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75|回覆: 1

[天文地理]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複製連結]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12-9 13: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簡介:馮時,1958年10月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考古學報】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等職。主要從事古文字和天文考古學研究,代表作包括:【中國天文考古學】、【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出土古代天文學文獻研究】、【古文字與古史新論】、主編【金文文獻集成】。在天文考古方面將中國天文考古學有確證可考的歷史自過去的公元前1000年提前至公元前4500年。所撰【中國天文考古學】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國天文考古學體系,爲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聊天,我今天這個演講的題目叫【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

我們爲什麼要關心這麼一個題目?因爲我們感到古代的天人關係實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問題。因爲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方面,我們現在都可以追溯到天文學,就是天文學實際上現在可以看做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淵源,那麼了解天文和人文的關係,目前天文考古學的發展爲它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知道考古學是通過對古代人類留下的實物資料的研究來重建古代歷史的科學,那麼這個重建工作實際是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的內容。天文考古學實際上是通過對古代人類所遺留下來的天文的遺蹟、遺物以及它的文獻的研究,進而重建古代人類文明歷史的科學。那麼它更側重是探討古代的精神文化的一個層面。那也就是說,天文考古學不僅有利於探索古代的科學成就,也有利於探索它的文明的成就。因此,它對於我們理解天文和人文的關係是很有幫助的。

中國古代天文和人文的關係

今天我想就兩個話題來談談這個認識。首先我想講一講我們怎麼樣來理解中國古代天文和人文的關係?天文和人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上起源最早的科學實際只有三種,也就是最古老的科學,只有三種,這就是天文學,數學和力學,這三種科學爲什麼古老呢?因爲它們都和古代人的生活是有關係的,它都是一種實用的科學,那麼人們需要居住,他就要建設自己的房屋,因此力學就發展起來,那人們要爲適時地從事農業的生產,爲了適時地去舉行祭祀和慶典,因此觀象授時呢!決定時間就是一個首要的工作,所以天文學就發展起來了。那麼天文學的發展,以及力學的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它就需要精確化,因此數學就發展起來了。那麼在中國古代從他們的傳統認識考慮,數學呢,更側重於和天文學的關係,因此在中國古代天數是不分的。那麼首先,我想我們可以從天文學的起源以及王權政治的形成,這個關係來理解古代的天文和人文的關係。

我們知道當人類開始擺脫原始的狩獵採集經濟,而進入到農業文明的時候,掌握天象知識,掌握天文學的知識,就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換句話說,我們不可能想像一個沒有任何天文學知識的民族,可以創造出發達的農業文明。因此,天文學的起源事實上是和農業的起源息息相關的,那麼天文學的起源,天文學它對於農業的作用,首先就表現在它能夠爲農業生產提供準確的時間服務。因爲農時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大概有過農村經歷的朋友都知道,在一年中,適合播種和收割的這個時間實際上只有短短的幾天,因此我們經常會說搶農時,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觀察物候的一些變化,來了解時間的變化。但是這個時間反映的是粗疏的,它不可能滿足古人對於農業生產的要求,因此在沒有任何計時設備的古代,觀測天象規律就是決定時間的惟一準確的標誌。

那麼在古人來看,他們觀測天象雖然沒有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這些先進的儀器,但是自然條件是非常好的,因爲那個時候空氣沒有污染,大氣的透明度非常好,夜晚也沒有更多的人工光源的干擾,因此觀測是非常容易。所以,如果有人能夠發現天象的運動和時間可以建立起聯繫,並把準確的農時,並通過這種觀測把準確的農時告訴給人民,這個活動就叫做觀象授時。觀象授時從表面上似乎只是一種天文學的活動,其實不然,它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爲在生產力相當低下的遠古社會,假如說有人通過自己的智慧和他的辛勤的實踐,發現了天象和時間的某種聯繫,掌握了天象運行的規律,這本身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因爲在古人看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天象運動是神秘莫測的,因此,天文學的知識在那個時期就是最先進的知識,它只能爲極少數的人掌握。而人們一旦掌握了天文學的知識,他就可以通過觀象授時這樣一種形式來實現他對整個氏族的統治,爲什麼這樣說?因爲觀象授時它直接的作用就是會決定農業的生產,觀象授時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一年的收成,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好像沒有什麼困難,不是什麼問題。因爲可能我們農業生產很豐富,我們有儲備,但是在遠古社會這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假如說觀象授時錯了,那麼一年可能就會顆粒無收,你的氏族就沒有飯吃,所以觀象授時實際是決定整個氏族命運的一項活動。因此對於農業經濟來說,作爲曆法準則的天文學知識具有首要的意義,誰能把曆法授予人民,他就有可能成爲人民的領袖,這個觀念在當時是作爲一種共識。因此在遠古社會了解天象的人也就是被認爲是了解天意的人,或者是被認爲是可以與天溝通的人,當然這種溝通並不是某一個人他可以和天去對話,而是他可以把天象運動的規律告訴給人民,把時間告訴給人民,這是他和天溝通的一種形式。

