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莫砺锋直言国学热不正常 最大问题是鱼龙混杂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1-9-28 00:00|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037| 評論: 0|原作者: 王晶卉|來自: 人民网

摘要: 如今很多介绍孟子、孔子、庄子等国学知识的普及读物在书店大卖,“国学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许多专家却并不看好。昨天,中华书局在南京大学举办了一个名为“百年中华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文化沙龙,百家 ...

如今很多介绍孟子、孔子、庄子等国学知识的普及读物在书店大卖,“国学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许多专家却并不看好。昨天,中华书局在南京大学举办了一个名为“百年中华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文化沙龙,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南大教授莫砺锋、著名作家叶兆言等7名专家学者上台演讲。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国学热”最大的问题是鱼龙混杂。

“国学热”推广者鱼龙混杂

  “我不赞成‘国学热’这个说法。”莫砺锋教授认为,因为国学有比较固定的定义,它是一种比较专业的学术研究,没办法进行普及意义上的传播。针对当前许多介绍孟子、孔子、庄子等国学知识的普及读物在书店大卖的现象,莫砺锋首先认为,称这些所谓的“国学”为“传统文化”其实更加贴切。其次,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他也不赞同“热”,因为“热总是不正常的,有热就有冷,总会过去。我比较赞同对传统文化持之以恒、以平常心看待、弘扬和宣传。这才能让社会上比较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里有哪些精华。”

  除了反对“国学热”这种提法,莫砺锋还指出,现在社会上所谓的“国学热”,最大的问题就是鱼龙混杂。他说:“现在从事‘国学’普及的人,有的不是真正的专家,自己还一知半解,甚至所知甚少,只是因为善于表达,就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有了比较大的名气,这是不正常的。”

  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教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也持同样观点。他指出,现在有些人出版的一些国学经典普及读物,其实是在借经典的名声,兜售个人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和知识还是错误的。“这样就有可能误导大众,以为我们的经典、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就是那种样子的,这个是我反对的,也是不希望出现的。”

只有“大家”才有资格写“小书”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来做这些普及性工作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范金民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大家写小书”的观点。他说,日本的学者在出名之前是写大部头专业书的,等有了名气之后才会去写通俗的“小书”。这正好和中国学者的经历完全相反。在中国,通俗书大多数是没名气的人写的,有的动辄写十几讲,虽然有的很好,但有的就会出问题。“因为他还没到能写十几讲的程度,读者看了就会被误导,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范金民说。对此,莫砺锋也表示赞同,他说:“其实,只有当你在某方面的研究确实有心得了,进入比较高的层次了,才有资格写些普及性的书,做一些普及性的工作,才能做得比较好。因为普及的对象对内容不是很熟悉,如果他看到你的一本书,就会对里面的内容信以为真。假如因为这个产生误导,这个工作还不如不做。”

现代人读书氛围太淡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警句。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现在中国的社会,读书的氛围太淡了,跟这个社会太过浮躁有关。

  “我去国外,无论是机场还是地铁里,总能看到一些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在看,但在国内,这样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莫砺锋在昨天的文化沙龙中,对目前社会上的读书氛围表示担忧。他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读书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多劝导他人好读书的名言警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优秀传统,到了现在有被削弱的现象。

  不过,莫砺锋还是很乐观,“这种现象毕竟会过去。”莫砺锋说,现在中国处于经济暴发户的时代,全社会都在忙着挣钱,但等这个时代过去,人们还是会转向追求精神世界,而作为一名学者,就是要推动这样的时代早一点到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