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36|回覆: 7

[佛學研究] 不同的世界

  [複製連結]
琴痴 發表於 2011-7-8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凡聖所見世界究竟有何不同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佛在【金剛經】裏說:『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是說,佛說的世界,是佛親證的離言的真實境界,並不是你們凡夫所理解的那樣的世界,只是為了讓你們能聽懂,我暫時把它也叫做與你們所理解的世界一樣的名字罷了。
  這樣看來,佛所見世界,與凡夫所見世界是不同的。並不是凡聖現量所見的世界都一樣,只是在比量認識上有所不同:凡夫執着它是真實的存在,而聖者則沒有這種執著。
  那凡聖所見世界究竟有何不同?我們先來看凡夫所見的世界究竟是些什麼東西?
  一、凡夫所見的只是個意識中的虛擬世界
  我們的眼睛看見了什麼?顏色。顏色是客觀存在嗎?不是。顏色是光線刺激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而產生的主觀感覺。這是教科書上的話。實際上,顏色是意識依據視覺器官所報告的神經信號用自己的語言——顏色描繪出來的主觀映象,而並非是一種實際存在。眼睛接受的是什麼?光線,光線是長短不同的電磁波,電磁波是沒有顏色的。物體表面也是沒有顏色的,它反射什麼光線,取決於物體表面的結構形狀。顏色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產生的呢?光信號轉換成視覺神經衝動,通過視覺神經傳輸到大腦皮層,刺激起意識活動的時候,在意識的活動中才產生了顏色的感覺,所以顏色只存在於意識的活動之中。
  再抄一段教科書:意識是人腦對外部客觀存在對象的主觀反映,其內容是客觀的;但這種反映不是客觀對象直接進入人腦,只是客觀對象在人腦中的觀念映象,是一種由感覺、知覺、表象、概念、推理、判斷等組成的精神活動,是一種想像空間,是一個虛擬世界,而不是實際的存在。
  我們來認真想一下:我們的意識在視覺器官的幫助下究竟看見了外邊的什麼?實際上沒有看見意識之外的任何東西。不是看見光線了嗎?可光線轉成神經信號了呀,這個信號被意識翻譯成了顏色,所以我們的眼睛最終看到的是顏色,而顏色是意識的翻譯視覺神經信號的語言,並不是意識之外的東西。
  有人說,照相機不是能照上顏色了嗎?這不是客觀存在嗎?照片上並沒有顏色,底片只是記錄了光線引起的一些反應,照片也不會自己產生顏色,只有當有人看這張照片時,他的眼睛搜集到照片反射的光線,光線變成視覺神經信號,信號傳給意識,意識在翻譯這個信號的時候才表述成了顏色。
  所以歷來人們都認為自己看到了外面的東西,這是個天大的誤會,就像池中月不是天上月一樣,眼中人也不是面前人,我們看到的世界,實際上並不是外在的實際存在的那個世界,而是我們的意識用三色筆描繪出來的一幅立體圖景。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看到眼前的任何東西,我們看到的完全是自己的意識根據神經信號翻譯出來的一幅主觀映象,它完全處於意識的想像空間之內,它完全是一個模擬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它是一幅世界的三維地圖,與意識之外實際存在的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幅世界地圖與實際存在的世界是重合在一起的,我們完全是依據這幅地圖在實際存在的世界裏進行各種活動,雖然我們看不到實際存在的世界,但有這幅用意識的三色視覺語言描畫的地圖作參考,我們就可以活動了。雖然色彩簡單了點兒,描繪也很笨拙,但還是比狗啊牛啊的強多了,它們的視覺語言是黑白色的,好像慘兮兮的,可我們要跟天人相比的話,怕又要輪到我們不好意思了。
  依此類推,我們的意識在聽覺器官的幫助下究竟聽到了外邊的什麼?實際上沒有聽到意識之外的任何東西。不是聽到聲音了嗎?外邊根本就沒有聲音,外邊只有空氣的振動,當空氣的振動引起耳鼓振動時,這種振動被轉換成了聽覺神經信號,這個信號傳給大腦皮質,刺激意識開始活動,意識把聽覺神經信號翻譯成了聲音,所以聲音也是在意識開始活動時在意識中產生的,它是意識依據聽覺神經所報告的信號用自己的語言——聲音描述出來的主觀感覺,並不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有人說,錄音機不是錄上聲音了嗎?錄音機並沒有錄上聲音,磁帶上只是記錄了空氣振動的幅度和頻率,必須在重放這個錄音帶並且有人聽的時候,喇叭振動的空氣振動了耳鼓……直到刺激意識開始活動的時候,才由意識把聽覺神經信號翻譯成了聲音。
  我們的意識在嗅覺器官的幫助下究竟聞到了外邊的什麼?實際上沒有聞到意識之外的任何東西。不是聞到氣味了嗎?外邊根本就沒有什麼香臭之類的氣味,氣味是意識依據嗅覺神經所報告的信號用自己的語言——氣味描述出來的主觀感覺,也並不是客觀的存在。動物在聞到感覺舒服的氣味時,就稱之為香氣,反之就叫做臭氣,所以必須有意識去辨別的時候才有我們感覺到所謂的氣味,如果沒有意識去辨別就不可能存在什麼香臭的感覺。比如一堆屎,沒有動物去聞它,它本身有什麼香臭之分呢?動物一來,人說是臭,可豬啊狗呀蒼蠅屎克郎們都說香,誰說得對?誰說得都對,全是主觀感覺嘛。如果民主投票的話,還不一定叫什麼氣呢,可能只蒼蠅一族就遠遠超過全世界的人數了,你上哪兒找客觀存在的氣味去?
