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68|回覆: 0

為什麼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圖)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7-30 0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30334175050640.jpg



    儒宗孔子『誨人不倦』,一生從事文化教育的時間長達數十年。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在眾多學生中,顏回最得孔子之意,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顏回好學,能自我改善。

    孔子極為好學,他自稱:『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孔子認為君子應該『博學於文』,也以『文』(他勤奮學習所掌握的【詩】【書】【禮】【易】【樂】等文化知識)教授弟子。不過,孔門學問中比『文』更重要的『學』,是培養君子德行和進行人倫道德實踐,因而孔子強調: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

    在孔子看來,道德行為的培養比掌握文化知識更為重要。他說: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孔子教學內容廣泛,其中最根本的學問是德行。【論語・先進】按照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分科記錄了孔門優秀弟子名單: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這個排行榜印證了孔門學問首重德行。孔子認為學習者的首要任務是改善自身,把自己培養成道德『君子』。

    培養德行的正確路徑在於能夠『反求諸己』。他指出: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為己之學』是將所學真知運用於自己的生命實踐,真實地改善自我;『為人之學』則是以知識技能示人,以之獲取功名利祿。

    【禮記・大學】概括了儒家的為學目標: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隨即指出,達成『明明德』、『親民』和『止於至善』目標的路徑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是觀察學習,『致知』是掌握真知;『誠意』、『正心』是『學而時習之』,學以致用,把所學真知落實到培養君子德行的生命實踐中,改善自己的生命狀態,端正內心,使自己成為善良真誠、正直平和、獨立不倚的有德君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綜合而言就是『修身』;通過自己『修身』而感化、影響、端正家人,使家庭和睦幸福,就是『齊家』;能夠『修身』、『齊家』的有德君子到社會上擔任政治職責,推行仁義之道,親民安邦,開創出和諧安寧的政治局面,就是『治國』、『平天下』。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