因此,如果他要是把時間準確地告訴人民了,那麼他就必然會贏得整個氏族對他的尊敬,對他的敬仰,這就是王權的基礎,這就是最早的王權的基礎。孔子在編訂【六經】的時候,其中有一篇叫【堯典】,這個【堯典】開篇就敘述帝堯命令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要敬授民時,所以看來古代的帝王對於觀象授時的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他們要兢兢業業地去做,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因爲這是關係到他們自己的統治地位的問題。所以在古人看來,誰掌握了天文學,誰就獲得了統治的資格。所以【論語】上說:帝堯當時禪位給舜的時候他就說了一句話『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什麼意思?就是天時和曆法必須由你親自來掌握,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這個圭表,『允執其中』就是你把握住,中就是圭表,古人決定時間,是靠立表測影來實現的,他們了解時間是靠立表測影來了解的,因此,圭表是最早的一種天文學儀器,『允執其中』你要好好地把握住這個圭表

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立中的記載,就是立表測影,這些都是可以看出天文學和王權的一種關係。所以說最早的天文學,實際是一種政治天文學,而天文學實際最早也就是一種政治統治術,它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它是被統治者所利用的。因此,中國天文學的官營的性質,就是早期天文學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

b536494fefa24640594c8f73e11c85e7.jpg

我們現在可以看一幅圖,這個圖像是夏代晚期的一個銅鉞的圖像。我們知道青銅鉞,這是王的一個權杖,是王權的象徵,這個甲骨文和金文的王字就是它的一個象形字。我們把它立起來看,調轉九十度去看,就是像一個『王』字,現在的『王』字最下邊的這一橫,實際就是描寫的銅鉞最下邊這個鉞刃,這個銅鉞上我們看繪畫了一個圖像,這個圖像是用綠松石畫了一個同心圓,兩個同心圓。我們知道古代最基本的圖形實際就是圓和方兩種圖形,這圓和方實際是有它的象徵意義的,圓形是天的象形,而方形是地的象形,這兩個同心圓實際就有這種意義,我們再看兩個同心圓之間還有用十字組成的這種綠松石的圖像,外圈一共有十二個,內圈有六個,我們說它『十』字紋,我們說這個紋是『十』字紋,這實際是我們今天的概念,而古代的『十』字不這樣寫,古代『十』字就是一豎,就是十,而像這樣一橫一豎,這是古代文字的『甲』字,甲乙丙丁的『甲』,『甲』字,那麼『甲』是什麼,『甲』實際就是人們立表測影所得到的東西南北的四個方向,那麼它的一橫就表示東西,它的一豎就是表示南北,它要作爲十個天干的第一個字,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第一個字。我們知道,古代人計時,是用天干和地支配合起來計時的,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二十二個字配合起來計時的,這就是我們熟悉的六十甲子,那麼『甲』字也就是可以看成是計時名詞的第一個字,那麼現在這個圖像上用『甲』字繪成十二個甲字一圈,這十二個甲字也就是十二時,十二時是什麼,就是十二月,那麼內圈有六個,六正好是十二的一半,它是什麼意思呢?實際是表示著曆月陰陽的這樣一種概念。我們知道,古人是把月份和十二律相配合起來的。十二律就是把一個八度分成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這樣的一種律制,那麼處於單數的這個律,都是陽律,而處於偶數的這個律,都是陰律,這十二個律要跟十二個月配合起來,所以每個月也都要分出陰陽雌雄,所以這個六就是表示著有六陽月,又有六陰月,是這樣的一種概念。而有兩層十字也正反映了這樣一種陰陽的觀念,所以通過這個銅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王權的儀仗上,繪刻了記時的天文學的一種曆法的一些內容,它就明確地顯示了天文學和王權的這樣的一種聯繫,這是我們從第一個側面來理解古代天文和人文的那種關係。

