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部深化部行合作 創新合作模式發展文化金融(3)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14 23:32|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140|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中國進出口銀行 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共支持文化項目85個,合同金額377億元,貸款餘額253億元,涵蓋了文化創意、文化傳播渠道、文化資源整合、文化產業基地、新興文化業態、對外文化貿易及主題公 ...

中國進出口銀行

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進出口銀行共支持文化項目85個,合同金額377億元,貸款餘額253億元,涵蓋了文化創意、文化傳播渠道、文化資源整合、文化產業基地、新興文化業態、對外文化貿易及主題公園等領域。

服務:結合中國進出口銀行重點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業務特點,該行陸續開發了文化產品和服務(含動漫)出口信貸、旅遊文化國際化貸款、影視文化國際化貸款等創新產品。

中國工商銀行

數據:僅2010年、2011年兩年,中國工商銀行就累計向3000餘家文化企業發放1200億元貸款。今年一季,工商銀行對文化產業的貸款餘額已達到近720億元,貸款增量是上年同期增量的2.5倍。工商銀行還將中小文化企業作為重點支持的對象,目前中小文化企業客戶數量達3500多戶,佔到該行全部文化產業客戶的近97%,貸款餘額佔到全部文化產業貸款餘額的74.17%。

服務:針對『輕資產』特徵明顯的影視製作企業推出了『影視通』電視台項下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針對藝術品收藏、流通企業推出了藝術品質押貸款模式;針對門票及各項收入現金流穩定的文化旅遊景區推出了『特定收費權支持融資』模式;針對動漫等創意類企業推出了『文化擔保公司擔保』『直投』模式等。

國家開發銀行

數據:文化產業貸款餘額從2010年6月的600億元,增長到了今年6月的1344億元,餘額翻了一番。與河南省、上海市、安徽省、青海省、甘肅省、湖南省、四川省等簽訂文化產業合作備忘錄,意向合作額度達1400億元。

服務:與上海東方傳媒共同發起我國第一隻文化領域產業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規模50億元,目前正運作上海『東方夢工廠』項目。『債貸交互,雙輪驅動』,目前已先後為廣東中旅、重慶文資等承銷各類債券10餘只,籌資超過50億元。其中西安文化與科技集合票據是全國首單文化類中小企業集合票據。

中國農業銀行

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投放於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貸款餘額為545.21億元,比2011年增加61.21億元,增幅為12.65%。以一級國標行業分類口徑統計,截至6月30日,農業銀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貸款餘額共計86.40億元,比2011年末增加12.16億元。

服務:對於影視動漫類客戶,農業銀行推出了『影視貸』特色產品,創新擔保方式,通過版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個人連帶責任擔保等方式為其提供融資。對於廣電網絡類客戶、景區及園區類客戶,農業銀行通過『經營性固定資產貸款』,以門票收入、租金收入、運營收入或其他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為客戶提供融資。

中國銀行

數據:中國銀行目前在文化產業的授信餘額約為800億元,貸款餘額約為320億元,近年來年均增長速度約為20%,超過平均貸款增速,貸款佔全部對公貸款1%,比例逐年上升;文化產業貸款客戶數約4000家,客戶數年均增長24%。在客戶結構方面,大、中、小型客戶佔比約為44%、33%和23%。中小型客戶佔比超過一般授信行業。

服務:先後推出了針對影視劇製作行業中小企業客戶的融資產品『影視通寶』,針對文化藝術收藏和拍賣行業個人客戶推出的『西泠通寶』,針對有線電視行業客戶的『收視費權益類支持貸款』。

中國建設銀行

數據:2010年底貸款額170億元。積極扶持行業龍頭客戶,如深圳分行從2009年開始扶持文化行業的一些大項目,2010年5月深圳分行與深圳文化產業交易所達成300億元協議。

服務:2009年,中國建設銀行成立了建銀國際文化產業投資主權基金,這是國內第一隻由商業銀行機構組建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10年底共募集資金超過20億元。2010年8月,中國建設銀行推出了文化悅民金融服務品牌。

北京銀行

數據:截至今年7月末,已累計審批通過文化企業貸款400餘億元、2300餘筆,在北京地區市場份額排名保持第一。

服務:2007年推出了『創意貸』,通過對不同行業的研究,比如在設計擁有未來版權、商標權、其他知識產權質押方面推出了『質權貸』知識產權創意貸款等,為原創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2010年成功成交北京市首單文化題材的4800萬元文化集合票據。今年8月,為揚州影視集團主承銷了江蘇省首支中小文化企業集合票據1.5億元。 (楊浩鵬)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