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2|回覆: 0

[史學] 回鶻文源流考辨(8)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2-1-5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注釋:



    [1] J. Klaproth, Abhandlung über die Sprache und Schrift der Uiguren, Paris, 1840, S. 53.
[2] W. Radloff, Alttürkischen Studen, Извести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ий Наук СССР VI, 1912, S. 747-788..
[3]李符桐【回鶻文字來源及其演變】,【李符桐論著全集】第三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第30頁。
[4]張星R【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74頁。
[5]馮家N【回鶻文和回鶻文的〖玄奘傳〗】,上海【大公報】1952年3月4日。
[6]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7、120~121頁。
[7]庫爾班・外力【吐魯番出土公元五世紀的古突厥語木牌】,【文物】1981年第1期,第63~64頁。
[8]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4頁;侯燦【高昌樓蘭研究論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7~118頁;白須淨真【高昌墓磚考釋】(三),【書論】第19號,1981年,第158、163頁。
[9]王素【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第136~137頁。
[10] [蘇] S. J. 克略希托內、V. A. 列夫斯基著,龔方震譯【布古特粟特文碑銘補證】,【中外關係史譯叢】第3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第35~53頁;林梅村【西域文明】,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第344~358頁。
[11]【資治通鑑】卷237胡三省注文,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7638頁;【新唐書】卷217【回鶻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6126頁。
[12] W. Radloff, Alttürkischen Studen, Известия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Академий Наук СССР VI, 1912, S. 19.
[13] F. W. K. Müller, Uigurica II, Berlin 1911, S.95
[14] О. И. Симиирнова, Сводне Каталог Согдийскиш Монет (Бронзе), Москва,1981, стр.397-405.
[15]麻赫默德・喀什噶里著,校仲彝等譯【突厥語大辭典】第1卷,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7頁。
[16]牛汝極、楊富學【敦煌回鶻文書法藝術】,【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第517~531頁。
[17] [宋]孟珙【蒙韃備錄・國號年號】,王國維【蒙韃備錄黑韃事略箋證】,北平:文殿閣書社,1936年,第13頁。
[18] [元]程鉅夫【程雪樓文集】卷7【武都忠簡王神道碑】。湖北先正遺書本。
[19] Christopher Dawdon, The Mongol Mission. Narratives and Letters of the Franciscan Missionaries in Mongolia and China in the thirte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New York, 1955, p. 142.
[20]但其影響長期存在,采其說者不乏其人,如:程溯洛【論遼金與回鶻的關係】,【遼金史論集】第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9頁;李紅俠【從兩族關係上看回鶻對契丹的影響】,【阜新遼金史研究】第5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年,第176頁,等。
[21]清格爾泰、劉鳳翥、陳乃雄、於寶林、邢復禮【契丹小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第11頁。
[22]厲鼎【試用古回鶻文比較研究契丹文字】,【中山大學學報】1957年第2期,第174~177頁。
[23] [宋]彭大雅【黑韃事略】,王國維【蒙韃備錄黑韃事略箋證】,北平:文殿閣書社,1936年,第67頁。
[24]劉鳳翥、於寶林【契丹字研究概況】,【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第322頁;【契丹小字研究】,第10頁。
[25]陳述輯校【全遼文】卷9,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36頁;向南【遼代石刻文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428頁。


     作者:楊富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