天文學和古典哲學的關係

那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就是古代的天文學和古典哲學的關係。我們剛才說了中國古代是天數不分,如果要使天文學的一些精密的計算是要通過數學來完成的,所以天數不分。那麼古人對於數字的理解,實際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深刻的思想,非常深刻的思想,最基本的理論在古代有兩種:就是古人對於數字的理論,有兩種,一種是生成數的理論,生就是基本的,成就是完成,有這樣一種生成數的理論,這種理論實際體現一種比較早的進位制的思想。我們知道進位制,實際上是人們對於生物學上的一種簡單的聯想,我們伸出一隻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五,伸出兩隻手來就可以知道是十,那麼這意味著五可能就是作爲一個最原始的進位單位。人們可以對一隻手所給予的五來計數,這就是一二三四五,那麼十,也就是六七八九十,這個階段的數字是怎麼得來的呢?人們認爲是根據生數,也就是一二三四五這五個生數,就是基本數,再加上一個基本的進位五就可以得到了,比如一加上一個五就可以得到六,二加上五就可以得到七,如此類推,這就是生成數的理論。一二三四五就是生數,六七八九十就是成數。這是一種理論。

另外還有一種理論就是陰陽數的理論。我們知道數字可能是無限的,數字是無限的,但是數字再多,實際它只有兩種性質的數字,一種是奇數,一種是偶數。這在古人看來,這種現象和世界萬物可以用陰陽兩種概念去平分它,去分配它是完全一樣的。因此,古人就建立起來了奇數就是陽數,偶數就是陰數這樣一種思想。同時,陽數也就是天數,而陰數也就是地數,那麼凡是奇數就都是陽數,凡是偶數就都是陰數。只有這兩類數字,這個陰陽數,也就是奇偶數,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可以轉換的,也就是說,奇數如果加上一,它就可以變成偶數,偶數如果加上一,它也可以變成奇數。而這種轉換也就恰恰可以表示爲陰陽的轉換,可以用來說明陰陽的轉換,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數字和陰陽一種結合的觀念,這種思想實際就是中國易學的一個思想基礎,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早期的易卦的材料,包括商代的甲骨文里出現的易卦的材料,還有兩周的金文裡邊所發現的易卦材料,以至於更晚一些到戰國的竹簡上出現的易卦材料,全部都是用數字寫成,都是用數字寫成。我們可以看這樣一幅圖,這個是發現在殷墟的一個易卦材料,我們看這個龜甲的四個角上刻了四個卦,這個卦全部是用數字寫成的,因此說,易的本質不僅是數,就連它寫卦的形式也是數,所以這個數的觀念直接影響到後來人們的哲學思維。

16e50a94fe1683cbe43271426e135308.jpg

我們看這樣一個材料,這個呢是在湖北荊門郭店戰國的楚墓裡邊出土的竹簡,學術界把這個竹書呢稱爲【太一生水】,這篇文章實際上直接關係到對於老子哲學的解釋,我們知道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那麼道是怎麼來的,老子爲什麼會產生這樣一個道的觀念,這篇文章上對這個思想有非常精闢的論述,這個【太一生水】的開篇就是在講宇宙的生成,說太一生了水,水呢然後反輔太一又生了天,天又反輔太一又生了地,然後接著再往下生,生成,統統講的都是一個宇宙的生成過程,那麼這個宇宙的生成過程和古典哲學和道家哲學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先來解釋一下『太一』是什麼?太一在古文獻裡邊又可以寫成『天一』,天地的天,天一實際就是『一』,就是天數『一』,我剛才講數字有陰陽的觀念,有天地的觀念,那麼凡是奇數都是陽數,也都是天數,所以它所強調的只是『一』而不是天,天只是對『一』的屬性的一個解釋,它是天數的一,所以太一生水的本質實際就是一生水。實際就是一生水,這個太一,當然在古代它的內涵有很多,它可以指極星,我們說天上的極星,古人也可以叫它『太一』,也可以叫它『天一』。那麼爲什麼呢?實際上古人認爲極星是天神上帝居住的地方,它就和地上的人王居住在宇宙的中心是一樣的,我們知道商代的甲骨文里說,商王自己自稱叫『餘一人』,就是我一個人,就是一,天神上帝叫太一也是這個意思,天下惟我獨尊,只有他一個,所以這是『一』,那麼『一』的本質是個數字,就是指的數字『一』,

