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9|回覆: 0

[講古] 簡體字在初期是如何推行的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9-1-16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使用的漢字,有一部分是由繁體字簡化而來的。那麼,新中國成立初期,爲何要簡化漢字?在北京推行簡體字時,又發生了哪些故事?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文字進化簡史,從中找尋答案。

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

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

▲1956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這個方案來之不易。它是經過全國文字學家、各省市學校的語文教師以及部隊、工會的文教工作者共約20萬人參加討論、提供意見,數易其稿之後才正式公布的。這份【漢字簡化方案】,最終確定了517個簡化字,分4批推行。1956年2月1日,第一批230個簡體字和30個類推偏旁在全國印刷和書寫的文件上開始通用。此後,除了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外,相應的繁體字在印刷物上停止使用。

當時爲何要推簡體字?

在北京市推行簡體字時,廣大群眾容易接受嗎?我們先要了解一下當時簡化漢字的背景。

1955年4月30日的【北京日報】刊發的【爲什麼要推行簡體漢字?】提到,漢字雖然有過偉大的歷史功績和現實作用,但是,不可否認,漢字也有很多嚴重的缺點,不能充分、有效地適應現代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漢字在學習、書寫和記憶方面都有一定困難。漢字在教學上的困難,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普及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迫切需要對漢字適當地加以簡化。

而這種說法也被北京市基層掃盲工作中的情形印證。

當時,郭文敏從事掃除文盲工作。他曾談到在工作中的困難。工農同志們急迫地要求學習文化。國家從1950年正式開辦工農業餘學校後,工農同志們紛紛起早貪黑地硬擠出時間來學文化。眾多教師辛勤鑽研創造速成識字的方法,但至今仍是進步緩慢。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工農同志學習漢字非常困難。

比如,東郊區一個麵粉廠里的一位工人上過3年業餘學校,得了6次全勤獎,但還是停留第一冊課本。有工農同志們說:我們掄大錘、扛大鋤都不怕,就怕拿筆,筆比啥都沉重。冬天,有的人在寒冷的教室中聽寫十幾個字後,就急得一頭大汗。因此,推行簡體字在北京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漢字簡化怎麼簡?

群眾對簡體字的接受程度如何,還要具體看這些字是根據什麼原則簡化的,以及簡化後好不好寫、好不好記。

漢字簡化工作開始後,各種意見和構想就湧向了當時的文字改革協會。當時人們提交的改造漢字方案五花八門,有的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種方案建議,把漢字改造爲『新形聲字』。如,把『京』字定爲『鯨、景』等字的聲旁。如此類推,『涼、諒』等字的聲旁改爲『良』自然很合理,但這樣一來『涼』變成了『浪』。

於是,有人又建議把聲旁改用字母拼音。但是,字母夾雜在漢字內更不容易辨別。

另一種建議,是把每組同音的字留一個。這樣如果不分四聲,只需要400多個字。即便分四聲,也就是1300多個漢字。但這種建議完全改變漢字的用法,違背了習慣,令人讀起來非常彆扭。

還有一種方案主張有系統地簡化漢字。但這樣系統簡化出來的字,和在民間已經流傳甚廣的一些簡體字不同,反而令人會感到彆扭。

其實,對於漢字的簡化人們早已形成了一個『述而不作』的原則。簡體字不是一些專家閉門造車的結果。早在宋元時期,平民社會就流傳著一種通俗的簡體字,雖被許多文人視爲鄙俗,但在民間應用極廣。

簡化漢字是爲了方便人們的日常使用。如果一個簡化字方案要通過長期的大力推廣才能收效,就得不償失了。『約定俗成、穩步前進』,被確定爲簡化漢字的方針。

1957年版【新華字典】

1957年版【新華字典】

▲1957年版【新華字典】

【漢字簡化方案】中最終確定的簡化字,絕大部分都是已經在群眾中流行的、群眾所創造的簡體字,只有極少數是新造的。

【漢字簡化方案】第一表和第二表所簡化的繁體字544個,平均每字16.08畫;簡化之後歸併成的簡化漢字,平均每字只有8.16畫。寫簡化漢字比寫繁體字可以省一半的力氣。

群眾來信贊成簡化漢字

簡體字的推行過程中也一直伴隨著爭議。尤其是一些知識分子,認爲繁體字承載了中國文化,不應被簡化。即便這樣,在北京,簡體字還是在學生教育和掃盲工作中受到歡迎,迅速推行開來。

【北京日報】就曾接到多位讀者的來信反饋。比如,當時的北京市工業勞動模範石景山鋼鐵廠工人高秀田就說,自己過去沒念過書,新中國成立後才得到學習的機會。但自己年歲已大,看到黑壓壓一片方塊字特別是筆畫多的字時,就感到頭痛。而實行漢字簡化後,『黨』字寫成『黨』,再寫這個字時,就再不像以前那樣爲難了。他說,『因此我贊成漢字簡化,我特別深刻地體會到漢字簡化對掃除文盲工作的好處。』

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教師楊炳吟也特別來信說,由於有些字難記難寫,孩子們也很喜歡模仿簡體字的寫法。但過去流行的簡體字寫法混亂,又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便鼓勵孩子們學習。自從『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後,兩批試用簡化漢字表先後發表了,那些簡化的漢字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

濫造濫用的現象得到糾正

隨後,簡體字得到了迅速推廣,但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現象。

比如,有人誤認爲寫字筆畫越少越好,所有的字都可以用同音字來代替,甚至出現了自造的簡化漢字。如『舞(午)蹈』『停(仃)車』『大街(亍)』等。

各種濫用的簡化字困擾了不少人。【北京日報】曾集中刊登讀者來信反映的此類現象。例如,當時的延慶縣王木營中學語文教師常征反映:從初中三年級同學的作文中抽出幾句來看一看:個人主義寫成個人主『意』;走向學校寫成走『象』學校……

類似現象還有很多,在當時甚至給人們在飯館就餐、在商店購物和郵件投遞都造成了困難。

爲此,1986年,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1964年編印的【簡化字總表】經國務院批准重新發表,社會用字以【簡化字總表】爲標準。

『二簡』方案草案被及時廢止

經過幾年時間的醞釀,【關於〖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請示報告】於1977年5月報送國務院審批。『二簡』草案隨後開始徵集群眾意見。

『二簡』草案分爲兩個字表,共計收入簡體字462個,類推出來的簡體字391個,共計853個,外加簡化偏旁16個。比如,用『欠』代『歉』,用『元』代『圓』,用『坐』代『座』,用『胡』代『葫、猢、蝴、糊』,『葫蘆、猢猻、蝴蝶、糊塗』,簡化後寫爲『胡蘆、胡猻、胡蝶、胡塗』。

但是,由於過分追求簡化,『二簡』也違背了『約定俗成』的原則,後來被廢止也在情理之中。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負責同志在1986年9月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二簡』草案受當時歷史條件限制,急於求成,簡化的字數過多,群眾接受不了,現在予以廢止。國務院也發出通知強調指出,對漢字的簡化,應持謹慎態度,使漢字形體在一個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從而利於社會應用。

來源:【北京日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