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7|回覆: 0

[文言文] 陳紅:文言文閱讀方法指導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1-3-15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紅-文言文閱讀方法指導.zip (9.63 KB, 下載次數: 444)

關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要點,或者說閱讀文言文的門徑,前人概括為簡明扼要的四句話,即『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這是很符合文言文閱讀規律的,是便於操作的。

下面則就這四點進行解說。

1.字訓其義

這是指能正確理解、解釋詞義(『訓』是指『解釋詞義』,由於文言文以單音詞為主,)所以『字』相當於詞。文言文同現代漢語相比,最主要是詞彙上的差異,因此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就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指常見常用的文言詞語,而很生僻的不包括在內)。文言詞語有分為實詞和虛詞。不管實詞還是虛詞,要達到『字訓其義』,都要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義。要記住『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即要準確理解某個詞義,必須結合它所在的句子的意思來判斷,而句子的意思,又必須結合它所在的整篇文章的內容來決定。要做到『字訓其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具有推知詞語意義(或者』猜詞義』)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因為閱讀時很難做到每個詞義都曾經見過、學過更不用說掌握了,這就需要根據上下文合理地推知詞義,而上下文語境乃至句意、文意都是推知詞義的『已知條件』,2+X=5,X就是3,推知的道理是很明白的。需要注意的是所推知的詞義一定符合上下文、句意乃至文意,所以需驗合才行。推知詞義的另一辦法,就是善於利用選擇題的選項,它們具有『註解』的作用(有的故意註解錯誤)。

2句貫其意

這是指在『字訓其義』的基礎上,使句子的意思貫通,也就是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進而能翻譯成現代漢語。要做到這一點,要注意文言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倒裝句有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在理解這類句子和翻譯時要調整為現代漢語語序。省略句有主語省略、賓語省略等,理解、翻譯時要補上省略的成分。尤其是要注意文字省略『介賓』和『兼語』的情況(這是現代漢語中沒有的)。如『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翻譯時要補上介賓:『為我打敗沛公的軍隊』。又如『而民悅之,使為王』,翻譯時應補上兼語:『使之為王』。此外,文言文有詞類活用現象,這也是不同於現代漢語的,也要注意正確理解句子意思。好在詞類活用的規律性較強,不難掌握。在『句貫其意』時,一般可用這樣的方法,即替、擴、襲、增、減、移。『替』是指由於古今異義,用一個現代漢語中的詞去替換文言文中的詞,『兔走觸株』如,用『跑』去代替『走』,用『撞』代替『觸』,用『樹樁』代替『株』。『擴』是指由於一詞多義等情況,在文言詞上加一個字,使它成為現代漢語的雙音詞。如『折頸而死』的『折』擴為『折斷』。採用『擴』的方式對譯的文言詞最多。『襲』是沿用不變,指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專用名詞不譯而照用在現代漢語中。『增』是指在翻譯文言句子時要增加一些東西,主要指文字省略而言,比如增加省略的主語、賓語、介賓、兼語等。『減』是指在翻譯文言句子時要減掉一些東西,主要指有些語氣詞如『者、也、哉』之類或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的『之』等可減掉不譯。

『移』是指文言文一些倒裝句,如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要移位,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語序。一般來說,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和翻譯成現代漢語可以結合起來,在準確理解詞義基礎上,做到能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是次要的方法。直譯就是將原文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保持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意譯是根據原文表達的基本意思來翻譯,不必字字句句落實,甚至可以採用同原文差別較大的表達方式。

3文尋其脈

這是指在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的基礎上,把握了文意,能找出文章內容的內在聯繫,即文章的脈絡。這實際上是閱讀文言文時對內容的分析,是對文言文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與推理。這方面要做的事情有以下這些。

(1)知人明事。

弄清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是什麼關係,這些人物都做了什麼事。這中間又有三種情況。一是幾個人圍繞同一件事,表現各自的思想觀點;二是通過敘述一個人的幾件事來表現其思想品質;三是幾個人所做的同一類性質的事情,表現某種思想品質。

(2)分析綜合。

弄清事件發生的原因,某種發展導致的結果,弄清某個問題的性質、某個思想觀點的根據等。總之,『文尋其脈』是在理解詞句基礎上應具備的較高層級的能力。

4篇會其旨

這是指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屬於分析文章內容。主要包括能分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作者觀點態度或思想情感。要做到這些就要全面、準確地把握文意,要避免以偏概全、偏離主旨、無中生有、主觀臆斷等錯誤。以上所講的四句話『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這些能力要點是相互聯繫的,互相作用的整體能力。只有做到了『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才能進而做到『文尋其脈,篇會其旨』;而做到了『文尋其脈,篇會其旨』又反過來指導正確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言文閱讀答題要領【考試說明】要求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其實真正完全符合『淺易』標準的文言文可以說沒有,因而高考試題中的文言文選段都是經過技術處理了的:如有的經過刪節,減掉了艱深的部分;有的不淺易的地方加了注釋;有的則是不淺易的地方不設題。

所以在閱讀高考文言文時,沒有必要字字句句全弄通,只要讀懂大意就可以回答問題。文言文閱讀的答題要領可以概括為三點:一是『明大意』,二是『通語句』,三是『能辨析』。

明大意

『明大意』是閱讀文言文的目的,明白了文章大意,就可以進一步把握文意、理解文章主旨,所以『明大意』是前面所說的『文尋其脈』『篇會其旨』的基礎,是很重要的一步。、更為重要的是,『明大意』是回答文言文閱讀試題的依據。因為明白文章大意就為理解具體的詞句提供了條件和依據,也就是說,依據文章大意,可以指導、幫助理解確定句子之意,再由句子之意理解確定詞(語)義。可以用這樣的公式來表示:明大意→理解句意→理解詞(語)義『明大意』不能是一句空泛的話,應該是對所閱讀的文章做到『知人明事』,即弄清文章涉及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人物都做了什麼事情,表現出怎樣的思想觀點、品質;某個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事件的性質等。高中生已經系統地學習過文言文,掌握了相當的文言文知識,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只要平心靜氣地閱讀、思考,『明大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做好這一步,回答問題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通語句

這是指準確理解重點詞(語)義和句子的意思,這也是考查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設題方式。『通語句』一定要依據『明大意』,也就是理解詞(語)義,要根據所在句子的意思來定;而理解句子的意思,要根據文章之意來定。理解詞(語)義、句子意思的原則是:詞(語)義、句子意思的原則是:詞(語)不離句、句不離篇。

能辨析

所謂能辨析,就是指在全面準確把握文意後,能夠正確回答有關文意的檢測。學生應能辨析某人做了何事,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是否符合,事情的經過是否符合,從而正確的回答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緊緊把握文意。要注意干擾項經常出現的張冠李戴、無中生有、主觀臆斷等錯誤。(整理:陳紅)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