那我們現在來進一步地分析,我們說水是一個物質的東西,對吧。我們明確可以承認是一個物質的東西,那麼在老子哲學的系統當中,水是作爲它的物質生成的一個基礎,這個實際上和古代哲學的五行相生的理論是相同的,水它是一個物質的一個要素,同時它也是五行中的一個,那麼在這個五行理論中,水是作爲一個基礎,它是生成其它的一個基礎,但是如果人們要問:水是怎麼來的?是什麼生成的水?這個理論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如果只是把宇宙的源頭追溯到水的話,那麼它沒有辦法回答它自己的來源,所以也就是說,水可以作爲物質生成的基礎,但是它沒有辦法作爲它自己的出現的一個基礎。顯然呢,如果古人要想描述物質從無到有的這樣一個過程,或者是追溯出『有』出現之前的那樣一種『無』的狀態,那麼他們就必須要找出一個比物質的水更抽象的一個概念來表示那個『無』,表示那個『無』的狀態。這種情況是水沒有辦法做到的,於是他們就想到了數字,我們知道數字比物質的水顯然是抽象的,顯然要抽象,而且數字『一』呢,它是作爲一個萬數的基礎,我們說數字再多再多,它的基礎是什麼呢?只有『一』,數字再多,都是『一』積累而成的,所以一是萬數的基礎,同時呢,我們剛才用天地數,生成數的理論都可以看到一還有其他的屬性,在陰陽數和天地數的系統中呢,『一』是作爲一個陽數,因此呢,它也有去解釋陰陽的這種概念,而在天地數的系統中呢,『一』是作爲一個天數,它有解釋天地的這樣一個概念,而在生成數的理論中,它是生數,它又具有解釋生成的這樣一個概念。因此一它實際上是可以具有解釋、確切地解釋天地、陰陽、萬物的生成乃至一切物質生成這樣最起碼的條件,它具有這樣的條件。於是,古人就把這個抽象的數字一作爲水的一個基礎,作爲一個物質生成的基礎,這個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我們通過這個可以看到古人的逐漸追溯物質起源的這樣的思辨過程。而且非常重要的還在於呢,一和水同樣都是物質的基礎,我們說數字一是數字的基礎,而水是物質的基礎,這個性質它們是相同的,但是,『一』所抽象出來的,具有表示『有』出現之前的那種『無』的狀態,它可以表示這種狀態,這種特性呢,是水所不曾具備的,因此,才有古人這種哲學觀念,才有這種一生水這種哲學觀念,才創造出這樣一種觀念,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問題,從一生水,這個邏輯過程建立起來,雖然建立起來,但是它只是人們從具體到抽象的完成了這樣一個思辨的過程,完成了從具體到抽象思辨的一個過程,它並沒有達到從無到有這樣一個完美的過程,所以人們就必須要創造出一個宇宙中比『一』更爲本質的東西,要建立這樣一個東西,也就是說,要建立『一』本身來源的這個哲學基礎,這就是道,於是出現了道,道是什麼意思,道就是無,什麼都沒有,虛玄,你不能描述的這樣一個東西,這就是道,所以通過這個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老子的哲學是在不斷地追求物質起源的那種原始狀態,這就提示給我們,古典哲學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在對於物質起源的這種原始狀態的追溯和解釋,這種原始狀態實際就是物質生成的一個基礎,那麼宇宙的起源呢,實際上是人們藉以探索物質起源的惟一的途徑。

所以說呢,古典哲學的萌芽實際就是人們有意識地對於事物對於宇宙起源和它的本質的探索從這兒開始的,一種樸素的天文學研究,實際就是哲學研究的前身,所以我們通過天文學和王權的這種關係,以及天文學和古典哲學的關係,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深的影響,當然了,它對於其他方面,古代文化的其他的層面,也是有非常深的影響,比如說原始的宗教,古代的祭祀,包括它本身所提供的一套數術的思想,就直接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