  我們的意識在味覺器官的幫助下究竟嘗到了外邊的什麼?實際上沒有嘗到意識之外的任何東西。不是嘗到味道了嗎?外邊根本就沒有味道,味道只不過是意識依據味覺神經所報告的信號用自己的語言——味道描述出來的主觀感覺,沒人去嘗,辣椒自己會感覺到辣嗎?黃連自己會有苦的感覺嗎?所以酸甜苦辣都是意識的主觀感覺,而不是一種客觀存在。
  我們的意識在觸覺器官的幫助下究竟觸到了外邊的什麼?實際上沒有觸到意識之外的任何東西。不是觸到了涼熱、軟硬、輕重等等的觸覺了嗎?實際上觸覺只是意識依據觸覺神經所報告的信號用自己的語言——觸覺描述出來的各種主觀感覺,而並非是客觀存在——實際存在的世界本身是沒有冷熱軟硬等觸覺的。
  意識不只有產生感覺、知覺和表象等的這些具象思維的精神活動,還有更高級點兒的形成概念、進行推理和判斷等的抽象思維活動,這些也都是在意識想像的虛擬世界裏進行的,並不是客觀的實際存在。這樣看來,我們人的意識的所有活動,都是精神活動,都不是客觀的實際存在。所以我們凡夫見聞覺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識活動的範圍之內,都是在意識的想像空間裏,都是在意識的虛擬世界中,都不是客觀的實際存在。
  人們既然使用意識認識一切,就只有聽命於意識的擺佈,只能聽到意識的語言,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經由意識用自己的語言翻譯過來的,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意識告訴我們的,它說我們看到了意識之外客觀存在的世界,我們就毫無道理地把自己主觀感覺的世界當作是主觀之外的客觀世界;它說我們聽到了獨立於意識而客觀存在的聲音,我們就愚蠢地相信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着聲音;它說我們聞到了不依賴於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氣味,我們也都不加思索地相信……而實際上,多少世來,多少劫來,我們都被它騙了,我們為它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本來都是意識作的怪,它卻推脫說那都是與意識無關的客觀環境造成的,我有什麼辦法?罪魁禍首成了無辜的好人,卻讓人們去找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客觀世界算帳。我們為什麼無始以來一直在生死輪迴的牢籠裏不能逃脫,因為我們一直抓不到把我們關進堅牢的元兇,這個案子為什麼破不了呢?原來真正的元兇就是一直指揮我們抓捕元兇的意識本人。
  整個意識描繪的虛擬世界中的一切法(事物),在唯識中就被稱為外境。外境,在梵藏文中經常用『義』字表示,義,是思維語言所指之義,包括具象、形象思維語言所指的概念、事物,境界,也包括抽象思維語言所表達的意思、道理、意義等,所以這個字經常被翻譯為:義,境界,外境(相對於內心而言,心識之外的客觀外在境界)、事等。唯識無義,唯識無境,實際上就是說,人類語言(包括現量意識的具象思維語言和比量意識的抽象思維語言)所指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存在的。注意:這只是說人類想像中的、所理解的那個樣子的一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並不是說連聖者所證的真實境界中實際存在的世界也是沒有的,唯識,只有識的這個『識』,就是指的後者。所以唯識無境,既指出了世界上有什麼,也指明了世界沒什麼,這就是聖者親證的如實中道見。說唯識就是說無境的意思,因為說『只有』識,就是在否定有識之外的其它東西,除了聖者所證的實際存在的心識之外,其餘一切都就是心識所認識的對象了,所以都被稱為心識所對之境,識外之境。未證真實的凡夫的心識,不能感知實際存在的心識本身,因為眼不能自看,手不能自握,心也不能自己客觀地認識自己,心識只能感知心識所認識的對象、境界,所以說凡夫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都是識外之境。
  這樣,唯識所說的『外境』,並不只是指物質世界,而是指我們凡夫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其中包括兩大部分,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和一個能夠認識這個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精神世界。這二者對比,人們一般覺得精神世界好像只是一種虛擬的活動,可能並不是一種客觀實在;但人們都莫明其妙地、而又極為肯定地認為,客觀存在一個物質世界是毫無問題的,要想破除人們的這個邪見,也是莫明其妙地艱難。實際上人們並沒有客觀存在一個物質世界的任何證據,但同時任何置疑卻又無法動搖這個無須證明就可以讓人堅信的『真實存在』,一個人類史上最大的謊言,卻被全人類無始以來就無端地奉為最實在的事實。無明威力之大,就是可以這樣輕而易舉地顛倒乾坤。
  既然我們見聞覺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識想像的空間裏,都是在意識的虛擬世界中,都不是客觀的實際存在,這與做夢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做夢的時候,眼耳鼻舌身識都休息了,只有一個意識在活動,可就僅僅是這個意識的活動,就可以營造出無限廣闊的天地,可以變化出無窮無盡的景象,可以發展出千奇百怪的事物,可以騙得我們以為自己是在完全清醒狀態下活動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
