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05|回覆: 0

[少林] 少林勁道述真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3-7 1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武林志
        武術網資料  少林勁道是少林拳柔極至剛的終極表現。少林勁道有四面大勁、八面小勁,恩師朱天喜傳授的少林勁道是發勁的練習與應用方法,亦是如何將自身的拙力化開,在剎那間爆發出強大殺傷勁的方法。
  少林勁道發於心,起於腳,傳於腿,其樞在腰,行於手。通過腰胯的樞機轉折使勁力節節貫串,應用時隨機而發。其發勁機理是在八大圓十二小圓基礎之上,依圓轉周折之理法,在螺旋線上發勁。即圓守直攻,劃圓防守,發勁即是直線。無論是大圓、小圓,均有順纏、逆纏之法,以點劃圓,每一圓均有四面大勁、八面小勁。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此方能陰陽平衡。勁道的練習除了徒手功法練習外,還有器械練習,如拋石鎖、抖皮帶、抖大槍等。其根本目的是爲了將自身的整勁爆發出來。
  勁力的發放講究六合歸一,即動作的上下勁、前後勁、左右勁,六個方向的勁相合,發放時形成強大的炮勁。少林勁道的內容異常豐富,有定禪發勁、行禪發勁、活禪發勁,以不同的功法,發放身體不同部位的勁力。單純就手臂的勁力就有十餘種,如劈勁、挑勁躥勁、捋勁等,縱橫變化,奇正相生。下文就手臂之直勁、橫勁、劈勁、躥勁、挎勁等勁法的定步練習方法做一介紹。
200316jtjrqjqjpptpj2tr.jpg

  一、直勁
   
  練習時呈馬步樁,雙腳內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爲弓狀,沉肩垂肘,雙手虎口圓撐,舌舐上齶,目視正前方(圖1)。接上式吸氣小腹前收,雙手向下(下丹田,小腹部)劃圓,同時呼氣腰胯後頂,瞬間以雙掌向前下方發勁(圖2,圖3)。再回至起式,以八至十次爲一組,分三組練習。長期練習能加強手臂向前打擊的隨意爆發勁。
  要點:勁道的發放源自脊柱與四肢弓狀的抖彈合勁,亦是武術中常講的身備五弓之意。吸氣爲合,呼氣爲開。
  
  二、橫勁
  
  練習時呈馬步樁,雙腳內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互擰,形成上下的擰別勁,雙手臂輕抱於對側膀臂,舌舐上齶,目視正前方吸氣(圖4)。上動不停,呼氣搖身晃膀,雙膀臂極力掙開勁至手背梢節(圖5),有大鵬展翅之勢。再回至起式,以八至十次爲一組,分三組練習。橫勁多由於攻擊對方的胸肋部及面頰部,如發放得勢能令對方胸腹內傷。
  要點:橫勁的發放以腰胯轉折與脊柱上下左右的互擰爲基本要點。開胯松肩勁至梢節。
  
  三、劈勁
  
  練習時呈馬步樁,雙腳內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互擰,形成上下的擰別勁,雙手上下相扣舉於頭頂,舌舐上齶,目視正前方吸氣(圖6)。上動不停,呼氣雙手臂前後下劈,勁至手掌外緣(圖7)。有力劈華山之勢。再回至起式,以八至十次爲一組,分三組練習。劈勁多用於攻擊對方頭面部及後腦,由上而下的發勁,常令對方措手不及。
  要點:劈勁的發放以旋腰擰身斜向下的螺旋勁爲特點。手形呈刀狀,斜向下劈,前後一致。
  
  四、躥勁
  
  躥勁亦屬於直勁的範疇,直勁分爲前後直勁和左右直勁。練習時呈馬步樁,雙腳內扣收腹含胸,脊柱上下爲弓狀,沉肩垂肘,雙手虎口圓撐,旋腰擰身,雙手由小腹部向右肋部劃平圓,小腹前收,舌舐上齶,目視側前方吸氣(圖8)。上動不停,呼氣後腳前蹬,腰胯後頂。瞬間以雙掌向側前方發勁(圖9)。勁至掌根,眼隨手走。再回至起式,以八至十次爲一組,分三組左右式反覆練習。躥勁爲攻擊性頗強的勁法,多用於遠距離攻擊對方的胸背部,令對方感覺到勁道的震撼力。
  要點:伏如橫弩,起如發機。躥勁的發放是人體自身的合勁與地面形成的合勁,有炮擊的後挫勁。
  
  五、挎勁
  
  挎勁是由下斜向上的提勁與橫勁的組合,是少林勁道小勁的代表勁法。練習時呈馬步樁,雙腳內扣收腹含胸,腰胯與肩背反擰,左手外旋置於右肩位,右手內旋置於大腿後。舌舐上齶,目視側前方吸氣(圖10)。上動不停,呼氣瞬間以雙腳之爭勁抖胯發勁,右手斜向身法的上後方發勁,左手則向左下方發勁,形成上下旋轉的陰陽合勁(圖11)。再回至起式,以八至十次爲一組,分三組左右式反覆練習。挎勁多用於攻擊對方的肘臂及腳跟內外側,既有局部的合勁又有整體的合勁,體現了少林勁道功夫的整體觀。
  要點:上下相合,左右互擰,螺旋式上升在身法的抖動中發勁。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