c0609e4a43a319778c1f967ac9758f39.jpg

a246914e0abcf9c7a9111a66cb788283.jpg

下面我想講第二個問題,就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成就。我們研究天文考古學嘛。當然最直觀的結論,就是要看到上古時代的天文學成就。中國的天文學到底能夠古老到多久?這是一百多年以來,世界科學史上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那麼,中國天文考古學的研究呢!現在呢!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過去的不成熟的認識,我們現在先看一個圖,這個圖像反映的是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它的碳十四測定年代是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我們再看一個比這個更詳細的一個線圖,這是一個照片,這個圖的左側,就是它的一個平面圖,這個墓葬的平面圖,我們看這個平面圖,非常奇特,反映到這個墓葬非常奇特,在仰韶文化中,在當時四千五百年前,這種形式的墓葬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它這個墓葬的方位呢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是這樣一個形式,我們看它的南邊是形成一個圓弧的形狀,而北邊是一個方形,東西兩側還有一個弧形的這麼一個龕,靠南的中央是墓主人,他的頭是向南的,墓主人的身旁,東西兩側,還有他的腳下,他北側有三具殉人,據人骨的研究,墓主人是一個老年的男性,而這三個殉人是三個孩子,尤其奇特的是在墓主人的兩側和他的腳下,有三組由蚌殼組成的圖像,用蚌殼擺放的圖像,其中在墓主人的右側,也就是靠東的方向,是一個蚌龍,在西側也就是靠左的這個方向,是一個蚌虎,而在墓主人的腳下,是有一個蚌擺成的一個三角形,類似梯形那樣的,一個三角形,另外在三角形的東側還擺放了兩根人的脛骨,這個圖像到底說明了什麼?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0d9cee072b50ab26dc394f10ac3019f0.jpg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圖,跟它對比一下,我們可能會有一些了解,我們看這個圖,這個圖呢,是出土在湖北曾侯乙墓的戰國初年的一個漆箱蓋,這個箱蓋上畫了古代的二十八宿星圖,這個箱蓋的中央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特別大的一個斗字,就是北斗,它表示北斗,是個『斗』字,這個斗字的周圍,斗字的四周一個圓形的,書寫的是二十八宿的宿名,另外在箱子的東側也就是靠左手的這個位置是一個龍,而他的西側是一個虎,我們把這個圖像和剛才發現的那個濮陽西水坡的墓葬圖像把它比較,我們就可以發現,這兩個圖像所反應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我們還可以注意一些細節,我們看下邊這個圖可能會更清楚一些,我們可以發現在右側這個虎的腹部的下邊,有一個類似於火焰一樣的形狀,我們再看這個濮陽的這幅星圖,我們看在右側這個虎的腹下也有一堆蚌殼擺放的這麼一個東西,只是由於它可能散亂了,我們現在看不清楚它的形狀,證明當時這兒也有一個圖形。所以這些細節就是完全加強了兩者之間的聯繫,證明這兩幅圖像的內容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它們倆相差了四千年。

現在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濮陽的這幅星圖,濮陽的這個墓葬,蚌殼的內容所反映的實際就是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最古老的星圖,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星圖,當然了,濮陽的這個星圖,這個蚌塑遺蹟,它所能夠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細緻的一些內容,比如說我們看這個北斗,人們可能會問,這個北斗爲什麼不全部由蚌殼來擺放,爲什麼要特意還配兩根人的脛骨呢,這種設計是非常奇特的,它就和古人的觀象授時的方法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說中國的古代天文學有這樣一些特點,因爲觀測者地理的緯度是在黃河流域,也就是北緯35度左右,所以他重視的天區,他所重視觀測的天區,只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北極所在的北天區,還有一個就是黃道和赤道附近的星,這個黃道和赤道是天球的黃道,天的黃道和天的赤道。那麼北極附近重要的一個星官就是北斗,古人就是通過看它來決定時間,這個和古人的一些獨特的一些文化理解是有關係的,我們剛才說了,極星可以叫帝星,古人很早就發現天上星星的運行總是圍繞著一個極點,一個點來運轉,而這個點不動,這個點就是極,就是北天極。那麼古人用最靠近北天極的一個星,來表示它,這就是極星,那麼天上的星都是在圍繞這個極點,這種運動的現象,就如同地上的人群、人臣,在圍繞著帝王運動一樣,所以,這個極星人們也叫它帝星,北極的地方,極星也就是被認爲是天神上帝居住的地方。而北斗呢,在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間,充當過極星,因爲歲差的緣故。北斗的位置比今天更接近北天極,我們看這個圖上,右邊這個圖,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26ffe260e6f6b301ee22d03b059fcfe9.jpg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北極是圍繞著一個黃極在做一個圓周運動,今天的北天極就是在十字交叉這個位置,而公元前2400年前的北天極呢,是在它的西北的方向,就是我們右上的這一個方向,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這兩個極點和北斗的位置,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北斗比今天要更靠近北極。因此,北斗呢!在歷史的一段時間曾經充當過極星,古人就把它認爲是天神上帝居住的地方,而北斗圍繞著北天極做周日和周年的運轉,就像天神上帝坐著車子,在天上巡遊一樣,隨著地球的自轉,北斗圍繞北天極它可以做周日的運轉,它的斗柄在每天晚上不同的時間就會圍繞著北極做旋轉,它的方向就會改變,人們就通過這個可以知道夜間時間的早晚,又由於地球的公轉,圍繞太陽的公轉,那麼北斗圍繞北天極呈周年的旋轉,那麼北斗呢,又會在一年中,不同的季節改變方向,人們看到這個現象,就可以根據這個現象,來決定一年的季節的更替。這樣,古人就建立起了最早的授時系統。我們看看古人對於北斗認識的這個時間是非常早的。

