、研契技谈》、《殷墟书契前后编集释》、《铁云藏龟考释》等。其所写甲骨文,以毛笔作刀笔,颇得卜辞文字遗韵,曾撰联并书《天衣集》一卷。  
    王襄,天津人,古文字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藏者之一,其甲骨文书法厚重质朴。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著名国画家,其甲骨文书法用笔老辣苍润,结体峻拔奇肆,章法迭宕起伏。  
    杨仲子,江苏南京人,精于钟鼎文字及甲骨文书法,善以甲骨文入印,徐悲鸿称其为近代以“贞卜文字入印之第一人”。      
    秦士蔚,江苏淮安人,数十年致力于甲骨文书法篆刻,其甲骨文书印浑朴奇崛,别开生面。  
    刘江,著名书法家。多年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的教育工作。所书甲骨文,用笔峭力,结体方折,深厚古朴,别具风格。  
    刘顺,书法家。河南安阳人,安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安阳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因其生长在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所见甲骨甚多,经过多年临习,自得甲骨文个中三昧。他的甲骨文书法空灵简古,飘逸飞动,别具风采。其书写内容多为自撰联语诗文。  
    潘主兰,福建福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以甲骨书法见长,所书甲骨文书法用笔如刀,形神兼备,意趣无穷。他能将字数不多的甲骨文集为文字,实属罕见,具有深厚的学识文学功力,受到海内的好评。  
    甲骨书法值得一提事件还有,1989年4月,徐振韬在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书法展,为国外首次举行甲骨文书法展。  
    1992年9月,安阳段长山、魏峰合编《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由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集近现代甲骨文书家作品之大成”的著作。  
    1999年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甲骨文》卷,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