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7|回覆: 1

劉梁劍:儒道兩家對『個體』詮釋的同異 評【個體論】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5-16 21: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0-05-06    劉梁劍     光明日報    點擊: 275
  先秦諸子及諸子思想一直是中國學術研究的一座富礦,吸引着無數學人,而且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問世。最近讀到的李曉英博士著【個體論:先秦儒道對『德』『道』的詮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是這一研究領域的又一新成果,而且從中頗見年輕學者的功力。該書以儒家和道家的『德』、『道』思想為研究對象,而以個體論為問題關懷:一方面從個體論出發闡述先秦儒、道兩家之於『德』、『道』的思想,從而使此項研究突破習見的框架,呈現出新的理論視野;另一方面對個體的思考又是在忠實解讀先秦儒道文獻的基礎上抽繹而得,因而避免了臨空蹈虛、浮談無據的流弊。除了結構井然、視角獨到、資料厚實等特點之外,李著還有相當自覺的方法論意識。概言之,全書呈現的思想有三點值得注意:
  其一,同前哲時賢展開對話,在爬梳現有研究成果的同時不囿陳說。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學術研究貴在見聞,而見聞貴在新,不僅要見己所未見,聞己所未聞,還要見人所未見,聞人所未聞。非如此,不足以貢獻對於學術共同體有益的新知與洞見。
  其二,儒道融通。儒、道有其分野,這是不爭的事實,故區分儒、道自有其合理性。然而,當這種區分成為人們不假思索接受下來的先見之時,它極容易演變為機械的標籤,從而遮蔽了思想史的另一個面相:儒、道分享着一些共同的問題意識、思想前件,如此等等。正是這些共同的思想母題,才使得儒、道之間的對話、區分成為可能。李著以個體問題為切入點,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儒道相融相通的面相。這無疑有助於我們對於先秦思想的複雜性與豐富性的理解。
  其三,中西比較與對話。中國學術的現代化進程造就了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現象:治西方思想者,似乎可以不通中國思想,但治中國思想者,卻似乎不能不了解西方思想。從事中國思想研究之際,如何處理中、西思想的關係一直是擾人的難題。有關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反向格義諸種問題的爭論,都從一個側面彰顯了此難題之難。李著對此有自覺的意識,其立場也是明確的:傳統文化已『被拋』在西方文化之前,中西比較、中西對話不可避免。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6-26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到最後百家學說幾乎都是殊途同歸,只是一開始追求的不同罷了。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