我們看這個,這幅圖是河姆渡文化,發現的一個木製的北斗,它的時間距今是七千年,七千年以上。是在那麼早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了北斗,並對它有了很認真的觀測證明,這幅圖是發現在陝西延安的一個石刀,這個石刀非常大,50多公分,磨製得非常精良,我們看這個石刀上刻著七個孔,這七個孔你們把它連起來就是北斗的形象。這幅圖反映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裡邊,商人對於北斗的一些祭祀的內容,這幅圖是東漢時期的武梁祠的石刻畫像,它反映就是北斗帝車,北斗帝車的圖像,我們看到北斗上坐著一個人,那個人在當時就是被認爲是天神上帝,所以【史記·天官書】上就說:『斗爲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斗』,所有的這些時間都是要靠它來定,所以北斗呢,是天文學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星官,我們知道北斗只有在夜晚才能看得到,如果人們想了解白天的時間,或者是更準確的時間的變化,怎麼辦,於是人們就學會了一種新的記時的方法,這就是立表測影,最原始的表呢叫做髀,就是一個人骨的骨字,右邊一個尊卑的卑,叫做髀,它實際就是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木桿,這就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天文學儀器,那麼人們根據這個髀所投射的日影的變化,就可以決定時間,因爲日影從早到晚,它會不斷地改變方向,人們觀測它就可以知道白天時間的早晚,這個方法後來就直接發展成爲日晷,就是古代記時用的日晷,另外呢,日影在每天的正午的時間,隨著不同的季節,它的長度,日影的長度又會不斷地改變,人們根據這種變化就可以知道季節的更替。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對於這個『髀』字含義的解釋有兩點非常值得注意。第一他們認爲這個『髀』字既是人的腿骨,同時又是測量日影的表,它有雙重意義,有一個意義就是人的骨,腿骨。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測量日影的表,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呢就是髀作爲測量日影的表,它的高度統統都規定爲八尺,這恰好等於一個人的身高,所以這些線索呢,就使得我們知道了,早期人類通過立表測影這種方法,實際上是通過人身自己認識自己的影子來得到的,也就是說,人體在作爲一個生物體的同時,其實還曾經充當過最早的測影工具,因爲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影子在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變化,最後學會了立表測影,因此圭表實際是從人體測影發展來的。因此早期圭表的設計,也就必須會模仿人的高度設計,它都是八尺,而『髀』字的本義,也就必須會具備人骨的這樣的一個意義,那麼說到這兒,我們就可以理解了,爲什麼這個北斗用兩根人骨來表示它的斗的那個斗柄的部分。這恰恰就是古人對於用北斗計時和立表計時這兩種方法的結合,這種設計是非常的巧妙的。這個墓葬中由於有北斗的存在,那麼,它的全部的蚌塑的星象的含義我們用天文學去解釋它,應該是毫無問題的,因爲所有的蚌塑必須被視爲一個整體,那麼有北鬥了,其他的龍和虎也就一定具有天文學的意義。

這個龍虎看起來要比北斗形象一些,但是它的天文學的意義,可能並不是像北斗那樣廣爲人知。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龍虎在天文學上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知道天文,天文是什麼,天文實際就是天象,這個『文』字實際就是紋樣的『紋』的古寫,天象也就是天上的圖像,那麼古代人認識星並不是一個一個單獨去認識它的,而是他觀測天上的不同的星星組成的一個圖像。並且用這些圖象所像的那些物去命名它,這就是圖像天象,這就如同今天西方天文學的星座一樣,我們在西方天文學經常可以講,這個星星像一個熊,叫大熊星座,是吧,那個像獵戶,那叫獵戶星座,也是圖象,古代中國也是這個樣子,不過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命名的方法,最主要的當然就是二十八宿,那北斗它也是一種圖像,二十八宿都有自己的命名,那麼在中國傳統的天文學體系當中,最重要的象有四個,就是龍虎,還有鳥另外還有鹿,那麼鹿這一象後來到晚期發展成玄武,玄武就是龜蛇合一,龜蛇結合這樣一種圖像,這種東西我們現在在史前的天文學裡都可以找到,就是它們這一些變化的痕跡,我們現在都可以把它們梳理出來,那麼古人爲什麼會重視這四個象,因爲它們在歷史上的某一段時間,曾經充當過時間的指示星,它指導人們的時間,那麼古代的時間最重要的實際就是四個點,就是兩分,和兩至,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就這四個點,而這四個象就曾在歷史上的某一些時期,充當過這四個點的標準星象,實際上它們當時都是一些要麼是某一個很小的一個象組成的,要麼是一個若干星座組成的一個比較大的象,比如說我們看右邊這個星圖,我們看北斗那個勺柄指向的那個方向,就是右手的方向,就有角、亢、氐、房、心、尾,這樣幾個星,這幾個宿,實際在古人就把它認爲是龍宿,龍星圖,而這六個宿的宿名,它的名稱都是得自於龍的身體,角就是龍的角,尾就是龍的尾巴,都是得自於龍體。而在斗的斗魁的那個部分,向左指,我們可以有觜和參兩個宿。這個參宿是由七個星組成的,而觜呢是在參宿的上邊,你看到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古人就把它就認爲是一個虎象,就像掛在夜空中的虎皮一樣,觜的本義就是嘴,就表示虎的嘴部。所以最早爲人們認識的象實際就是這些,後來四象擴大,用它來指示二十八宿所分配的四個宮,又和四方和四種顏色配組起來,就形成了二十八宿的東宮蒼龍,西宮白虎,南宮朱雀、北宮玄武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我們看呢,45號墓西水坡這個墓葬裡邊,所體現的龍虎圖像實際反映的就是我們剛才從星圖上所能看到的東宮的某些星宿,和西宮的某些星宿,當然了這個墓葬所反映出的問題,其實還遠遠不止這些,所以通過這個圖,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內容,至少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已經學會了立表測影,因爲斗柄,那個斗柄,人骨可以表現出這個,已經學會了立表測影。

