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六旬翁倡孝賢 開荒山建碑林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10-15 00:43|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232| 評論: 0|來自: 河南商報 

摘要: 記者 姬中貴/文 張郁/圖    登封市少林景區內,有一座以孝、賢文化爲主題的景點――孝賢碑林。   這個占地9200多平方米、擁有426塊碑刻的景點,由登封退休幹部張林銀歷時8年建成。   孝賢碑林宣揚『 ...
記者 姬中貴/文 張郁/圖 
  登封市少林景區內,有一座以孝、賢文化爲主題的景點――孝賢碑林。
  這個占地9200多平方米、擁有426塊碑刻的景點,由登封退休幹部張林銀歷時8年建成。
  孝賢碑林宣揚『讓世人倡孝、讓孝行天下』,永久免費對外開放。
  碑林
  『永久免費開放』的孝賢碑林
  嵩山少林寺塔林西南約650米,缽盂峰、鳳凰嶺之間,有一處視野開闊的山地。以孝、賢文化爲主題的公益性景點孝賢碑林,便在此處依山而建。
  這個占地9200多平方米、擁有420多塊碑刻的景點,是中國首個『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教育基地』。
  昨天是重陽佳節,也是我國第一個法定『老年節』,孝賢碑林迎來了客流高峰,遊客以老人、兒童居多。
  65歲的遊客張先生專程從開封趕來參觀,『盡忠行孝,敬老尊賢,遊覽一周,感觸很深。』
  登封市退休幹部、年過六旬的張林銀是碑林的講解員,這座孝賢碑林,主要由他個人出資修建。
  張林銀說,2003年一次他與附近村莊的幾名老人聊天時,得知他們的晚年過得並不快樂。『關愛今天的老年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張林銀認爲,孝的本質是『愛』,表達方式是感恩。人出生時受到父母恩惠,成年後必須懂得回報。
  抱著這一想法,他決定,在少林景區內建一座以孝、賢文化爲主題的碑林,來銘記、傳播孝敬老人這一傳統文化。
  堅持
  歷時8年,開闢荒山建碑林
  2005年,孝賢碑林開始籌建,2006年3月,張林銀寫了一份【關於建孝賢碑林的可行性報告】。三天後,報告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批准,他興奮得一夜沒睡。
  最終,孝賢碑林選址在少林景區的一片荒山上,項目設計方案委託給了河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張林銀開始和老伴一起,帶上洋鎬、斧頭、鐮刀,開闢這片荒山。『每天天不亮,兩人就騎著一輛小摩托,從家裡出發到20多公里外的山上,風雨無阻。因爲路遠,他們的中午飯就是早晨出門時帶的饅頭或者油餅。』張林銀的兒子張宏願說,這一干就是8個年頭。
  因爲少林景區白天不讓進大型貨車,水泥、大沙、石頭、碑刻等,只能晚上運。這段時間,夫妻兩人幾乎每天都是早晨五六點出門,第二天凌晨一兩點才回家。
  辛苦不說,過程也很是危險。2011年5月,張林銀指揮碑刻入場時,一塊重逾千斤的石碑突然從車上滑落,砸在了他腿上,致左腿骨折,右腿也受了傷。住院第二天,他便從家人手中要來相關資料,『遙控』指揮工人施工。出院當天,腿中夾著鋼板的他第一時間又奔赴施工現場。
  心聲
  爲這粉身碎骨也值
  工程浩大,爲省錢張林銀會把很多工作包下來自己干。然而家中積蓄對於碑林工程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張林銀回憶,一到春節他就不敢出門,晚上也不敢亮燈,生怕誰帶著孩子來串門拜年,要給壓歲錢。唯一的外孫女他也從來沒給過一分壓歲錢。
  碑林還在建設,張林銀就四處籌資,從戰友、親家、本家、朋友等處,累計籌措資金897萬元。
  後來,這件事受到了河南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組委會的關注,各方捐助開始多了起來,建設也越來越順利。
  與此同時,張林銀開始向全國徵集孝文化名言書法作品,向全國文化名流、書法大家、佛道教界大德、商界精英累計寄出信件5000餘封,收到了全國和海外知名人士『詩書畫孝賢文化作品』500餘件。
  碑林建設也引來不少官員和書法名家關注。民政部原副部長、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組委會主任李寶庫寄來【敬老心語】十則,中國記者協會名譽主席、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爲碑林題寫了匾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全國婦聯原主席顧秀蓮,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馬萬祺寄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世界漢詩協會名譽會長林叢龍等人也先後寄來碑刻作品。
  這座碑林累計耗費資金將近2000萬元。『現在終於建成了,爲這粉身碎骨也值。』張林銀說。
  心願
  孝行天下
  世人都提倡孝道
  碑林建成了,並於2011年重陽節正式開園。張林銀又宣布,『嵩山少林孝賢碑林』定位是大型公益文化碑林,將永久免費對全社會開放。
  『做這件事,更多的是追求一種內心寧靜。』他說,從建造碑林的第一天他就已經決定了孝賢碑林永久秉承公益性原則,目的是想讓世人都提倡孝道,讓孝行天下。
  如今,除了『三十六賢母』碑刻仍在建設中外,碑林已經基本不再進行大規模擴建了。張林銀的身份也隨之轉變――孝賢碑林的義務講解員。儘管雙腿因爲受過傷而行動不便,他還是會每天在碑林里穿行十多次,耐心爲遊客講解。
  其間,很多人慕名而來拜訪,也有人慕名而來捐款。他刻了一塊『孝賢功德碑』,記錄人們對孝文化做出的貢獻。『等攢得多了,我想再開闢一片荒山,建一個孝賢碑林二期工程。』
  讓張林銀高興的是,登封市民政局準備爲碑林招聘講解員,有了政府的支持,碑林未來會被更多的人熟知,它所承載的孝、賢文化,也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來源:河南商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