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定格的圖畫漢代史 蕭縣漢畫像石拓片晉京展側記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9-6 10:26|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809| 評論: 1|原作者: 馬蘇薇|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漢畫是後世認識漢代的重要史料,其中尤以漢畫像石為多。正如史學家翦伯贊所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地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漢畫像石上承先秦古樸之風,下開魏晉清勁之美,在中國美 ...

漢畫是後世認識漢代的重要史料,其中尤以漢畫像石為多。正如史學家翦伯贊所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地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漢畫像石上承先秦古樸之風,下開魏晉清勁之美,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改革開放40年來,對漢畫像石的研究不斷深入。從今年年初的『中國漢畫大展』到日前舉辦的『蕭縣漢畫像石拓片晉京展』,從漢畫圖像學闡釋到漢畫舞蹈實驗演出,漢畫研究正在以更自信的姿態走入公眾視野。

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安徽蕭縣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近年來,大量漢墓的發掘工作使此地出土的漢畫像石引人關注。這些畫像石與徐州地區的畫像石有相似風貌,卻又呈現寫實風格鮮明、形象質樸靈動的地域特徵。蕭縣充分認識到這一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力圖進一步活化、弘揚漢畫像石文化價值。近日,中國漢畫學會、中共蕭縣縣委、蕭縣人民政府在北京81美術館聯合舉辦的『蕭縣漢畫像石拓片晉京展』,共展出100幅蕭縣博物館與蕭縣漢畫學會所藏重要漢畫像石拓片。其中,聖村漢墓、陳溝漢墓、破閣村61號墓等墓葬中新近出土漢畫拓片的集中展示,使皖北地區的漢代石刻藝術面貌愈發清晰。

此次展覽中,反映漢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畫像石拓片數量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黑白拓片上,漢代人物車馬出行、宴飲聚會、樂舞百戲等日常生活細節一一展現。孔子問道、賢君名臣等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畫像石,更佐證了史書記載,體現出漢畫『昭盛德』『傳既往』的社會功能。聖村漢墓出土的【百戲圖】(見上圖)中,所刻人物或跳建鼓舞,或跽坐奏樂,或表演跳丸等。整幅畫面既有動感十足的肢體表達,也有音韻節奏的聽覺表達,使人恍若穿越到當時的禮樂儀式之中。每個被定格的細節,都為今人還原漢代此地社會生活找到了可靠依據。

蕭縣漢畫像石上的另一個常見題材是神話傳說故事。漢代對儒家孝悌思想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厚葬之風的盛行。『生不極養,死乃崇喪』,為博『孝子』之名,人們紛紛選擇對先人進行厚葬。另外,隨着生命意識的覺醒,『事死如事生』的觀念也被表現在畫像石上。伏羲、女媧、羽人等神話傳說中的形象常見於畫像石墓中。在東黃莊漢墓群發掘的【出行圖】中,畫面上部為西王母與侍者;中、下部為墓主人乘車出行之場面。三個不同時空的畫面被放置於同一塊畫像石上,令人可以直觀感受到漢代民眾的生死觀、宇宙觀。此外,十字穿環、扶桑樹、有翼獸等充滿想像力的圖案樣式,共同描繪出一幅神秘浪漫的精神圖景,反映出古人追求長壽升仙的強烈願望。對這類題材的研究為進一步走近古人精神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不論是生動的現實生活題材,還是神秘的仙人鬼怪形象,最終都離不開漢代工匠的精雕細刻。對陰線刻、高浮雕、弧面淺浮雕等雕刻技法的靈活運用,使簡單的線條亦能勾勒出有力的造型;對人物動態的捕捉、場景構圖的研究,使畫面虛實相錯,簡明生動;對藝術形象進行寫意、誇張、變形等處理,令其形神兼備,整體呈現出豁達閎大、毫不拘忌的大漢風尚。漢代工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精湛的雕刻工藝,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創作水平,更讓人切身體會到漢代的工匠精神。從這個角度而言,目前對於漢畫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與漢代燦爛的文化相比,又是不相稱的。期待美術學展開與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文學、考古等多層次、跨學科的合作,加快漢畫研究領域的深化與拓展。(本報記者馬蘇薇)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一葉知秋 2018-9-23 21:27
此次展覽中,反映漢代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畫像石拓片數量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黑白拓片上,漢代人物車馬出行、宴飲聚會、樂舞百戲等日常生活細節一一展現。孔子問道、賢君名臣等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畫像石,更佐證了史書記載,體現出漢畫『昭盛德』『傳既往』的社會功能。聖村漢墓出土的【百戲圖】(見上圖)中,所刻人物或跳建鼓舞,或跽坐奏樂,或表演跳丸等。整幅畫面既有動感十足的肢體表達,也有音韻節奏的聽覺表達,使人恍若穿越到當時的禮樂儀式之中。每個被定格的細節,都為今人還原漢代此地社會生活找到了可靠依據。

查看全部評論(1)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