他們不僅已經知道了白天時間的早晚,而且根據每一天正午時期影子長短的變化,他們可以最終認識回歸年,這個就爲他進一步認識已經提供了條件,很可能那個時候人們已經認識了回歸年。另外北斗存在,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已經學會了觀象授時,已經學會了觀象授時,不僅如此,他們不僅認識了北天區附近的北斗的星官,而且認識了天球赤道附近的星另外呢,我們可以知道,由於四象的存在,所以呢,當時人,至少已經認識了兩分兩至,這使當時原始曆法的產生都不是沒有可能,因爲兩分兩至產生了,曆法就可以出現,我們可以通過墓葬的形狀可以復原出它的『蓋天』理論,就證明當時的人已經不僅具有天圓地方樸素的思想,而且建立起了『蓋天說』的一種理論的雛形,我們還通過墓葬的年代計算了當時的實際星空的樣子,我們發現這個墓葬這個星圖所反映的情況,就是當時的實際星空,就是當時的真實的星空的樣子,這個對於探討古人的觀象授時的方法都很有意義。另外呢我們根據這幾個殉人我們可以看到最下邊的這個殉人,它不是一個正東西擺放的,它有一個角度,爲什麼會這樣,我們通過濮陽所在的那個地理緯度的,做過計算,發現它正好指向冬至時期的日出方向,所以它和【堯典】所提供的主持分至四時這四子是非常有聯繫的,因此它有非常濃厚的非常深厚的文化含義,這個是漢代瓦當上邊所發現的四神的圖像,這是漢代所形成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樣一個四神的圖像。

