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9|回覆: 0

詩話清明(圖)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3-29 13: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329486372437243.jpg
4 u4 ^, V* V, y) z7 b

# |/ |$ `# S& P' V/ B- @( d$ L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清明節比較特殊。其他節日,如端午、中秋、重陽、春節等,都很喜慶熱鬧。惟有清明節,要通過祭掃墳墓,作爲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二十四節氣中,確乎也只有清明成爲了節日。同時,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久而久之,『清明』『寒食』往往並提,甚至合二爲一。古往今來,人們在清明節這天通常進行兩項活動,一是掃墓,二是踏青,都留下了許多詩壇佳話。 ; [# l3 e% @8 N# Z

+ t7 F( _5 h  Z/ G    按照民間習俗,清明這天,人們要扶老攜幼來到墓地,將酒食果品供祭親人墓前,然後焚化紙錢進行祭拜。寫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數宋代詩人高菊澗【清明】一詩最爲著名,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柳暗花明,景色旖旎,但已逝的親人卻享受不到這大好春光了,怎不令人痛斷肝腸?宋代詩人楊萬里【寒食上冢】寫到: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詩人行走在掃墓的路上,睹物傷懷,把千言萬語歸結爲一個『愁』字,表現出一種莫名的哀傷心境。 ; u4 t- \1 L/ \

! N4 t9 v/ n$ }* v+ s( P' {    歷史上,太平年間的清明,文人雅士做詩填詞,只是寄託哀思,發出人生無常的嘆息。但假如生逢亂世,詩中則會流露出家國民生之痛。唐朝一首詩,專門描寫清明時節亂軍過後村落皆空的悲慘情景:水自潺潺日自斜,盡無雞犬有啼鴉。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明代詩人高啟也有『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的詩句,反映出元末明初戰亂過後人煙蕭疏、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7 F* S6 [1 t9 T: S/ u9 b
( c# W* m7 x5 N0 ~" V4 N
    清明又名『踏青節』,概因『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最宜外出郊遊。清明踏青的習俗,據考證起於唐,盛於宋,時人謂之『遊春』。唐、宋均是詩詞鼎盛的朝代,故留下了更多傳世之作。描寫春光之美的,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愈【寒食】);『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韋莊【丙辰年遇寒食,城外醉吟】);『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歐陽修【阮郎歸・踏青】)。寫遊人之盛的,如:『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 K, t( ~. n; p7 `! R( u+ M; M5 {- R. V6 u
    寫清明這日心境的,當然莫過於唐代詩人杜牧那首著名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外,北宋一代文豪蘇東坡『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亦堪稱絕唱。另一位宋代詞人吳文英則寫道: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詞句清幽婉麗,低回纏綿。近代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一杯濁酒過清明,觴斷樽前百感生。辜負江南好風景,杏花時節在邊城』,則悽惻傷感,別有懷抱。
. s% Q+ B$ y* N, K3 Q
$ q/ N: N$ T" c' d- i& j    從古至今,寫清明的詩詞還有很多。當我們清明掃過墓後,漫步田間野外,陶醉於萬紫千紅的大好春光之中,再去吟詠前人那些美妙詩句,細細體味其中的清愁幽恨,會不會別有一番感觸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