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著名古文字学家连发声明:学者到处挂名,太影响研究精力! ... ... ... ...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6-9-13 12:46| 发布者: 国学萌| 查看: 2461| 评论: 0|原作者: 姜澎

摘要: 国学热是件好事,但若做得不当,却会适得其反。学者研究传统文化,主要责任是向大家还原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而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没有充分实证及扎实研究的基础上,一味追求全球视野、走向世界,则会影响传 ...

著名古文字学家连发声明:学者到处挂名,太影响研究精力!今天下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首页,挂出了“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致裘锡圭教授的道歉信,并附裘锡圭教授的说明”。

裘锡圭先生在说明中称:“我对一些院校在原有的教学和科研机构之外以国学、儒学一类名义另立研究机构是不以为然的。2005年回复旦以后,看到母校尚未沾染这种风气,深以为幸,不想终究不能‘免俗’。所以我是不会支持这一类事情的。”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获悉,事情缘起于几天前,复旦大学成立上海儒学院,在儒学院的学术顾问名单中,赫然出现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先生的名字。

随后,裘锡圭先生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自己从未接受过学术顾问这一职位,也并不愿意担任各种挂名的头衔。

事实上,此前裘锡圭先生在不同场合都表达过,非常不赞同学者担任各种名誉头衔,或者四处挂名,更不能接受以学者的名义巧立名目。 

裘锡圭先生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愿意到处挂名。因为担任学术职务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研究,担任过多的职务会影响我的研究工作,而我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挂名做这么多事情,更不希望因为这些无谓的挂名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此前,裘锡圭先生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请辞古文字学会会长时,学会提出希望由他担任名誉会长,他就坚决地拒绝了。当时他说:“什么名誉主编、名誉学术顾问,这些‘创新’的头衔过多,都不利于研究的开展,学者到处挂名这样的习惯应该改变。” 

《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致歉信》——

尊敬的裘锡圭先生:

您好。

我们看到了您的声明,第一时间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并联系出土文献中心,向您表示歉意。非常抱歉因为我们工作上的失误给您带来的巨大困扰。

上海儒学院在筹办之初,因考虑到古文字学与新出土简帛文献对于当代儒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同时鉴于您深厚之学殖及对于儒学研究的重大贡献,筹备小组遂有聘请您出任上海儒学院学术顾问的动议。

儒学院的筹备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工作中出现了重大失误,误以为提出动议的老师已经征求得了您的同意,结果冒然公之于众。我们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失礼行为,我们为此真诚地向您致歉,希望能获得您的谅解。未来上海儒学院的学术工作,还希望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今日接到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的致歉信,现照样登出,并把我10日的声明撤下。 

我对一些院校在原有的教学和科研机构之外以国学、儒学一类名义另立研究机构是不以为然的。2005年回复旦以后,看到母校尚未沾染这种风气,深以为幸,不想终究不能“免俗”。所以我是不会支持这一类事情的。为了避免外界误以为我撤下10日的声明,就表示我愿意接受这方面的所谓顾问一类名义,故作此说明。 

此致歉信和说明在半个月后从网上撤下。 

此前,裘锡圭先生在文汇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说过“不合时宜的话”,他说,“国学研究者的责任,并不是四处推销国学,而是要在现有条件和研究基础上,尽可能通过研究,把古代文化的面貌还原到最接近真实的状态。”

他说:“国学研究者没有扎实的研究,不仅对国学的发展无益,对我国文化形象的推广也是大有害处。”裘锡圭先生对文汇报记者再三强调:“也许我的话不合时宜,但是现在对国学功利主义的研究,会妨碍中国文化的推广。”

裘锡圭:对古代经典随意创新解读,只能算是胡说八道

国学如今很热,似乎成了解决很多问题的灵丹妙药。“国学热看上去是传统文化热,这是好事情,但是如果做得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裘锡圭先生说,现在每每一提到国学研究,就要讲求全球视野,走向世界。但是,“很多这么说的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研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不是跟风热闹。”

在裘锡圭先生看来,学者研究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责任是尽可能地向大家提供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有非常宝贵的、值得传承的内容,但是时间长了,而且资料不足,加之每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上的缺陷和偏见。“因此,把传统文化的面貌真实地反映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在没有充分实事求事的、扎实研究的基础上,而想着什么全球视野、走向世界,那么传统文化的研究就会因为这些功利主义的想法,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一个没有好的研究的文化,是很难得到推广的。


裘锡圭先生认为,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远远不够,即便是对我们最熟悉的两位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哲人——老子和孔子,现在的研究也非常有限。他坦言:“现在外界对老子和孔子的很多宣传,并不是真实的老子和真实的孔子。老子的《道德经》现在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很多人根本没有研究过老子,甚至都不懂老子。”

事实上,不管是研究古文字学,还是研究出土的马王堆帛书,裘先生都必须根据扎实的研究材料进行大量的研究后,才会得出结论。裘锡圭先生自己就说过,要学先秦史,就要先学甲骨文,要认真学文字学。

他为了研究,曾经整本手抄过《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卜辞通纂》、《殷契萃编》、《殷墟书契续编》等书。在他看来,治学方法、治学态度就是做事要实事求是和认真,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少不了实事求是和认真的精神。”

站不住脚的随意创新根本没有用

“学术研究绝对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偶遇性的东西,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对新材料、新方法固然要保持敏感,好的东西要汲取。但现在一些学者在研究传统文化时,一味追求‘出奇制胜’,自己的东西还没搞清楚,总想着把国外的新方法、新观点拿来套用。有些学者四处推广自己所谓对古典典籍的新说,但这样的研究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创新根本没有用。”裘先生说。

“做学问要有才、学、识,‘识’不够高的学者如果能严谨、勤奋、有责任,做出来的学问也是有价值的。”裘先生说。但是现在一些学者没有才、学、识,反而随意“创新”,对于古代经典随便进行“创新”解读,这只能算是胡说八道。

在他看来,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还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一些学者随意地把古籍进行解读,把很简单的一些道理用艰涩的、旁人听不懂的术语解释,以显示自己的学问,“这样以艰深问浅陋,是非常不好的,不要说是把中国文化形象推广到国际上,即便是在国内推广传统文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裘锡圭认为,不管是研究还是推广传统文化,都要多看多想,不要随便相信某种新的说法。即便是要相信某种说法,也必须是在全面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实事求是。

裘锡圭说:“即便是要达到那些功利主义的目标,也必须要有充分的研究。这就像拍电影,电影拍得好了,自然全世界的人都会喜欢看,都会来买,但是如果拍得不好,市场行销做得再好,也不会受到关注。”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其中一定有非常宝贵的、值得推广的内容,但这不是用各种创新说,或者是四处推广就能够推广出去的。而是需要我们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扎实的研究,酒香不怕巷子深。”他说,只要有扎实的研究内容和思想,自然会吸引到全世界的兴趣,优秀的文化一定会得以推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