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6|回覆: 1

[講古] 未解之謎·古墓中的神秘人骨

[複製連結]
中國歷史網 發表於 2018-12-23 1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周邊歷代墓葬豐富,特別是城北的邙山,到處是古墓。

唐詩人王建【北邙行】詩開頭即稱:『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沈佺期【邙山】一詩亦稱:『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

唐詩人王建【北邙行】詩開頭即稱:『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

唐詩人王建【北邙行】詩開頭即稱:『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

因爲邙山墓多,古今盜墓者都盯上了這裡。不只盜墓者喜歡光顧邙山,這裡也是重要的考古實習基地。1953年8月,時中央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歷史系,聯合舉辦了第二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

89名學員結束課堂學習後,便來到邙山實習,實地發掘。這批學員很幸運,都是共和國考古專家帶著的,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親自給學員講授田野考古學,然後在洛陽西北郊燒溝附近的基本建設地區實地發掘。

這一片地方墓葬很多,如一塊地方僅約200平方米,就發現了28座古墓。許多墓被後代埋的墓破壞。可見當年這裡的墓葬是非常稠密的,『北邙山頭少閒土』一說不虛。

沈佺期【邙山】一詩亦稱:『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沈佺期【邙山】一詩亦稱:『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

因爲邙山墓多,古今盜墓者都盯上了這裡

因爲邙山墓多,古今盜墓者都盯上了這裡

從當年9月27日,到10月15日,19天裡共發掘出了戰國和漢朝墓葬59座。

據王仲殊【洛陽燒溝附近的戰國墓葬】一文,實習收穫很大,學員們掌握了辨認土色、開掘墓坑、清理墓底以及照相、繪圖、測量等,在全部考古發掘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各種技術。

發掘出的59個墓,編號從601-659,其中632號墓與638號墓是漢墓,其他57座均是戰國時期墓葬。

不只盜墓者喜歡光顧邙山,這裡也是重要的考古實習基地

不只盜墓者喜歡光顧邙山,這裡也是重要的考古實習基地

王仲殊【洛陽燒溝附近的戰國墓葬】

王仲殊【洛陽燒溝附近的戰國墓葬】

在59座墓中,有一些墓已遭盜掘破壞。612號墓被盜得最嚴重,墓室大部分被翻亂,人骨架被毀壞。但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填土和亂土中發現了不少隨葬品,是不是盜墓時怕被發現緊張所致?

盜此墓者不是近代人,是古代盜墓者,另有兩座是近代人盜掘的。這些墓分爲豎穴墓和洞室墓兩種,以豎穴墓爲多。豎穴墓和洞室墓也是邙山古今民間墓兩種最主要葬法。

豎穴墓,就是從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長方形豎穴下葬。

豎穴墓,就是從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長方形豎穴下葬

豎穴墓,就是從地面,直接向下挖出長方形豎穴下葬

洞室墓要講究些,是在豎穴基礎上形成的,由一個豎穴和一個洞室組成。棺材或屍體直接放在洞室內,豎穴中不置葬具和隨葬品,僅是開闢洞室和下葬時使用的空間,相當於墓道的作用。

這些墓葬中,不論是豎穴墓還是洞室墓,都是單身葬,每個墓里只有一具人骨架。葬式與現代流行的仰身直肢葬不同,一般是仰身屈肢葬。這次考古實習沒有重大考古發現,但也遇到一個不解之謎。

不解出現在640號墓上,墓主之外,在填土又發現了一具人骨架。該墓深近5米,墓底槨室中葬了一個人。但在自地表向下挖了約1.5米後,從填土中發現了一具人骨架。這,會是誰呢?

洞室墓要講究些,是在豎穴基礎上形成的,由一個豎穴和一個洞室組成。

洞室墓要講究些,是在豎穴基礎上形成的,由一個豎穴和一個洞室組成。

可以肯定的是,填土中那具骨架不是墓主人,兩者也不是合葬的關係,更不可能是後來葬入的。墓壁沒有破壞的情形,人骨架周圍填土是夯打過的,是與墓主同時埋下的,沒有二次挖掘的跡象。

雖然這具人骨架不是墓主人,但可以推測其屬於640 號墓無疑,那麼他與墓主是什麼關係?

此人沒有葬具,面部向下,是俯身葬,此人骨架右上肢骨向後伸直,左上肢骨伸向右側而被壓在胸下,兩腳分開。這樣的葬姿也特奇怪,與發現的仰身屈肢葬明顯不同,應該是一個例外。

面部向下,是俯身葬

面部向下,是俯身葬

考古簡報認爲,這可能是一位殉葬者。這一推測是有道理的,那麼,如果是殉葬者,是自願殉死的,還是被弄死的?

當然,也不排除是意外死亡和其他原因致死。

當地文物部門2003年開始對邙山陵墓群進行普查

當地文物部門2003年開始對邙山陵墓群進行普查

當地文物部門2003年開始對邙山陵墓群進行普查,到2007年結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僅剩下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2007年之後,文物部門再複查發現,古墓正在以每年七八座的速度消失,『工業生產、百姓生活、自然破壞都是原因。』

比如老百姓爲了耕地,將大冢一點點地『蠶食』,僅朱家倉村一村,原有的100多個墓冢驟減至10多個。

破壞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保護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記者反映,國家級保護文物每年都有專項維護資金,但基本沒見有什麼保護措施,連每個陵墓的主人都沒法查明。

遊客  發表於 2019-1-8 08:23
破壞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保護不力。一名知情者向記者反映,國家級保護文物每年都有專項維護資金,但基本沒見有什麼保護措施,連每個陵墓的主人都沒法查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