  我們現在不就正在做這個夢嗎?我們都認為自己是清醒的,我們都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裏,有一個無限宏大的客觀物質世界毋庸置疑地可靠地供我們棲息,我們時時處處能感覺到它的實實在在的存在,世世代代都處在它的恩賜和控制之中,我們一直在與它抗爭,改造它,千方百計地想戰勝它,而實際上呢?根本不存在我們想像中的這個樣子的一個物質世界,我們所有見聞覺知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是用意識語言描述勾畫出來的一個虛擬世界,與真正實際存在的世界完全是兩回事,我們從未見過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我們無始以來就生活在一個完全由意識營造的生死長夢之中。
  我們人類既然不能感知到意識之外的外在世界,是不是這個世界上的實際存在究竟是些什麼凡夫就永遠不可知了呢?不是。因為已經有人按照佛法修行成功,打破了意識的牢籠,突破了意識的限制,衝出了這個虛擬世界,實際見到了意識之外實際存在的真實情況,他們從意識語言虛構的這場生死長夢中覺醒了,見到了真實的世界,就像我們剛從一場惡夢的掙扎中醒來,夢境消失了,真實世界展現在面前,完全是一個全新的境界,主觀感覺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質變:原來凡夫只會做夢的意識,已經轉變成了能夠見到真實的聖者的妙觀察智,他們完成了轉凡成聖的過程。
  二、聖者所見的實際存在的世界
  凡夫轉成聖者,稱為見道。見道之時,加行位四如實智引發根本無分別智現前,現量親證凡夫見聞覺知的一切法空無所有,生死長夢頓斷消失,現前實證一切夢境皆如虛空,這就是證得了空性。空性,就是凡夫所知一切法的自性(自體、自己的存在)實皆空無的性質(真理),從凡夫位聞知此理,通過戒定慧、聞思修的如理修行,今日終於實證此理真實不虛,所以證空性也叫做證得真實、真如、實際等等。
  緊接着第二剎那便有後得無分別智生起,世界真實面目自然現前,現量證知實際存在的緣起法,不增益不損減,如實親證,了了分明。夢醒之後的聖者究竟看到了什麼?這個世界上實際存在的緣起法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其實很簡單,佛告訴我們說:三界就只有一個心,萬法也全都只是識。這是對每一位眾生說的,如果整體來說,三界就是無數顆心。這兩句話裏,三界就是萬法,心也就是識,說的是一個意思。
  還就一位眾生來說,他的這顆心識是什麼樣子?其大充滿三界,其自相是一種實際存在,存在是有的意思,實際存在,是與虛妄、假的存在相對,是真的存在,確實存在着的,而不是像我們凡夫意識所見聞覺知的一切那樣,完全是意識用自己的語言模擬、描繪出來的虛擬空間,雖然人們在使用它的時候能起到指示作用,但地圖與世界還不是一回事。它只在意識活動的時候存在,它只存在於意識的思維(這裏主要指前五識的現量的具象思維:感覺、知覺和表象等精神活動)之中,這是一個精神活動的世界,完全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真正的、實際上的存在。
  聖者所見的心識的這種實際存在,既不是像我們意識感覺到的物質這樣的存在,也不是像意識認為的精神那樣的存在,它是超出了我們凡夫意識的認識和思維能力的存在,有點像愛因斯坦後半生一直在找的那個統一場,世界確實是統一的、無二的,那就是世界全都是識,雖然它表現出來的假象、幻象千差萬別,但其實質卻是一個一致的整體,對它的所有分割、分析、分別為二以上的認識都是片面的、錯誤的認識。
  這個心識是什麼樣子呢?它的絕大部分都處於潛伏狀態,那就是我們無始以來輪轉於三界各處所造的業種,佛菩薩可以看見它們的相貌,那就是我們起惑造業時所有起心動念留下的記憶。還有一小部分業種因緣成熟正在變成現行顯現出來。
  每位有情在三界中業種成熟生起現行的這部分,就是他的業報成熟顯現出來的某地,欲界業報成熟的眾生顯現出來的就是六道中的某一道,現行部分應該是他能夠感知到的,但實際上他正在感知到的又可能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這是受到了他的感知能力的限制。比如我們人的眼睛只能看幾十公裏等,雖然看不見的部分也仍在現行。
  現行的部分與種子一樣,都是剎那生滅的,此一剎那一批種子顯現為現行,顯現完就滅掉了,世界上沒有能夠延續兩剎那的存在,下一剎那,又一批種子顯現為現行,剎那間就又滅掉了……這不是很快種子就用光了嗎?放心吧,面對現行我們又又有無數新的起心動念,又在薰習成無數新的業種,那怕是粗顯的意識休息的時候,微細的意識仍在習慣成自然地自動運行,比如第七識執着有我的微細意識已經形成了非常穩定的自動運行機制,所以人們說『人不為我,天誅地滅』還真是有點事實依據的。這些意識活動的同時都會留下記憶,也就是熏成新的種子,所以阿賴耶識(一位有情全體種子的總稱)是個時刻在吐故納新的流變體,而不是像人們想像中的那種不死不變的靈魂,如果按照佛法修行,染污種子終有一天會被改造、消滅淨盡,也就是說阿賴耶識也是會死的。
  世界的真實情況就是這樣的:只有心識,心識有兩種狀態,種子和現行,種子中成熟的種子組合在一起生起新的現行,新的現行又會熏成新的種子,新的種子與舊有種子一起又會組合出新一批成熟種子的新的現行……現量親見這種種子與現行互為因果的、剎那生滅的運行狀態的佛菩薩,當然也就是現量親證這裏面顯現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真實的存在,存在的只有以前意識留下的記憶,和一部分正在恢復記憶的意識的主觀感覺,其內容就是無始以來我們凡夫的各種妄想。
  佛菩薩怎麼給我們根本無法思議這種狀態的凡夫描述呢?只好從我們能夠想像到的東西裏找一些相似的現象來比喻了,那就是佛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看我們眾生心的活動,就像是一場夢境,種子與現行剎那生滅地相互熏生,任何狀態的存在都像閃電一樣剛生即滅,其中出現的任何事物都只存在於意識的現量或比量的思維活動之中,都不是實際存在,但正在這個夢中的有情卻感覺自己生活在周圍一切事物都是真實存在的世界上,都在熱衷於追逐其中一些他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而不知何為覺醒,更不知如何棄假見真。
