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類文明的世紀大討論:儒學復興與中國崛起相互相成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5-5-31 21:19|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1630| 評論: 0|原作者: 觀察者網|來自: 觀察者網

摘要: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旋律背景下,儒學復興正在從『心性儒學』轉向『政治儒學』。儒者對『二十世紀中國革命』有自己的態度,而他們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又如何從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抓取自我復興,乃至復興華夏正統文明 ...


我在講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的時候講過了,這個話非常重要,我講過不止一次了。【論人民民主專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基性的作品,至少跟美國【聯邦黨人文集】的重要性是一樣的。1949年新中國建國起,爲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毛主席的解釋是,因爲農民占中國社會的大多數,把領導權交給社會的大多數,這是什麼原則?這是民主制原則。但是在工農聯盟裡面爲什麼要以工人爲主導?因爲你貫徹民主制原則就要以農民爲主導,工農聯盟里肯定大多數都是農民,但是因爲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富有遠見。這個原則就不是民主制原則了,這是貴族制的原則。大公無私、富有遠見是非常難得的,但是要經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他的出身可能是農民,地主甚至小資產階級,但是它的意識是無產階級意識。這個就是正當性論述。他這個先進跟人民有關係。這個先進性是從人民中選拔出來的,最能代表人民。

對我國的政治來說,最關鍵的是保持社會精英、政治精英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繫。在我看來,這個聯繫是對儒家很好的回應了。在歷史上對儒家的解釋傳統和在鄉村社會組織工作都很好地做到了。在儒家的脈絡里,是理學這派,不是經學這派,不是說不要讀『經』,但唯經學是務,把經學看成是儒家的正統,這是門閥的儒學,在中國沒有社會基礎。在權貴變成門閥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到強大的歷史阻力。中國革命這一百多年不是白搞的。中國人民的平等意識已經深入到人們的骨髓當中,我們自己都想像不到。今天我們到華東師大來的一個機緣是新文化運動100周年,新文化運動對儒家最大的教育就是,要在人民社會、人民國家的地基上重新看儒家。

儒家和啟蒙之間的關係,唐文明在一篇批評我的文章里提過:新儒家對啟蒙是挽著走。我覺得這個提法很妙,但可以有其他的解釋。文明兄不是新儒家,他說的新儒家是梁漱溟、熊十力以下的這些。他在學術上也把我歸爲這一類。現在回頭看,這些年我的問題意識就是研究儒學和啟蒙之間的關係。我想做的實際上是從儒家的資源來進行界定、把握和引導啟蒙。

現在要我定義啟蒙的話,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啟蒙。啟蒙所有重要的訴求都可以放在這裡。啟蒙里的一些界限,比如對啟蒙的批評,也可以放在儒家傳統里對這三句話的不同解釋。朱子的解釋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有利於啟蒙的,他認爲新民就是,每一個老百姓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後來王船山對這個做了個糾正,說只有人君才能明明德,庶民不能。君子和民的差別在朱熹對『新民』解釋里沒有,在王船山那裡提出來,這個界限對於儒家式啟蒙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我是保守派,我這個保守派跟你們不大一樣。我認爲首先要保守的是最近的傳統,是毛鄧新中國的傳統。這是真正的保守派。要回到建國之前、新文化運動之前,這都是激進派,是革命黨。我這個保守派是說,我跟啟蒙不是對立的,因爲我要保守的就是啟蒙的傳統,所以我要解釋啟蒙而不是反對啟蒙。我這些年做的所有工作就是把啟蒙消化掉。

我認爲這些東西在思想史上,在觀念史上是有淵源的。西歐的啟蒙是跟儒家在西歐的傳播有很強的聯繫的。爲什麼要讓啟蒙走到西方的現代思想甚至是後現代思想當中去?我認爲儒家的根本要意就是啟蒙。啟蒙就是新民。康德說勇敢地運用你的理智,理智就是明德中的一部分。儒家就是教化人,不就是新民麼?整個的道德理想不就是止於至善麼?『Enlighten』不就是『明』麼?我2013年去美國開會,當著舒衡哲(觀察者網註:舒衡哲,猶太人,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博士,著名漢學家,著有【中國啟蒙運動】)的面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個可以翻譯成『enlightible virtue 』。舒衡哲非常高興。『明 』直接翻譯成英語就是『enlighten』。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辯護。文明兄認爲啟蒙對新儒家是挽著走,這個說法對,但是挽著走就得把他挽到你需要的路上。就像攙老太太過馬路一樣,也許老太太根本不想過馬路,小朋友學雷鋒硬把她挽過去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