d00a64f9a7d698d1dcd0dae6224cd211.jpg

這個遺蹟是20世紀80年代發現在遼寧建平牛河梁的一個祭壇,同時發現的還有一個方形的祭壇,我們可以看這個,在右側的這是我們剛才放的圓形的祭壇,左側呢是一個方形的祭壇,這個祭壇是用粉紅色的圭狀的石頭組成的,三個,中間高四邊低的這樣一個迭起的同心圓的圓壇,爲什麼要有三個同心圓,這直接就體現了古人對於宇宙的一種理解。我們知道,一年四季變化,太陽在天上的行走的路線我們視的、我們眼睛看的、行走的路線是不一樣的,冬天呢太陽會升得很低,從東南升起來,從西南落下去,而夏至的時候太陽又會升得很高,從東北升起來,從西北落下去。而到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時候,太陽是從正東升起來,又從正西落下去。因此在這四個時點上,兩分兩至這四個時點上,實際上太陽,用我們肉眼去看,在天上劃出了三個弧線,劃出了三個弧線,這三個弧線實際上就是後來蓋天家所形成的七衡六間圖的一個基礎,他們用它來解釋宇宙,也就是最古老的蓋圖,就是蓋天家的一個圖,蓋圖,那麼這三個弧線把它延長,就是三個同心圓,那麼最裡邊的這就是古人用它來表示夏至的日道,夏至那一天日行的軌跡,而中間的這個圓,古人用來表示春分時期和秋分時期的日行的軌跡,而最外側的這個同心圓,古人是用它來表示冬至時期的日行軌跡,更爲有趣的是這三個同心圓的實測數據我們現在可以量出來,它的內圓的直徑是11米,外圓的直徑是22米,正好是內圓的倍數,中間這個圓的直徑是15.6米,那我們做一個排比,用外圓的直徑去比上中間那個圓的直徑,就恰恰等於中間這個圓的直徑去比上內圓的直徑,恰恰等於,而它們的比呢?恰恰又等於根號,一個正方形,如果它的邊長等於一,那麼它的對角線就是根號2,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勾股數,我們說勾股、勾股、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這是【周髀算經】,也就是講『蓋天』理論的這個書裡邊,講的就是這個問題,而『蓋天』理論講的也是勾股問題,所以通過這個線索我們實際上就已經知道了,古人是採取一種什麼方法來得到的這三個同心圓,這就是我這張圖上所示意的,它們可以連續做一個正方形的內切圓,和它的外接圓,連續做這樣它的碳十四測定的年代是公元前三千年,在那個時代,中國的天文學和數學的成就已經發展的非常高了,這是過去我們所不能想像的,像這樣的三環圖形,後來我們也發現過,這個呢是出土在安徽含山凌家灘的一個新石器的一個玉璧它就設計成三環的樣子,時間是在公元前三千年以下,到公元前兩千五百年以前,是這樣的一個時代,這幅圖顯示的呢,是巴比倫的一個三環的一個星圖,是巴比倫三環的星圖,看來當時的人們都是具有這樣的一個對於兩分兩至的一個認識,但是呢,過去,人們有這樣一些想法,就是巴比倫的天文學可能對中國有影響,其中這一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證據,那麼現在看來可能事情並不是這個樣子,因爲巴比倫這幅星圖,這個平面星圖,它雖然有三環,但是它的時代也就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比我們剛才提供的那兩個圖像都要晚得多,這樣的三環圖像實際在中國古代是一直承傳了下來。我們現在所了解的天壇,祈年殿,祭天的場所,祈年殿,上邊就是三層的頂子,它的祈谷壇也是三層,三層環的頂子,那麼它祭天的圜丘,我們看它祭天的圜丘,也是三層壇,這個思想就直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紅山文化三環石壇。我們舉的這些例子呢,當然都可以說明中國的天文學呢,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下邊我想對我們研究古代文化的意義做一些概括,第一,我想就是我們探索古代的文明,對於科學史的研究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長期以來中國的天文學一直都被認爲是巴比倫天文學東傳和影響的結果,因爲,我們在對於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中國天文學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那麼現在天文考古學的發展呢,已經大大改變了我們這樣的一些認識,我們看到,中國的天文學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的時候,實際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相當完備的體系,因此我們可以說,它的起源的時間,還可以向前追溯得很遠,因爲這個過程必然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一個發展時間,而巴比倫的天文學我們現在雖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或者是更遠一些,但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實物資料,比它的起源的時間要晚得多,這意味著呢,我們現在必須重新地去看待中國天文學史在世界科學史中的進程,重新地評估中國的古代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這就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我們探討古代的天文學對於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中國的古老文明實際上是天文學發端最早的古老文明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認爲天文學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大致是處在同一個時期,所以天文考古學的研究,實際上爲我們提供了從天文學的角度去探討古代文明起源的一個新的途徑。我們剛才已經看到,在那麼早的年代,古代的人類、先民們已經對天象有了非常精深的了解,對於宇宙有了豐富的知識,並且由此產生出了樸素的數術思想,原始宗教的思想,乃至哲學思想,這都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具有了極高的智慧和文明。所以說如果我們懂得了古代人類的宇宙觀,實際上我們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文明誕生和發展的脈絡。因此,這個天文考古學的研究,爲古代文明的探索帶來了很多新的見識。

第三,就是我們探討古代的文明,探討古代的天文學。對於我們今天建設精神文明的這個意義,我們說人類的歷史其實並沒有成爲歷史,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古代的氣息會沿著歲月的長河飄落到我們身邊,我們的很多想法,我們的所思所想,有很多早已被我們的先人想過,甚至感覺過,而且比我們感覺得可能更細膩,更周到。雖然我們今天享受了很多新的文化,掌握了很多新的技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有資格自詡比古人高明。因爲歷史是傳承的,我們今天熟悉的一切,又何嘗不是數千年文化的積澱呢?所以我們只有清晰地了解了我們的過去,了解了我們的歷史,才能正確地看待我們的今天,認識我們的今天,也才能夠更客觀地預見我們的未來。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樣一句名言,了解過去的五千年,是爲了掌握今後的一百年,這大概就是我們探索古代文明的真正價值,謝謝大家。

2014.11.28

遊客  發表於 2018-12-9 13:21
解天文和人文的關係,目前天文考古學的發展爲它提供了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