  如果用現代的比喻,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我們正在看一場立體電影,彩色,有聲,還有香味觸覺設備配合,看得忘我入迷的時候,真如身臨其境,忘了這是場電影,感覺周圍一切都好像真的一樣,這就是我們凡夫的感覺。佛菩薩看到的情況是什麼樣呢?他們看到的是真實情況,那就是這是一場電影,他們看到了影院、觀眾、放映設備和屏幕上的影像。就是屏幕上的影像佛菩薩與我們看到的也不一樣,我們凡夫的肉眼很笨,看到什麼都有一個視覺暫留現象,本來是每秒連續放映24格的獨立畫面,由於我們看不真切,結果就看成了持續存在的物象和不間斷的連貫活動;而佛菩薩就能如實看清屏幕上是間斷的畫面的連續放映,就好像現實中看到我們的世界就是種子與現行剎那生滅的連續運動一樣。
  所以,說唯識無境,就是說世界上實際只存在聖者所見的有情心識正在做夢,而並沒有凡夫夢中所見到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說,凡夫意識所感知到的那種顏色、聲音、氣味、味道和觸覺的一個世界並不是實際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識,是這個識在自己的想像中認為有那樣的一個世界。由於無始以來我們與其他有情共同造作了無量相似相同的業行,薰習了大量相似相同的種子,比如都認為這是白色,那是黑色等,所以在各自的種子顯現現行時,與某一部分業報相同的有情的顯現會有完全重合的部分,而實際上我們每位有情能夠顯現出來的業報,尤其是現量部分基本上都是與同道有情重合的部分(物質的部分:身體和器世間),比量思維也就是抽象思維部分的顯現,則由於各自經驗的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別(精神的部分:意識的反應和思維)。我們一般只能感知到業力成熟部分種子所顯現那一道的事物,這也正是同道有情各自所顯現行相互重合的部分,所以同道有情看到的物質部分一般是一致的。
  各道之內眾生的共業(各自所造相似相同之業)在各道之間就變成別業了,所以要是在各道之間對比,那就連物質部分的顯現也有很大的差別了:比如說人看到一條河流裏流的是清水,而鬼道有情在同一位置看到的卻是膿河,天人看到的卻又成了甘露等等。
  而佛菩薩看到的世界,就是只有我們各地各道有情的心識活動,他們現量親見心識活動的剎那生滅的虛幻自相,也就是說現量實證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運行過程,其中顯現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意識的描述和構思,而不是真實的存在,就如同每位有情識都正在做夢一樣。由於世界上存在着無數的有情,所以也就有無數場夢境正在顯現,就如同一間屋裏點着千萬盞燈,每盞燈的燈光都充滿整個房間,相互重疊,互不妨礙一樣。這些夢境的內容,就是我們各道有情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同道有情的『見聞覺』的部分(眼耳鼻舌身前五識顯現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意識的現量思維部分)是相互重合的,只有意識所『知』所想的部分(意識抽象思維部分)是相互之間有差別的。所有這些各道之間、各個有情之間的相同和不同部分的夢境的顯現,佛菩薩都以聖者的現量智剎那親證,了了分明。所以佛在【金剛經】裏說:『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知眾生心,就是正遍知,因為世界上本來就只有心,心外所有一切事物,全都只不過是心中夢想而已,沒有一樣兒是實際的存在。佛菩薩看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只看到有我們有情各自的夢境,這雖然都只是心,但知此心便不就等於知了一切嗎?
  所以佛菩薩與我們凡夫對這個世界的現量感知是不同的,我們凡夫現量意識感知的世界,是一個感覺非常真實、堅硬、沉重而不可動搖的客觀物質世界,而佛菩薩現量聖智感知的世界,卻是一個剎那生滅的、虛幻如夢的種子現行相互交替的過程,其中顯現的一切法都是一個個心識的主觀感覺和想像,都不是實際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一顆顆正在做夢的心。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間屋子裏睡着很多做夢的眾生,有的眾生夢見自己是個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追名逐利;有的眾生夢見自己是餓鬼,正在四處覓食而不可得;有的眾生夢見自己是天人,正在享受宿世福報樂不可支……而佛面對這些酣睡的眾生正在隨緣化身入夢去喚醒他們。他們的現量感覺能一樣嗎?雖然現量不同,但所有眾生心中夢景都在佛眼之中了了分明,既然各個眾生無始以來所造業種已知,他們未來的業果自然也就是非常清楚的了,所以佛自然知道度眾生的所有因緣以及最好的方法。而且佛智永遠是現量智,各個有情所有正造的新業及其引起的相應果報的變化,自然也是分分明明地顯現在佛的面前的。
  如果佛菩薩的現量與凡夫的現量相同,只是比量不同,也就是說只是看法不同的話,那何以佛菩薩的現量稱為智,而凡夫的現量稱為識呢?識與智不就完全一樣了嗎?憑什麼說佛菩薩是證了真如、見了實際的,而凡夫是未見真實的呢?還憑什麼說凡夫是在生死長夢中,而佛卻是覺者呢?那說佛菩薩證了空性,他們空掉了什麼東西?如果只是空掉了錯誤的看法,那用學習的方法就能辦到,還用得着實證嗎?
