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08|回復: 7

[國學觀點] 为什么是一党长期执政?

  [複製鏈接]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11-22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为什么是一党长期执政?

  
  清朝的百维新,袁世凯复僻帝制,辛亥革命,新中国的共同纲领,证明用议会制度治理中国是失败的,现在走向了一党长期执政的局面,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如何解释?谢绝愤青之言。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2 15:00 | 顯示全部樓層
“议会制度是失败的”与“一党长期执政”是执政党自证的,无法他证。
从传统文化 上看,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明代始萌的内阁有相似性,建议阅读一下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在社会制度版块里有。

點評

不同意此观点,自清代末期到194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11-22 15:13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11-22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雪峰山人 於 2011-11-22 15:20 編輯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2 15:00
“议会制度是失败的”与“一党长期执政”是执政党自证的,无法他证。
从传统文化 上看,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 ...


不同意此观点,自清代末期到194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

虽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好的,但在指导社会实践上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原因是多样的,但不能用这种多样的原因来解释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定能很好指导社会实践。

1986年3月,蒋经国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蒋经国晚年开放党禁、推动台湾“民主化”并非形势所迫,而是顺时而为。

我们应当站在中国现在取得的显著成绩来讨论此问题,可能心情会平和许多。

點評

民国初期,五权宪法因孙中山职责无实,未有实行之可能。蔣氏民国时期,多是军统训政,未至宪政,蔣經國时期,台湾经济及政治都要求进入宪政——则如现在之中国,需要臻于法治,不同的是,选择有异,而选择之何径,非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11-24 10:59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4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11-22 15:13
不同意此观点,自清代末期到1949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

虽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好的,但在指导社会实践 ...

民国初期,五权宪法因孙中山职责无实,未有实行之可能。蔣氏民国时期,多是军统训政,未至宪政,蔣經國时期,台湾经济及政治都要求进入宪政——则如现在之中国,需要臻于法治,不同的是,选择有异,而选择之何径,非视历史过往,乃是现在未来。台湾步入宪政,其选择依据是民生民权,与五权宪法虽异而质同,统治者有勇于放下个体利益,视百姓民生为上,现在中国能否做到?
ps: 贼至人伤亡,乃贼有罪,岂反言人之活也悖于天理?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4 11:28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台湾民主改革抛弃了考试权,导致当初孙中山所嘲笑的美式民主弊端现于台湾,实在是民国精英之失败

點評

自由选举也不是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和必须的条件。现在我们由中国特色转而提出中国道路,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共同影响下,为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一种探索。 现在都市有住户居住小区,出现了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11-24 16:21
 樓主| 雪峰山人 發表於 2011-11-24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4 11:28
台湾民主改革抛弃了考试权,导致当初孙中山所嘲笑的美式民主弊端现于台湾,实在是民国精英之失败 ...

自由选举也不是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唯一和必须的条件。现在我们由中国特色转而提出中国道路,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共同影响下,为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一种探索。

现在都市有住户居住小区,出现了业主和物业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人应当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人,但是在业主和物业之间,我没有看到民主,更多地是看到了专制管理。换言之,业主和物业之间有是的只是专制管理的默契。
镜花 發表於 2011-11-26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情所致,无需多讲

點評

精辟, 有朋友问我何谓命运,我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命历程,老时回顾所见即其命运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1-11-26 17:23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1-26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镜花 發表於 2011-11-26 15:08
国情所致,无需多讲

精辟, 有朋友问我何谓命运,我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命历程,老时回顾所见即其命运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