  三、兩個世界的關係
  這樣看來,凡夫所見聞覺知的世界,原本完全是一個意識構造的主觀世界,完全處於意識現量和比量的思維之中,完全處於意識具象和抽象的想像之中,如果意識停止活動(比如無夢睡眠時),這個凡夫所見聞覺知的虛擬世界,對於這個無夢睡眠的有情來說就暫時不存在了。但對於這位有情來說,並不等於實際真實存在着的世界也不存在了。凡夫不能感知到真實存在着的世界,只能感知到意識構建的虛擬世界,當意識停止活動的時候,虛擬世界不可能存在了,真實世界又感知不到,這時的凡夫就處於無知覺狀態,但這並不能證明此時世界上就什麼都沒有了,那個凡夫感知不到的實際存在着的世界仍在運行。既然凡夫感知不到它,那麼我們凡夫怎麼可能知道真的有一個實際存在着的世界呢?這是已經見到實際存在世界真實情況的佛菩薩告訴我們的。
  如果把凡夫見聞覺知的世界稱為虛擬世界的話,這個實際存在的世界本來應該相對地稱為真實世界,但是使用『真實』這個詞,容易與表示無為法、真如、實際的『真實』混淆,造成在理解上難以區分的困難,因為這個表示實際存在的真實,只是表示這個世界是真實地存在着的,是真的存在,而不是假的、虛擬的存在,是作狀語限制動詞的,而不是作主語表示本身就是真實的。
  真實本身是不變的,老在變化的就不能叫做真實。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就是一切法都是沒有自性的,這是這個世界的總體真理,也叫做這個世界的真相、實相,本來面目,這是永遠不變的,不變才叫真理。這個真理也叫做無為法,沒有造作變化,沒有相貌,不可用語言表示,不能用意識思維。這是『真實』這個詞本身的含義。
  而我們說『真實地』存在着的那個世界,是有為法,是緣起法,是剎那生滅的,永遠處於變化之中,所以它不是『真實』本身,但它確實存在,不是在意識想像中的虛假的存在,相對於這種虛假來說,它是真實地存在着的。所以有時相對於虛假的『有』,它被稱為真實的有,簡稱實有,也就是實際存在着的意思。所以後面我們就把聖者所見的真實存在着的這個世界,稱為實有世界。凡夫所知的虛擬世界,與凡夫不能感知的、只有聖者才能證見的實有世界有什麼關係嗎?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兩個世界在空間上是重合的。凡夫感覺自己的虛擬世界充滿了空間,那實有世界實際上也是無處不在,我們自己的身體就是實有世界的一部分,只是我們不能感知到自己身體的真相,不能感知到周圍世界的真相,由於我們認識世界的工具——意識的笨拙,它只能為我們用它的畫筆畫一幅立體模擬圖罷了。
  相對於某一位有情的主觀意識來說,其他所有有情的主觀意識就成了一種客觀的存在,因為聖者所見的世界的本質——『識』是一種實際存在,與我們凡夫所知的純粹是精神活動的『識』不是同一個概念。也就是說,我們的主觀意識在認識意識之外的存在時,是有一個客觀存在的實有世界作為它的認識對象的,只是這個實有世界實質上就只存在一樣東西——心識,這個心識的功能、作用、活動或說本職工作就是會想像,會做夢,會虛構出千變萬化的萬法來,這些法都不是實際存在,而實際存在着的就只有心識。
  但我們凡夫不能直接認識到這個實有世界,為什麼呢?這是由於我們凡夫的認識工具——意識,是一種不能直接認識事物本質、真相、內部結構和關係等事物全部信息的低級認識工具,它必須用自己的一種叫做『分別』的語言來感知外在事物,也就是說意識不能整體地不加分別地認識事物,它必須把認識對象分別成相對的概念才能描述出來。比如,意識看東西,至少要用黑白兩種對比色才能描繪,當然還可以發展出三原色、四……等無數種顏色來,但如果讓意識只能用『一種顏色』來描繪時,它就傻眼了,意識懂得的所有顏色都至少是兩種相對才能成立的概念,比如紅色,它是對比於黃、蘭等色而言為紅的,如果根本不存在其它相對照的顏色,意識就不知道什麼是紅色了,因為意識不能直接親證某一事物,它必須用自己語言生起『分別』才能活動,而分別就至少要把認識對象分析為二,當然在此基礎上可以繼續分別出三四五六以至無數來,但如果不讓意識起『分別』,意識就不會其它語言了,它就只好閉口無言了。
  意識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實際存在的,但我們凡夫感知不到,我們能感知到的,只是意識最終認識出來的結果,也就是意識經過分析最後用它的語言描繪出來的模擬圖。所以凡夫的認識永遠只能局限於意識思維的範圍之內,除非按照佛法修行能夠轉凡成聖,才能突破這個限制。
  雖然我們感知不到實有世界,但我們在所感知到的虛擬世界中的一舉一動、起心動念,都會引起我們在實有世界中的識的相應活動,比如我喝了一口水,佛菩薩就會看見在實際存在的我的識的夢境中一個人喝了一口水,我閃過一個念頭,佛菩薩就會看見在實際存在的我的識的夢境中有一個念頭閃過,只不過佛菩薩見到的是實際存在的識的運行情況,而我們凡夫感知到的是意識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的模擬圖而已。
  我們凡夫雖然見不到真正的緣起法——種子和現行相互熏生的運行狀況,而只能感知到意識的虛擬世界,但我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所有的妄想——遍計所執,卻在密切影響着實有世界的運行狀態。比如,我們在虛擬世界中看到一杯水,雖然這杯水並不存在,但我們的意識認為自己看到了一杯水的印象和想法卻是存在的,這個思維過程的每一剎那都會留下記憶,也就是熏成了種子,到以後機緣成熟這種記憶再被喚醒、恢復起來的時候,當時的那種『認為自己看到了一杯水』的感覺就又恢復了。無始以來就是這樣,本來並沒有一杯水,可我們無始以來就顛倒執著認為確實有一杯水,留下的記憶就是這樣的顛倒的感覺,所以種子生起現行的時候,也就是記憶恢復起來的時候,自然就是這種顛倒的『確實有一杯水』的感覺。
  所以有人愛問:你說沒有外境,可我怎麼自然就感覺有外境呢?這雖然只是我們的一個錯覺,但由於無始以來早就薰習了這種錯覺的無數次重複的記憶,當這種記憶再恢復起來的時候,相對於現在的主觀意識來說,這些自然生起的感覺就好像成了客觀存在的感覺了,而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以前的主觀錯覺記憶的再現罷了。
  真的是實際沒有一個東西,只要我們認為有,它就會慢慢變成像真的有一樣嗎?我們大家都知道杯弓蛇影的故事,本來酒杯裏並沒有蛇,但喝酒的人誤以為弓影是蛇,當他認為自己真的是喝了一條蛇的時候,他自然會聯想到一條蛇在肚裏可能是什麼感覺,這種感覺自然又會留下記憶,他再琢磨的時候,又會把前面的記憶喚醒,就好像自然生起了客觀存在的感覺一樣,這又會加強他對肚裏有蛇的判斷,這種判斷同時又留下了記憶……這樣循環往復,以前的大量記憶就變成了客觀存在的感覺,所以就會真的感覺肚子難受起來,實際上這就是他以前反覆薰習的『認為自己應該那樣難受』的主觀感覺的記憶恢復起來罷了。我們遍計所執的妄想,就是這樣影響着依他起的運行。
  我們所有的遍計所執,都是依靠實際存在的依他起生起來的,所以依他起是遍計所執生起的因;而我們在遍計所執的同時,又留下了記憶熏成了種子,創造着依他起,改造着依他起,所以遍計所執又是依他起生成的因。虛妄的遍計所執和實際存在的依他起就是這樣互為因果,互相推動地使我們的輪迴得以延續下去,虛擬世界和實有世界也就是這樣互為因果地緊密聯繫着。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大地為什麼這樣硬?【華嚴經】說:
譬如工畫師 分佈諸彩色
……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
若人知心行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
若人慾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紅花硬地,都是我們無始以來遍計所執的成果,我們無始以來就認為大地是硬的,留下了無數這樣的記憶,這種錯覺的種子的積累,對我們現在的主觀意識來說,就成了一種能夠自然生起的客觀存在的感覺,成了一種種子與現行互生互動的自動運行機制,或者說以前的遍計所執的成果,對於現在能遍計的意識就成了客觀世界,現在的遍計所執還在繼續加強着過去遍計所執形成的成就,這就是佛說的『心如工畫師,能造諸世間』的道理。一切唯心造有三個層次:我們凡夫所見聞覺知的一切法都是意識的語言描繪出來的,整個三界都是阿賴耶識裏的種子顯現出來的,一切種子都是以前的意識薰習成的。這個貼子太長了,以後可以抽時間另作探討。
  遍計所執既然能造諸世間,它也就應該能夠消滅諸世間,實際上也只有它才能消滅諸世間,既然整個世間都是一心所造,當然毀滅這個世間也只能靠這一心,解鈴還需系鈴人嘛。怎麼個毀法呢?與怎麼個造法同出一轍。既然世間是靠意識顛倒執著(本來無我,非說有我;本無外境非說有外境)熏成的種子生起來的,我們把這種自動運行的生成機制破壞掉就是了。怎麼破壞呢?用與這些顛倒種子性質相反的正見(聞思修唯識無境、凡夫所知一切法實際都不存在的佛法所熏成的)種子摻和到舊種子裏去,說有外境的種子就不能找這認為無外境的種子集聚因緣,當正見種子達到一定比例時,就可以使這些顛倒種子在聚合因緣生起現行的時候不能順利地找到同夥兒,在一剎那中生起偌大空間的一個現行場景需要糾集無數的種子共同完成,而如果其中有一個因緣不能聚齊,這個現行就會因為缺少因緣而不能生起,此時,生死長夢就結束了,也就是證到了凡夫所知一切法空的空性,後得智自然隨起,這就是佛說的若離妄想,一切智等自然現前的時刻到了,邪見牆推倒了,如來智慧德相自然顯現出來,這就是轉凡成聖已證初地的聖者了。
  所以說什麼是真正的修行?就是聞思修佛法正見,目的就是薰習大量的勢力極強的清淨種子,以便破壞染污種子生起現行的正常運作機制。這在唯識中叫做『轉依』,因為一切法都是由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生起的,所以阿賴耶識就叫做一切法的所依,我們修行就是為了轉變這個所依,這是一個轉染成淨的量變過程,當清淨種子達到一定數量,它們的力量就可以使染污種子不能再順利地生起現行,聖者清淨智的現行自然就會顯現,這就是到了轉識成智、轉凡成聖的質變時刻了。聞法時薰習正見種子叫做下品薰習,因為薰習的種子力量較弱;思維正見時的薰習叫做中品薰習,因為所熏種子的力量較強;而在定中作法義觀熏成種子叫做上品薰習,因為此時所熏種子的力量極強。聞思修所熏的清淨種子,都可以叫做法身種子,是我們得證法身的智慧資糧,是我們到達彼岸的般若法船,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即可以出生諸佛菩薩等一切聖者。所以讀誦經論是修行,學習探討是修行,思維義理是修行,止觀法義是修行。
  中國乒乓球隊的訓練場裏,曾經掛過這樣一條標語(大意):『100%的努力是為了獲得1%的下意識。』乒乓球訓練就是每天千萬次地重複正確的擊球動作,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大量地薰習正確動作的種子,當這種種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在種子與現行之間就可以形成一種自動運行機制,稍加作意,一連串的正確動作便會自動完成。這就是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以養成正確行止的習慣。當主要的動作都形成了正確運行機制時,就可以說是入道了。以後的任務就是熟練鞏固,在各種場合中靈活運用,以至爐火純青,這就是修道。
上傳日期:2011.07.08
東方陽熹批註:
  『本來無一物』,『一切唯心造』,『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人所見聞覺知到的一切是本來沒有的,一切都是意識的存在,一切都是自心編織出的幻覺,如果人們不願意相信和接受這一真理,甘願迷於紅塵幻境,沉溺於世間的情愛之中,將永遠無法獲得精神的覺悟和解脫,永遠無法出離生死的苦海……。
  如果我們不能終止這種永無休止的輪迴,就要生生世世經受生死離別等種種的痛苦。如果我們不認為這是一種痛苦和悲哀,可以看看街頭的流浪貓、流浪狗;他們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在輪迴的眾生,只是業力的不同,他們隨業所轉,落入了畜生道,而我們在人道而已……。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8-5 09:29 | 顯示全部樓層
凡夫所見的只是個意識中的虛擬世界那麼聖者所見的實際存在的世界命題是不對的。
經生香道 發表於 2011-8-13 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了{:soso_e128:}

點評

給發點帖子,共同分享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1-8-14 16:29
 樓主| 琴痴 發表於 2011-8-14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經生香道 發表於 2011-8-13 11:51
學習了

給發點帖子,共同分享
已綁定手機
伊寧 發表於 2012-2-6 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們遍計所執的妄想,就是這樣影響着依他起的運行。』
『100%的努力是為了獲得1%的下意識。』贊同!!!
 樓主| 琴痴 發表於 2012-2-8 17:17 | 顯示全部樓層
現在的文化發展,重新再為佛學做註腳{:soso_e113:}
智慧啟蒙 發表於 2013-3-5 14:4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智慧啟蒙 於 2013-3-5 15:12 編輯

看看我的拙作
                                我們眼前的世界是客觀、真實的嗎?
                                             
        摘要:用科學技術成果和結論來觀待世界與人文,並與東方古老哲學相比對,從而得出圓融的世界觀,樹立智慧的生命觀。
        關鍵詞:世界  微觀物理科學  時間  空間   真相  智慧
        這好像根本不是個問題,問得也很幼稚?好像根本用不着懷疑。果真沒有反思的必要嗎?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否定,而應該是用科學的常識來考量這個問題。
        第一  現代微觀物理科學對世界的解讀
       從現有的物理科學技術證實,原子是構成當下世界的基本微粒。從這個層面上來觀待世界:日月星辰、高山大地、深海淺溪、高樓低房、車輛船舶、各種動物、各色植物、各類器物,乃至於父母兒女、親朋好友、你與配偶等等,都是原子的聚集與離散,沒有本質的不同,卻有驚人的趨同。
       如果說世界在原子層面上還有所不同﹙原子有多種﹚的話,那麼,更進一步的物理科學實踐與理論會告訴你,世界沒有本質的不同:通過原子的聚變或裂變,質量減少,釋放出巨大能量,以及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理論,現代物理科學最終認為:質量與能量能夠互換;紛繁世界是能量的積聚與離散;物質相是能量的一種相對較為穩定的狀態。光、電、火、磁、射線、力、有形物相的位移、包括物相本身等等,都是能量的具體表現形式。
       由此我們可以想像,當世界以能量狀態表現時,那是一種完全抹殺任何區別的虛空狀態;一種彼我沒有任何區別的非物質狀態;一種性自平等,無平等者(沒有評判者)的狀態。
       因而可以說,物理科學意義上的終極世界,本質是彼此沒有任何區別的能量場;其相貌是虛空相,無別異相;其性質是統一性,無生性,平等性。
       這與易經所謂的太極、老子所謂的道、佛教所謂的寂滅海、大光明藏何其相似!
       但是,感性狀態下的世界可不是這樣,有世界,有家國,有政治,有經濟,有宗教,有文明,有古今,有形色,有物質,有意識,有對錯,有好壞,有是非,有生滅等等。總之,感性世界紛繁複雜、包羅萬象,剪不斷理還亂。
       這就出現了矛盾:如果認定世界的多元、多樣化(感性)是完全正確的,就等於否認科學的研究結論與理性特質;如果認定世界的無別異性(科學)是完全正確的,就等於承認人類感知的虛妄與唯心。
       如此一來,我們將何去何從,以何為究竟真實?
       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以上物理科學至少證明了一個事實:人類對眼前世界的感知與解讀,是相對之見,是一隅之見,甚而是一種偏見,至少不會是遍見,更不是絕對正確之見、智慧之見。
       第二    時間、空間的重新辨證與認識
       我們通常都認為,頭頂青天腳踏大地,太陽、月亮以及其他星球都高懸於天上,天上無限好!然而,當我們登上月球或是其他星球,或是漫步太空,就會發現:原來地球也在天上!這就是說,我們也在天上住!而且一直是這樣!這個提法,或許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但是事實如此;天地未始有異,因人漸進的認識能力和智慧有異,而根本究竟無異。
       又,人立於大地,在方位上有前後上下左右。若人向前移動十米,則原是人前面的十米空間,因為人位置的變異,成為人後面的空間,前變後;同理,當其人向右移動萬米,則原是人右邊的萬米空間,變成了人左邊的空間,右變左;同理,反向也是如此,上下也是如此。
       由此可見,空間本身並沒有前後上下左右,甚而內外,而是因為有了(以我為中心)人的參與,才有了空間名稱和方位變化,若沒有人(意識)的參與,空間方位如如不變,以至於沒有方位;空間無相、無名,因人而名、相雜陳。從絕對真實意義上講,人是空間方位和名稱的臆造者!
       再說時間,不論是一秒、一分鐘或一小時,一個月或一年,都只不過是客體(都是相對的)的變化而已,除此之外,並不存在所謂的時間。我們只能通過世上萬物的變化來判定時間,譬如根據氣候的變化過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時間概念等等。這種物相、客體(相對)變化的過程,我們稱之謂時間。
       時間只不過是客體(相對)運動、變化的界定,是意識體(相對)的感覺;日出月落、花開實結,本身沒有時間可得,只是客體(相對)的流變;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空間、時間未必能被看作是一種可以離開實際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物理客體不是在空間之中,而是這些客體有着空間的廣延。
       從真正意義上講,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意識體(人或者非人)的相對感覺而已,甚而說是一種意識與概念。
       第三  人類認識自然的途徑和實質說明眼前世界並不客觀
       人類是通過感覺器官認識和了解自然的。人的感官如同傳感器。例如,人的眼睛、耳朵、身體分別是光、聲、溫度(壓力等刺激)的傳感器。
       就此,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視覺的形成:眼睛視網膜接收了『物體』發出或反射的不同頻率的光波﹙電磁波﹚,產生了神經衝動,並傳入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在這裏把神經衝動轉換成大腦中認識的圖象。這些圖象的生成已經經過了加工,是『角度感』、『形象感』、『立體感』等協同工作,並把圖像根據攝入的信息在大腦虛擬空間中還原,還原等於把圖像往外又投了出去。虛擬位置能大致與原實物位置對準,這才是我們所見到的景物。
       人類所看到的大千世界無不如此造就,都是眼睛的過濾性傳遞和人腦主觀的加工與合成。其真正接收到的東西只不過是光波,其關鍵的東西無疑是大腦的意識合成功能。
       看電影、電視、電腦的過程最能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眼睛接收到的僅僅是屏幕反射或發射的光波,可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我們看到了某物質、某些人、某些事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親眼所見,尚屬光影,何況影中之影。
       沒有光波,人什麼也看不到!質言之,人類看到的根本不是什麼『物質』,而是有限光波的人(大腦)為轉化。
       又,不同層面的物質所發射的電磁波無量無限,且波段長、短無限。而人眼所能接收的波段僅為400~760納米之間,到底有多少層面和多大範圍的電磁波被人的眼睛屏蔽了,沒人知道。這就是說,人腦所獲得的『生產資料』也還是嚴重缺失的!
       且,綠色和紅色的波長只相差180納米左右,竟被人的大腦『加工』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色彩(色盲現象是最好的例證)。眼和腦的功能不僅左右着人類世界的層面,還左右着人類世界的色澤!
       我們再看聲音感覺的形成:一定頻段(20——20000赫茲之間)的空氣波動——自然界中一種信息(信號),經過人的耳神經系統處理後,再經人腦的解釋,使人產生了聲音的概念。
       氣味感的形成也是如此,自然界的物質主要是由十幾種元素所構成,而這些元素本身並沒有氣味。那麼,人通過口鼻感知到的各種氣味是從那裏來的?唯一的解釋就是:人腦創造出了各種氣味,其機制、機理與形成顏色和聲音的機理相同——氣味形成於人腦對自然界中某些特定信息的解釋。
       還有,糞便散發的信息被人類反映為唯恐避之不及的『臭臊』,而卻被蠅類反映為趨之若鶩的『香氣』。這說明,不同生命體對同一自然物的解讀(即便都是不客觀的)也不會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這足以說明,生命體生活在各自固定的程序世界裏。
       通過以上種種極易被人們忽視的科學常識,我們可以看到,其一,人類傳感器接收信號(信息)的幅度比較狹窄;人類憑現有的感官水平,是不可能接收到自然界的全面、全體信息的。其二,人就像是被『預先編程的智能生物機器』,這就是說,人對自然界中各種信息的解釋是被預先相對設定的。生命體所感知的自然物全然不是如實的自然物本身,不僅如此,即便是相同的自然物,不同的生命體對它的解讀(意識分別)也完全不同。
       至此,我們還能肯定眼前的世界是客觀、真實的嗎?人類因眼、耳、口、鼻、舌、神經末梢已以及大腦等的有限功能,才得以過濾和加工成當前的人類感性世界。耳若能聽到次聲波和超聲波、眼若能看見紅外線(某些動物可以)和紫外線,其他器官也能超越自身功能,則人類生活在另一種狀態,當前的世界被加工成另外一個模樣。
       儘管,人類世界從人類角度(感功立處)上是那麼的真實逼真;但從絕對意義上不過是隅(愚)見或邊見;之所以,人人都認為彼此所認知的世界是一樣和真實,是因為人人的感官和意識功能基本相同;彼彼皆是人類為自然『立法』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值得深究的滑稽現象呢?
       長期面對什麼,什麼就是真實(廣告效應);長期面對偏見、錯誤,很難相信正見、正確;相反也是如此。當習慣性思維和行為成模式繼而就會發展成為定而不可疑(移)的定式,直至成為定性的東西,成為一種定境(俗定)。人們日常的思想與行為絕大程度上服從於當下的感官覺受,間接的、客觀的、科學的實踐與理論對他影響不是根深蒂固的。錯覺千遍成真理,儘管從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並不究竟真實,但是,人們無時無刻不浸淫其中,作繭自縛實屬必然。
       【道德經】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客觀地說出了一個科學事實:眼、耳看到和聽到的有限東西,障礙了人類進一步接收更為廣闊和無限信息的可能,以至於說世界的本來與真實面目。
       世界的『真相』我們可以認為是可知的,但是,絕對的萬有真相不是人類科技手段所能徹解的,除非另尋它途!(見【探索深度世界的兩種殊途與同歸】)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有所住,即是非住。因為有所住,即是有所立,已經落入隅見、邊見,所以,應無所住。無所立,即絕對,顯現一切,照明一切,明澈一切。
       人類的哲學們雖然致力追求世界的客觀所在,卻很少有人能脫離開人類的感官、立場和視野,其所得結果和結論必然不可能是究竟客觀的,如果妄說客觀,也只能說是人類主觀意義上的客觀,想當然的客觀!
       好在有一點:不管你以何種方式與方法去證明,本質、本源世界的共性、共相標的都不會改變。【楞嚴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感官功能、生理 心理、意識決定自身所及世界,智慧把握全面、全息、全體世界!
夜雨空階 發表於 2013-4-22 17: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讀得有點暈。我看懂了為什麼凡夫看到的是虛擬的世界,但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聖人可以看到真實的世界。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